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陈钢  苏同福  赵士举 《河南科学》2014,(11):2233-2236
为了探讨萃取剂与银杏叶总黄酮的极性和结构关系,研究萃取剂极性对于银杏叶总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实验采用微波萃取的方法,研究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80%丙酮、80%正丁醇3种不同极性的溶剂对银杏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80%正丁醇对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效率最高,80%乙醇次之,80%丙酮最低,与介电常数测定结果中80%正丁醇的介电常数和银杏叶黄酮的介电常数最接近一致.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活性成分的提取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银杏叶活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应用价值、提取工艺、测定方法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我国银杏叶相关产业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3.
以秋后银杏自然落叶为原料,以银杏叶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银杏叶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蒸馏水为提取剂,温度控制在80℃,液料比25mL/g,超声时间45min,超声功率250W.在此工艺条件下,银杏叶多糖的提取率为5.8%.  相似文献   

4.
在以乙二醇为溶剂,1,6-已二胺为膜板剂的非水体系中,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磷酸锌晶体。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不同溶剂的提取方法对银杏叶在固液比为1∶1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60 min时的提取物对亚硝胺合成阻断作用的能力,研究了不同浓度的55%丙酮提取的银杏叶活性物质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作用及对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银杏叶活性物质的适宜提取溶剂为55%丙酮,其提取物具有较高阻断亚硝胺合成及清除亚硝酸钠的功效。当提取物中固形物含量为43.60 mg/mL时,银杏叶对亚硝胺的阻断率为73.02%,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为75.92%。  相似文献   

6.
甲基丙烯酸酯类毛细管整体柱分离极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2-二甲基乙基胺甲基丙烯酸酯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十二醇和环己醇为二元致孔剂,原位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二甲基乙基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毛细管液相色谱整体柱.然后在酸性条件下,对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环氧环进行开环反应生成二醇。增加了固定相表厩的极性.通过简单的改变流动相乙腈浓度,分析过程表现为不同的作用机理.在高乙腈浓度下为典型的亲水作用机理.对于带电物质,固定相与分析物间的静电作用也对保留起到一定作用,为极性组分分离提供更多的选择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银杏不同部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有机溶剂索氏提取法,利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仪器对几种银杏叶、银杏外种皮、银杏果梗中黄酮类化合物活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和含量测定,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黄酮类化合物在银杏叶中质量分数为1.9%左右,在银杏梗中的质量分数为0.5%-0.7%,在外种皮中的质量分数为0.1%-0.8%。结论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是理想的提取原料;银杏叶梗和外种皮中含较少量的黄酮,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角度考虑,同样可作为提取原料。  相似文献   

8.
陈钢  苏同福  赵士举 《河南科学》2012,30(11):1585-1588
实验采用微波的方法,分别用95%乙醇、95%乙酸乙酯、95%正丁醇3种不同极性的溶剂从葛根中提取葛根总黄酮.通过对比三者的提取率与极性的关系,以及萃取剂与葛根总黄酮的极性和结构关系,研究萃取剂极性对于葛根总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95%正丁醇的提取效率最高;95%乙酸乙酯与葛根总黄酮的介电常数最相近,而结构因素造成乙酸乙酯提取率不高.在乙醇和正丁醇中,正丁醇极性和结构与葛根总黄酮的极性和结构相近,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崔林芸 《遵义科技》1999,27(3):15-16
为提高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化事物的含量,本文通过对黄酮提取剂与沉淀剂的运用 与探讨,得出采用70%乙醇水溶液浸提银杏叶后,在滤液中加入明胶沉淀质后,使黄酮含量大为提高,接近24%,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0.
用超生波辅助浸提法从银杏叶中提取有机缓蚀组分,并将其作为饱和二氧化碳盐水溶液中缓蚀剂的主要成分.对以银杏叶浸泡提取物为主的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银杏叶提取物的缓蚀率最高可达84.7%,与硫脲复配后缓蚀率最高达到94.7%.电化学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液与硫脲复配的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1.
新型茂钛催化剂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的茂钛化合物CpTi(OCH2CH2OCH3)3与MAO组成的催化体系,以甲苯为溶剂,能够高活性地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催化活性可高达230×107g/(mol·mol·h),聚苯乙烯的间规度保持在95%以上.研究了聚合温度、反应时间、主催化剂和MAO浓度、单体浓度以及外加TMA对聚合活性、单体转化率、聚合物间规指数、熔点及相对分子质量等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合成气合成甲醇、二甲醚的动力学研究韩刚周钰明(南京大学化学系.南京210093))(东南大学化学化工系,南京210018)在研究催化的同时,进行催化反应动力学的考察将为催化剂的工业化提供必要的实验参数,对合成气常压或加氢下合成甲醇的动力学研究已有一些...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醇盐化合物Bi(OR)3(R∶CH2CH2OCH3,CMe2Et)作前驱体,Sol-Gel法合成Bi2O3多晶粉末的过程,探讨了Bi(OR)3性质及合成条件对产物物相的影响,并考察了Bi2O3微粉的颗粒性质.结果表明,Bi(OR)3的水解、聚合速度越快或在富氧气氛下煅烧干凝胶利于β-Bi2O3的生成,而乏氧气氛煅烧干凝胶或较小的升温速度则利于α-Bi2O3的生成,最后得到的Bi2O3微粉颗粒近似为球形,粒度范围为60~120nm.  相似文献   

14.
对C1与CH3OCH2Br的反应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在MP2/6-311G(d,p)水平上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结构,并在QCISD(T)/6-311G(d,p)水平上计算了各驻点的能量.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对反应过渡态进行了确认,并确定了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探讨杀虫剂的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已运用量子化学的从头算分子轨道方法和MOSMO方法优化了乙酰胆碱分子的几何构型。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给出的分子构象及两个活性中心部位(即酰基碳和季氨基氮两个正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都相当符合。从头算给出的这两个活性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4946nm,MOSMO计算的结果则是0.4916nm,均满足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间距(即胆碱酯酶中阴离子部位与酯动部位之间的距离0.45~0.59nm)相一致的要求,从而能较好地定性说明其生物活性。由此可见,MOSMO方法和从头算方法均能较好地描述这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但在这两种方法中,  相似文献   

16.
在CCSD(T)/6-311+g(d,p)//BHHLYP/6-311++G(df,pd)+0.9335×ZPE理论水平上,构建了水分子存在与不存在情况下OH自由基与CH3CH2SCH2CH3气相反应的势能面剖面图.研究结果表明,标题反应主要存在H-抽取和加成-消除两种反应机制.水分子存在的情况下,无论是H-抽取反应的还是加成-消除反应的能垒都能够显著地降低.计算结果还表明,无论水分子存在与否,OH自由基抽取CH3CH2SCH2CH3中的CH2基团上的H原子是标题反应的主要反应通道,这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用QCISD(T)/6-311 G(d,p)//MP2(full)/6-311G(d,p)方法研究了CH3自由基与CH3NH2的抽氢反应过程.结果表明,该反应包含两个反应通道,即CH3分别从CH3基团(R1)和NH2(R2)基团上抽氢.R1势垒比R2势垒仅低3.42 kJ/mol,表明两反应通道将相互竞争.在从头算的基础上,用变分过渡态理论(CVT)加小曲率隧道效应(SCT)研究了各反应在温度范围为200~2 000 K内的速率常数,所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的较好.动力学计算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变分效应对速率常数的计算影响不大,而在低温范围内,隧道效应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CH3N和CH2NH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B3LYP/6-311 G**理论水平上对CH3N和CH2NH的分子结构和分子光谱进行理论研究,得到CH3N基态具有C3v对称性,电子态为3A1;CH2NH分子基态具有Cs对称性,电子态为1A′,3A″、5A″和5B2态为激发态,稳定性依次降低.同时得到基态振动光谱与拉曼光谱.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二级微扰理论,在MP2(full)/6—311++G(d,p)理论水平上对O(^3P)与CH3CF=CH2气相反应在三重态势能面上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全参数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等各物种的几何构型,并进行了频率计算.在G3MP2水平上计算了各驻点的能量.计算结果表明,在298.15K下,经过IM2生成CH3+CH2COF产物通道的能垒较低,为主反应通道,而从IM1出发生成H+CH3CFCHO和从IM2出发生成CH2+CH3COF是次要的产物通道.利用经Wigner校正的Eyring过渡态理论计算了在298.15~1500K温度范围内,1个大气压下该反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整个反应的速率常数受温度的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3CH2自由基与HNCO的微观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为了获得更精确的能量信息,在QC ISD(T)/6-311++G(d,p)水平上计算体系在反应通道各驻点的能量.振动分析结果和IRC分析结果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计算所得的成键临界点电荷密度变化也确认了反应过程.对于CH3CH2自由基与HNCO反应,找到了10条反应通道.对结果的分析表明,其中生成烷基酰亚胺稳定分子的反应通道的控制步骤活化能最低,因此为主要通道,在该反应体系中氢迁移反应已不是主要的反应过程,但其活化能不高,也是能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