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来华的基督教各教派,几乎都经过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念使得他们对中国近代妇女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不仅广泛宣传兴办女学和废除缠足等男女平等思想,而且还将这些主张付诸于实践。这些活动,对近代妇女运动起到了一定的启蒙、示范作用;当然,囿于“布道”的宗旨,来华传教士对妇女问题的关注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西方图书馆观念传入中国的历史,分析了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的影响,指出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图书馆将西方图书馆的理论、图书馆的管理和技术、方法等带进了中国,突破了图书馆单纯的藏书性质,客观上对中国图书馆的近代化产生了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图书事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近代从事的图书活动,主要包括建立出版机构、编译西书、办刊物;创办图书馆,加强藏书建设;传播西方图书馆学思想和管理理念,进行开架借阏等读者服务工作。他们的思想和活动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在近代中国领土创办、发行的第一份中文期刊,在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有重要地位,在中国报刊发展史、新闻传播史上有开创之功,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拟结合相关资料,略述《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五四”新文学新就新在运用现代汉语,这几乎已经是常识了.我们一直认为:新文学是“五四”时期方才诞生的,它是“五四”一代作家用现代汉语创作的新型文学作品,正是这样一批新文学作品奠定了现代汉语的地位.按照胡适等“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说法,两千年来的中国文学,走的是言文分离的道路,直到“五四”白话文运动,才确立了“言文一致”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晚清以降,早期来华传教士投身近代报刊的出版活动,以此揭开了中文报刊杂志近代化的序幕.<东西洋考>作为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杂志,采用分类编纂方法,设定新闻栏目,关注国内外社会新闻,成为近代中文报刊杂志的雏形,推动了中文报刊杂志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7.
1833年7月25日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近现代天文与世界地理知识传播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特别是其从全球视角对《大清一统天下全图》《俄罗斯通天下全图》的解释,以及从宇宙视角对日心说、天体运动、恒星图的解释,为魏源等先贤睁眼看世界提供了最早的期刊文献。  相似文献   

8.
《申报》是近代上海的一张极具典型性的中文商业报刊,它从创办、繁荣到最终停刊,从外资独家经营到为中国民族资本家所有的历史过程,代表着多数近代上海中文商业报刊所经历的兴衰,也体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萌芽到发展直至衰落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李鸿章传》作为近代新体传记代表与传统传记《清史稿·李鸿章》相比,二者可见出巨大的异质性:体例上,夹叙夹议的多维结构对前叙后议的一维结构的超越;笔调上,激越的新文体对沉静的桐城体的变革;格局上,近代视野对封建观点的突破。而这些亦是中国近代传记文学转型特征的具象化呈现。  相似文献   

10.
1840年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挟船坚炮利之势与工业文明的成果对东方大国——晚清帝国进行挑衅与掠夺,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不堪回首的历史剧目。无论是英法联军攻占京师与焚烧圆明园,还是中日甲午之战,以及后来的八国联军再陷京师、抗日战争等,无疑宣告昔日文明古国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与列强存在巨大的差距。国人的痛定思痛,  相似文献   

11.
黎锦熙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积极倡导开展近代汉语研究和教学。他的《中国近代语研究法》不仅确立了近代汉语研究的范围、材料、方法和步骤,而且还就近代汉语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和专门人才培养等问题提出许多指导性的意见。以黎先生的这篇文章为视角,从理论价值特别是实践意义方面能论析出他对近代汉语研究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从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中国迈开了走向现代化的步伐。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古老的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的挑战,产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发生了动荡、革命。传统的政治和社会秩序逐步走向崩溃瓦解.军阀就是政治和社会秩序彻底分崩离析的象征和产物。军阀政治是近代中国的特殊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阅读疗法有关情况,分析了在高校推行阅读疗法的必要性,提出了在高校推行阅读疗法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赛珍珠并不是仅依靠《大地》系列小说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她为自己父母所写的传记,同样受到关注。而在《战斗的天使》一书中,赛珍珠突破父亲作为传教士的宗教身份局限,以一个现代心灵的成长与发展为中心线索,描写刻画了一个父亲、传教士和异邦客复杂、自我挣扎又自我超越的一生。其中的父亲形象,不仅彻底摆脱了为尊者长者讳的叙述羁绊,而且在勇敢而深沉的两代人的心灵审视与对话中,完成了对一个时代的历史反思与情感和思想超越。  相似文献   

15.
作为晚清最早一位新教来华传教士,马礼逊使用literature一词的历史经验意义无疑具有开创性甚至奠基性。而马礼逊在使用literature一词时的英国文学或外国文学之指涉,与他使用这一概念之时的中国文学之指涉,到底构成怎样一种对应互文之关系,自然也成为检核其对literature一词理解之关键,同时也可初步判断马礼逊时代中西之间在 literature 一词基础之上所初步形成的一种对话关系与历史形态。而在马礼逊的《华英字典》以及大量往来书札中所提及的literature一词,无论是在西方文学语境中抑或中国文学语境中,均未见显示出明显倾向于近代的、纯文学的寓意,更多则是指各种各样的文献或文本。  相似文献   

16.
对南京图书馆馆藏历史文献《中国近代文献图像数据库》的图片标引进行了介绍,探讨了标引规则的确定,详尽说明了元数据的内容结构,如题名、关键词、内容提要等主要标引款目的标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梅妃故事产生过程的梳理,可认为梅妃的形象是有意识地针对杨妃的形象而精心塑造出来的。但明代戏曲《惊鸿记》中梅妃的形象有了很大发展,她不但谴责、抨击杨妃,形成作品贬杨褒梅的倾向,而且还突破情缘层面,通过抨击和褒贬将矛盾扩大到政治领域、后宫生活、君臣关系、民族矛盾等。这是明代梅妃故事发展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朝鲜近代小说的中国因素为研究内容,以安寿吉的长篇小说《北间岛》为重点研究对象,对作品中的中国大众化辱骂语进行了分析,以了解朝鲜近代小说的中国因素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和其所包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的创办者、编者及栏目设置,评价了《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倾城之恋》和《不谈爱情》的叙事风格不同 ,但它们的叙事又是殊途同归的。从叙事结构主干来看 ,两则故事的核心部分几乎一致 ;而它们所传示出的“人生经验的本质和意义”都是对世俗生活的认同。“贵族才女”张爱玲与有“小市民作家”之称的池莉都“参悟了‘庸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