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维系慈善组织存续的基础和开展活动的前提,而征信制度的确立以及正常运转则是慈善组织公信力得以保障的有效途径。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在其产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征信制度,其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严格的财务制度以及透明及时的财务公开举措为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取得了良好的救灾业绩,对当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慈善事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可是现阶段我国慈善组织及慈善事业的现状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是薄弱的,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国现行慈善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在慈善活动中存在定位偏差,以及我国慈善事业缺少公信力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必须完善慈善立法,完善慈善组织内部的监督和自律机制,加强社会媒体的监督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慈善事业正处在发展时期,慈善立法层级较低,法律对慈善组织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完善。慈善组织监管力度不够,致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在进行慈善立法时,不得不考虑规范和完善慈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税收优惠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慈善组织的自身管理,必须改变政府主导政府控制的局面,严格组织者和接受捐赠人的资格范围,提高政府、慈善机构的公信力,是慈善事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慈善组织的监督和管理、信息披露、第三方评估机构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提升的制度性原因,从而提出了重塑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汶川大地震后,我国的慈善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当然也暴露出慈善事业的诸多问题。该文以慈善组织为切入点观察慈善事业的发展问题,同时介绍和借鉴其他成熟慈善组织的运作经验和慈善理念,如美国的纳税"劝捐"和香港的"小政府,大社会"都极富借鉴意义。并根据该文已分析的慈善事业中有关慈善组织的问题,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和指明适合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慈善事业是建立在政府积极引导与主动推动基础上的综合性社会救助活动,是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大力发展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接轨、与社会保障体系相配套的慈善事业,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或个人进行有效的社会支持的客观需要,是缩小贫富差距并逐渐消除两极分化的现实需要。然而近年来一系列慈善风波一再降低慈善事业公信度,慈善组织因此深陷信任危机。如何应对和化解信任危机,从而重塑慈善公信力,已成为当前慈善组织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非政府组织顺应历史潮流产生并不断成长和发展,致力于各种慈善、公益事业,活动领域不断扩大,但资金匮乏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非政府组织组织对政府过度依赖、社会公益捐助文化贫乏和志愿性参与不足、缺乏对企业捐赠相应的法律激励机制、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不足等内、外部因素。为此,我们应根据中国现实采取相对应对策,才能迎来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高等教育捐赠发展史上,慈善基金会的出现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慈善基金会在增加美国高等教育办学经费、促进高校前沿科学研究、关注高校弱势群体、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优化高等教育治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美国慈善基金会主要有独立基金会、运作基金会、企业基金会和社区基金会4种类型,慈善基金会捐赠决策主要受基金会发展战略、任务环境和理性决策等核心要素影响。慈善基金会在美国高等教育中承担着政府与大学的中间人、大学改革和发展的合作伙伴、前沿研究与重大社会问题解决的孵化器等重要角色。慈善基金会的运作呈现出资助对象选择"精英化"、资助申请管理"专业化"、强调受助机构的能力建设、注重合作性资助、注重项目评估和问责等重要发展趋势。它对我国高等教育捐赠事业发展的启示是:大力发展慈善信托事业;引导富裕群体投身教育慈善;扶持教育慈善基金会发展;推进基金管理专业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江龙 《科技信息》2011,(17):I0127-I0128
慈善组织参与助学事务,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在对我国慈善组织历史回顾,现状梳理的基础上,探析了我国慈善组织现行的助学模式,发现慈善助学模式存在行政色彩浓厚、重资助轻发展、重感恩轻责任、助学模式单一、评估方法僵化等问题,并提出要建立以项目为平台,以能力建设为手段,以发展为目,以慈善助学包为形式的人性化助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的政府与慈善机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我国政府在慈善组织的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及抑制作用。主张实现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分离,加大政府对慈善组织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政府对慈善组织的监督机制,通过法律和政策规范慈善组织的行为,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和民众参与社会慈善事业,使政府真正成为发展慈善事业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慈善组织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慈善组织要发展,就必须增强慈善组织的整体学习、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慈善组织的战斗力,最终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慈善组织。  相似文献   

12.
慈善捐赠是指个人或组织将拥有处置权或所有权的财物交与他人使用或拥有.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我国民间慈善捐赠事业,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整合、丰富社会保障资源,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民间慈善捐赠,应加大对慈善捐赠的支持力度,努力培育公民的慈善意识,加强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建立健全慈善捐赠相关法律和制度,创新慈善捐赠的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个人、组织以及政府道德、诚信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以政府公信力的研究为背景,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特殊性出发,通过对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现状的分析,探究目前这种弱化状态的原因,探寻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希望工程”、台湾慈济基金会和壹基金等组织的考察,探讨了品牌慈善组织的概念、特点和对推进平民慈善普及慈善理念的作用,以及培育慈善品牌的途径。品牌慈善组织可以利用其独特的理念、感召力和社会声誉,起到推进平民慈善与普及慈善理念的作用。为了使品牌慈善组织能够在我国做大做强,政府可以先放开民间慈善组织的成立条件及其他限制,取消对慈善的垄断,因为慈善组织不同于利益群体,它汇集了各阶层的人士,不能代表某个阶层的特殊利益,也没有政治上要求。在基础上,政府还可以探索管理其他民间组织的途径。另外,全社会要形成利于品牌慈善组织成长的氛围;慈善组织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加透明度,做好人文慈善,吸引或培养慈善专业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是完美公司成立20周年,该公司以一场慈善盛典来庆祝自己20岁生日,充分展示了"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公益理念。创立之初,完美便将慈善作为公司最重要的责任之一,用慈善作为庆祝成立20周年生日礼物可谓最好的方式。2014年8月22日,"公益中国·四海同心——完美20周年慈善盛典"在北京国贸大厦三期隆重举办。盛典汇聚政府、明星、媒体、公益组织、完美经销商代表,不仅盘点和表彰了完美20年来的善行善举,用"榜样的力量"推动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更再次聚焦慈善,现场募集善款5339.6万元。这对完美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也为中国慈善事业描绘了灿烂光辉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使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成为必然,而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强,社会影响力不够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问责机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引入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以及处理好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关系,以增强其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金艳红 《科技信息》2009,(26):I0014-I0014
与发达国家的慈善捐赠80%来自民间的状况相反,中国普通市民对于慈善事业尚未有足够的自觉和热情。因此有必强化慈善意识,传播慈善文化,广泛开展慈善活动。同时也应在慈善立法、规范运作、发展民间慈善组织、完善相关政策法律等方面着手,促进我国第三次分配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动态     
《信息化建设》2011,(12):60-62
为推动中国慈善事业透明化、规范化发展,11月14日,“中国慈善信息报送平台”建设项目在民政部启动。这将是首个中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的官方平台,有望在半年后投入使用。届时,现有“中国公益信息平台”将细分为不同模块,能接受所有公益慈善组织的募捐信息报送:同时对报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慈善项目的社会效益:此外,慈善信息可供公众查询。  相似文献   

19.
慈善意识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慈善捐赠行为及慈善事业的发展。问卷数据的因子模型分析显示,影响城市居民慈善意识的因子主要有四个,依次是文化因子、制度因子、经济因子以及信任因子。因此,要提高居民的慈善意识,促进城市居民更多地参与慈善捐赠事业,除了有待于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外,还必须采用加强感恩教育、完善慈善制度、加大慈善宣传力度、增强对慈善组织及制度的信任感等动员策略。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古重视公信力问题,孔子"民无信不立"就是公信力的较早体现.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公信力,包括政府自身行为的水准,也包括公众对政府的期望水平,"是在一种公平、公正并且相互合作协助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共同规范的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