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模型,对咸宁市1999年~2010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1999年~2010年,咸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处于快速上升的态势,而生态环境效益却呈现出在波动中稳定上升的趋势.(2)总体上看,12年间,咸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耦合度在协调发展与低级共生之间交替出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耦合关系经历了由协调发展、低级共生到协调发展的阶段,除2002年~2005年处于低级共生阶段外,其余8年都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从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实现咸宁市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两者耦合模型,对2005-2015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测算,分析两种效益之间的耦合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呈现稳中上升的状态,生态环境效益在波动中曲折上升,社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相对于生态环境效益增长幅度较大.(2)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处于上升状态,分别经历分化激烈博弈—相对最佳协调—不相协调的演化阶段,近几年土地利用耦合度增幅小,说明两者矛盾日渐突出,应注重协调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厦门市土地利用效益动态耦合模型和相应的指标体系,计算了2001—2010年间厦门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综合指数,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厦门市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在研究期间基本呈增长趋势,但后者增速相对较缓,生态环境响应过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演化曲线来看,厦门市处于协调发展阶段,耦合度逐年下降,并有向低级共生阶段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厦门市和深圳市为例,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角度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功效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其指标权重,并基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交互耦合机制,建立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模型,以期探寻最早经济特区2000-2012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在2000-2012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主要表现为厦门市和深圳市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深圳市一直高于厦门市;另外,基于相对发展状态,厦门市和深圳市均存在滞后型、同步型和超前型,呈现不稳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功效系数法定量评价了兰州市1999-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得益于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升.完善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引导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加强旧城区土地改造,是提高兰州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开展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有助于衡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实现城市土地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喀斯特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TOPSIS法结合,对2001—2014年遵义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7.
城巾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评价对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者以济南市为案例,首先建立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量化,其次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琊调度进行了测算,最后提出了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对策.结果表明,近20年来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逐年提高的趋势,其中生态环境效益增长最快,社会效益次之,经济效益增长最慢,三个效益子系统协调度也由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阶段,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需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以及改变城市外延扩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典型的西北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例,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法计算其综合水平指数,结合耦合度、协调度模型深入分析耦合交互机制.结果表明:2000-2011年兰州市新型城镇化和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水平指数不断提高,上升幅度比较大,新型城镇化水平增长略快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始终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度虽有上升态势,但程度一直偏低,属于严重失调阶段;作为土地稀缺的河谷型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供给不够充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兰州市应积极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益,促进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相互影响和制约,处于城市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其土地利用效益存在显著差异,正确处理好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关系,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核心问题.该文以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交互耦合机制,构建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对其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差异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总体上滞后于城市化的发展,两者的耦合程度基本上都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度大多处在中度和严重失调阶段,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水平不高,区域差异明显,没有达到良性共振.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测度土地是否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方法。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了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对2012年浙江省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研究表明:浙北地区各地市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普遍高于浙南地区,并且区域差异较大,大致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浙江省区域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差异较大,生态效益差异较小,社会效益差异居中;浙江省各地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走势较为一致,生态效益与综合效益走势几近相反。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研究框架构建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通过改进的均方差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及耦合协调模型,对杭州市2007-2016年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呈波动降低态势,承载力级别呈现良好转向中级的趋势.2007-2016年,承载力子系统障碍度从大到小依次是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社会承载力系统和经济承载力系统.2007-2016年杭州市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协调度变化态势呈现差异性,其中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但协调度评价结果距离优质协调仍有着不小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李雅兰 《科技咨询导报》2009,(22):124-125,127
土地是城市建设中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其高效集约利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以节约土地并体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从投入强度,使用强度,承载程度.利用效益、结构布局.生态环境等6个评价内容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秉,并对体系内各评价指标元素做了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13.
成渝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都市和重庆市土地利用为例,建立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中的权的最小平方法对重庆和成都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00-2007年,成渝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持续增长;与成都市相比,重庆市土地利用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都比较低,且增长较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结合两市土地利用现状,提出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从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环境协调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成都市为例对其计算方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成都市土地利用仍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  相似文献   

15.
慈利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包括3个层次(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17个指标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张家界市慈利县2005-2014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慈利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的趋势,经济效益对综合效益的影响较为明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次之.  相似文献   

16.
按照信息熵理论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价模型,并以重庆市江北区1996年至2002年的数据为基础求出各时段的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度、制约度及提升强度,以此构建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演化提升绩效的评估模型,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城市与生态环境耦合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协同论的观点构筑了它们之间交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模型包括两部分即耦合度计算模型和耦合度预测模型。耦合度计算模型由功效函数、耦合度函数和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其中指标体系的选择是耦合度计算正确与否的关键。耦合度预测模型采用人工神经BP反馈网络。最后,以徐州市为研究对象应用此模型研究了该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协调好它的城市化与环境建设提供了量化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5):104-110
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二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基于中原经济区32个地级市的城市化相关数据及生态环境指标,运用"PSR"模型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函数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原经济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部分地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度处于磨合和高水平耦合阶段;空间耦合协调度分别为:低度协调耦合占21.88%,中度协调耦合占65.62%,高度协调耦合占12.5%.2)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强度和空间耦合协调度情况为:高强度中协调性的城市占31.25%,中强度中协调性城市占34.38%.3)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与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而耦合协调度与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模型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揭示甘肃省土地利用效益时空演变特征,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耦合协调程度,通过地理探测器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8年甘肃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北高南低"空间格局明显,形成以兰州市和嘉峪关市为主的...  相似文献   

20.
汉中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汉中市2003—2011年的土地、经济、生态数据为基础,根据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效益的24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相关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测算模型,分析了汉中市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及这3方面效益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汉中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处于缓慢上升状态,2009年以后上升速度加快;目前,汉中市土地利用效益处于较低效的中度协调状态;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处于小幅波动状态.未来必须优化和加强汉中市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