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自主意识的提高,社会越来越倡导“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模式,非营利组织成为继政府,市场之外的又一组织,但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面临着严重的公信力不足,本文在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加强政府的筮管力度,建立行业自律,设立专业化的评估机构,发动全社会监督,提高组织自身能力,以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后,我国的慈善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当然也暴露出慈善事业的诸多问题。该文以慈善组织为切入点观察慈善事业的发展问题,同时介绍和借鉴其他成熟慈善组织的运作经验和慈善理念,如美国的纳税"劝捐"和香港的"小政府,大社会"都极富借鉴意义。并根据该文已分析的慈善事业中有关慈善组织的问题,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和指明适合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慈善组织的监督和管理、信息披露、第三方评估机构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提升的制度性原因,从而提出了重塑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郑宇林 《广东科技》2008,(12):53-53
慈善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有益的事业在中国以机构形式发展起来却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其发展虽然迅速但弊端也显而可见,症结在于受主体性质不准确、运行机制不完善制约。就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上承先秦两汉、下启隋唐,是我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初兴时期。该时期的慈善思想不仅有儒家的仁义学说、道教的周穷救急思想,还有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和慈悲精神。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批慈善机构。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制的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政治文化的发展,阶层结构的分化都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兴起有利于增强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有限政府的形成,促进公民文化的建设,塑造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目前社会组织的人为性特征导致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受阻;社会组织的官方性特征导致其活力不足,社会组织的依赖性特征导致其独立自主能力下降,社会组织的约束性特征导致其自主发展空间受限,社会组织的匮乏性特征导致其组织行为不规范。这些特征的存在造成了社会组织公信力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张江龙 《科技信息》2011,(17):I0127-I0128
慈善组织参与助学事务,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在对我国慈善组织历史回顾,现状梳理的基础上,探析了我国慈善组织现行的助学模式,发现慈善助学模式存在行政色彩浓厚、重资助轻发展、重感恩轻责任、助学模式单一、评估方法僵化等问题,并提出要建立以项目为平台,以能力建设为手段,以发展为目,以慈善助学包为形式的人性化助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非政府组织在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缓解公共财政压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最突出的困难就是筹资问题。非政府组织应积极开展营利性互动,加大对外融资的力度,加强自身公信力的建设。政府应当为非政府组织的融资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慈善事业正处在发展时期,慈善立法层级较低,法律对慈善组织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完善。慈善组织监管力度不够,致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在进行慈善立法时,不得不考虑规范和完善慈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税收优惠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慈善组织的自身管理,必须改变政府主导政府控制的局面,严格组织者和接受捐赠人的资格范围,提高政府、慈善机构的公信力,是慈善事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社会公益性组织信息公开存在的障碍,分析了信息公开对社会公益性组织公信力建设的作用,提出了加强社会公益性组织信息公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希望工程”、台湾慈济基金会和壹基金等组织的考察,探讨了品牌慈善组织的概念、特点和对推进平民慈善普及慈善理念的作用,以及培育慈善品牌的途径。品牌慈善组织可以利用其独特的理念、感召力和社会声誉,起到推进平民慈善与普及慈善理念的作用。为了使品牌慈善组织能够在我国做大做强,政府可以先放开民间慈善组织的成立条件及其他限制,取消对慈善的垄断,因为慈善组织不同于利益群体,它汇集了各阶层的人士,不能代表某个阶层的特殊利益,也没有政治上要求。在基础上,政府还可以探索管理其他民间组织的途径。另外,全社会要形成利于品牌慈善组织成长的氛围;慈善组织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加透明度,做好人文慈善,吸引或培养慈善专业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使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成为必然,而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强,社会影响力不够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问责机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引入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以及处理好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关系,以增强其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慈善事业是建立在政府积极引导与主动推动基础上的综合性社会救助活动,是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大力发展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接轨、与社会保障体系相配套的慈善事业,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或个人进行有效的社会支持的客观需要,是缩小贫富差距并逐渐消除两极分化的现实需要。然而近年来一系列慈善风波一再降低慈善事业公信度,慈善组织因此深陷信任危机。如何应对和化解信任危机,从而重塑慈善公信力,已成为当前慈善组织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新 《科技信息》2009,(26):47-47
政府的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众对政府的认可程度,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它源于政府为民服务的能力,是各级政府的必然追求。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失信于民,造成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必须正视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严峻现实,提高增强政府公信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政府行政改革认为政府应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掌舵者"而非"划桨者",政府应当以实现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其宗旨,是一个"公民本位"的服务型政府,特别是基于公共管理的"效率与公平"的理念,从思想上树立"满足公民所需"、"尊重公民意愿"和"重视公民参与"的政府行政观念。然而,无论政府承担何种职能,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才是至关重要的"一杆秤"。  相似文献   

16.
信用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指标。政府的信用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对社会各个领域起着引导、示范作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提升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论述了政府公信力的内涵与重要意义,并在介绍了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与分析政府公信力缺失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形势下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个人、组织以及政府道德、诚信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以政府公信力的研究为背景,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特殊性出发,通过对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现状的分析,探究目前这种弱化状态的原因,探寻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地方政府信用出现了弱化的趋势,由于公共行政人员个体因素致使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显得尤为突出:腐败现象严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滥用职权与官员违法、行政不作为与不负责任行政行为等是突出表现。针对问题,以公共行政人员个体作为突破口,从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两方面着手,是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是指检察机关在行使法律监督权过程中对社会的信用和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过程和结果的信任.由于历史、现实和自身的原因,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还不高,亟待提高.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提高检察干警法律监督能力、健全对检察权运行的监督与制约,是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08年井喷式爆发的公益信用风潮,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开始进入新纪元。目前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建构中国当代慈善工作伦理体系,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行业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