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琳  谭辉煌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9):44-45,89
本文从绘画、摄影、哲学和文学四个角度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作了全新的观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对东方问题的研究是在1853年5月底开始的,对印度的研究在6月2日给恩格斯的信中①进行了初步的书馆讨论。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概括性总结是《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论文,分别于1853年6月10日和1853年7月22日发表在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上。这两篇文章既是对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研究的总结,也是对印度以及东方问题研究的总结。义章中叽确提出了殖民主义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分析。1853年,俄国同西欧列强在近东和巴尔干半岛上矛盾日益尖锐。后未爆发了克…  相似文献   

3.
《土佐日记》是日本假名日记文学的先驱,在日本文学史上,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局面,带来了假名文学的繁荣,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本文利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对比意识观照下张扬国风文化这一视点出发,探寻《土佐日记》的主题及历史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作为新兴的西方文艺理论批评方法,空间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观照文学文本的全新视角。本文试图以文学名篇《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想象性的空间描写,探讨构成这种想象方式的原因,进而揭示这种想象方式背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5,(3):113-115
<正>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李宗刚教授的专著《中国当代文学史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以下简称《史论》)显然并非一部大学讲堂上司空见惯、体系严整、座次分明的文学史著作,而是有意选取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重在表述自己的沉思卓见,是在胸有全局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有意选择的重点观照。仔细阅读以后,我们会发现《史论》,这部37万字的著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早期散文的哲学意义及其审美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往往是一种表现作家心志、情趣、文采最率真的文体。结合从20世纪70年代末社会氛围的变化以及贾平凹自身在文学领域的发展,从审美情趣这一视点出发,个案分析与整体把握相结合,以审美观意识与哲学意义为中心,以具体审美活动为屏幕,观照和剖析贾平凹早期散文审美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7.
刘富丽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0):110-113
文学语言能比普通词语更生动、形象、曲折含蓄并变化多端地反映时代精神,它最富于表现力。因此,通过学习文学语言是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态势的一个重要途径。英美文学课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同时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了解。文学现实层面与审美层面双层同构的特性和文化的两个层面,即公开文化和隐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契合的。文学课教师应利用这一特征在教学中于两个层面上观照文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对东方问题的研究是在1853年5月底开始的,对印度的研究在6月2日给恩格斯的信中进行了初步的书信讨论。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概括性总结是《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论文,分别于1853年B月10日和1853年7月22日发表在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上。这两篇文章既是对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研究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许地山早期散文《愚妇人》倍受争议,甚至有不少评论者认为许地山在这篇散文中宣扬“人类绝嗣”,也有一些评论者对此作出片言只语的回驳。本文尝试将佛学引入,来对《愚妇人》进行全面观照,力求能还原许地山创作《愚妇人》的本来意图,并挖掘这篇寓言散文的内涵。之所以选用佛学的视点来观照,是因为许地山早期曾“有过宗教信仰”,且这种宗教信仰完全可能就是佛教。本文最后得出结论:《愚》虽有一些虚无主义思想,但其中不乏值得借鉴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0.
许地山早期散文《愚妇人》倍受争议,甚至有不少评论者认为许地山在这篇散文中宣扬“人类绝嗣”,也有一些评论者对此作出片言只语的回驳。本文尝试将佛学引入,来对《愚妇人》进行全面观照,力求能还原许地山创作《愚妇人》的本来意图,并挖掘这篇寓言散文的内涵。之所以选用佛学的视点来观照,是因为许地山早期曾“有过宗教信仰”,且这种宗教信仰完全可能就是佛教。本文最后得出结论:《愚》虽有一些虚无主义思想,但其中不乏值得借鉴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1.
文学既是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呈现,也是人类在生存困境中所进行的精神突围。在这种精神活动中,始终灌注着自由的理想。西方文学精神发展的历程表明,西方人文主要以“理性观照”和“神性启示”两种方式达成自由。“理性观照”是以人的实践活动来求得人的解放与自由,这有理性主义与物体主义两种表现形式;而“神性启示”则在关于人生存的追问中,将人放在超验语境中言说人的存在,它呈现为上帝启示信仰和精神超越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女性意识的再度复苏发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新时期之初,女性文学沿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对外部世界加以剖析和观照,一是对女性自身的内部世界加以审视和反思,在内部和外部的探索向纵深推进并交融互渗的过程中,新时期女性文学呈现出爱情、事业双重追求中的阻遏与困惑,女性行为、女性精神的双重异化,性与本能、性与道德的双重升华与超越等诸种表征。  相似文献   

13.
“信、达、雅”是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的,我国翻译实践家们历来以此为翻译标准。本文通过对Three Passions I Have Lived For的两中译文《人生三愿》和《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分析与评鉴,探究了不同译者在此理论观照下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潍坊学院学报》2016,(1):24-25
<正>文学是直抵人心的艺术形式,为文者应该有对人的终极关怀,既要用心感受当下,也要有通透的目光,在更大的时空把握人世众生。而这种把握,很大程度上讲需要文学创作者用宗教情怀观照众生相。就目前莫言文学研究来说,我认为从宗教情怀角度入手的研究远远不够。莫言是一个有抱负的作家,他忠实于内心的文学感觉,他没有在人云亦云的潮流中迷失自我。莫言把自己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本质内容表述和图书馆精神理性表达具有相同的实践基础。该文通过阐述图书馆本质的根本性和致理性对图书馆精神的影响与作用,揭示出图书馆本质观照下的图书馆精神价值表现为社会性和人文性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新理学美学的艺术问题可以从艺术内、外两个层次上进行探讨。站在艺术内讲艺术,是冯友兰从艺术创作、欣赏的实际出发对艺术相关问题的观照,主要讲了艺术的层级、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艺术风格等问题,这些论述符合审美活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站在艺术外讲艺术,是冯友兰从其哲学立场出发对艺术问题的考察,他对艺术的本质和批评标准等问题的论述显得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初步统计,《国语》本文中共有双重否定凝固结构171例。依据《国语》本身的语言事实和时贤对双重否定的看法,可将这些双重否定的凝固结构分为4类:完全肯定式、不完全肯定式、能愿式和条件式。  相似文献   

18.
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音乐旋律三个方面阐释了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所蕴含的一种自我想象性表达,表现了中西方看与被看、自我与他者之间明显的二元对立。因此,可以认为《图兰朵》是一个他者镜像观照下的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9.
妓女题材在现代文学史上是较受作家关注的题材,老舍的《月牙儿》和郁达夫的《秋柳》即是对五四文学革命时期两种有关娼妓的记忆,作为主流的苦难记忆与苦闷记忆:前者是与五四启蒙思想合流,后者则是五四知识分子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 ,高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 (以下简称“高中哲学”) ,高校“两课”课程体系中有一门重要课程叫做《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以下简称“两课哲学”) ,大学哲学、政教、思政等专业也要开设一门专业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下简称“专业哲学”)。在上述三个不同层面的哲学教学中 ,有的教师往往违背共性与个性、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 ,因而不同程度出现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简单”问题复杂化 ,即在从事“高中哲学”或“两课哲学”教学时 ,把自己在大学或攻读研究生期间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