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隧道穿山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之一。近年来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日趋完善。而且,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也为公路隧道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公路隧道施工中冒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隧道施工质量管理及安全管理工作的难点。本文从公路隧道冒顶问题的分析入手,对公路隧道冒顶处置措施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架子头隧道洞口浅埋段左幅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冒顶塌方,结合地表浅埋段的地质岩性对冒顶原因进行了分析预判,通过对地表浅埋段地质补充勘察揭示了采空小煤洞是造成隧道冒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注浆加固方案;注浆加固后隧道再次施工,同时对地表以及拱顶的变形进行了及时的监控量测,结合对监控数据的分析,对地表的注浆有效的提高了隧道围岩自稳能力,使架子头隧道成功穿越冒顶坍塌地段.通过对架子头隧道冒顶处治的成功案例分析以期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正习高速公路隧道浅埋段开挖过程中坍塌冒顶事件进行分析,提出冒顶处治措施,并建立隧道风化残积深度处于拱顶以及拱顶以下1 m的数值模型,进行无超前支护不同开挖步距的变形特征数值试验,试验表明无超前支护情况下即使采用上下台阶法对隧道进行开挖0.6 m,拱顶的围岩变形最大仍达到3.578、4.789 mm,隧道拱顶残积体对隧道开挖后续支护作业产生较大安全风险。在风化残积深度处于拱顶以下1 m时,原设计小导管纵向间距由2.4 m调整为0.6 m后,开挖0.6 m的拱顶最大变形由2.348 mm降低至1.747 mm,结合现场坍塌冒顶事件,为确保后续隧道浅埋土岩复合段落施工安全,提出了冒顶防治措施并在隧道开挖施工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隧道洞口浅埋段是隧道施工的薄弱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变形过大甚至冒顶或通天坍塌,因此,选用切实可行的进洞方案对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快速进洞有重要意义,本论述详细介绍了锁儿头隧道出口穿越浅埋段土石堆积体的施工技术,为类似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隧道洞口段不良水文地质条件易产生掉块、坍方和冒顶现象,给隧道施工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也是决定隧道施工成败的关键。本文以二广高速公路某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引起隧道洞口仰坡开裂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施工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处理方案,为同类隧道洞口仰坡开裂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岩溶隧道施工遭遇岩溶特别是充填(水、黏土)岩溶,极易发生涌突水、涌突泥灾并引发隧道冒顶、地表水源流失等地质灾害及地表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轻则影响工期,重则对洞内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造成危害.研究岩溶隧道穿越位置岩溶发育及其充填性质,总结隧道施工岩溶灾害处理经验,无疑对今后西南岩溶隧道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云南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例,对季节变动带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岩溶灾害治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隧道工程施工的相关工作经验,以笔者参与的某隧道工程项目为研究背景,针对施工工程中出现的一次坍塌冒顶事故,探讨了具体的施工方案,总结了处理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法,相信对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以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云南玉磨铁路曼勒1号隧道浅埋段为依托,结合现场施工中遇邻近断层破碎带隧道塌方冒顶事故,研究了西南地区软岩浅埋隧道冒顶防治措施.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建立邻近断层破碎带的浅埋隧道模型,依据隧道冒顶机理分析及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结果,提出浅埋隧道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强化支护措施后浅埋隧道拱顶沉降及拱腰收敛均在允许变形量范围内;围岩塑性区主要集中在拱顶两侧及拱腰处,右侧塑性区范围较大,产生塑性破坏的风险较大.围岩最大主应力及初支最大主应力显示,隧道右侧拱腰处初支出现应力集中的风险较大,围岩出现应力集中后会导致受压破坏区和受剪破坏区逐渐增加,当两种破坏区域逐渐重合后围岩会产生塑性破坏,最终导致塌方冒顶.根据模拟计算及现场实际工况,本文提出在隧道塌方冒顶段采用“大管棚+小导管”超前支护组合、洞内全环I18型钢钢架附加临时横撑的支护防治方案,为了提高围岩稳定性对断层破碎带进行注浆加固,经现场施作后防治效果良好,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黄土隧道施工——双侧壁导坑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长银 《甘肃科技》2009,25(17):126-129
在隧道施工中,不可避免地要穿过地质条件复杂,围岩极差的断面,特别是黄土地区松散介质围岩条件下的浅埋隧道及有水条件下地层穿过时,不仅需要保证隧道工程本体施工的安全,还须解决隧道工程冒顶事故对其他设施的影响。静宁隧道在软弱段施工中采用双臂导坑法,在保证施工期间,地表不陷、不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其对原状土体扰动小,能够有效控制初期支护变形、发挥初期支护的作用,确保了进洞安全及静宁隧道的全线贯通。  相似文献   

10.
郭靖 《科技咨询导报》2011,(31):126-126
新建某隧道DK38+100~DK38+125为浅埋段,施工至DK38+110里程时发生塌方冒顶,本文从地质和施工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塌方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为出现类似工程问题的隧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翅膀沟隧道地处在陕北高原向源侵蚀的鸡爪型冲沟地貌,古滑坡较多,地表陷穴冲沟发育,整个隧道穿越新黄土、老黄土第三条红粘土和侏罗系砂页岩,四种地层。隧道在开挖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坍塌、掉块、小型塌方,还发生过塌方冒顶的现象。掘进施工进展缓慢,在二次衬砌施工好后,发生隧道纵向开裂,开裂程度及范围较大。因及时的采取加固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开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隧道施工中,由于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常会发生突水、塌方、冒顶等地质灾害,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作为施工安全保障已为业内广泛认同和采用。本文结合水牛家隧道工程,采用TGP206型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仪进行预报,并与实际开挖进行对比,预报效果与距离、岩性相关。在千枚岩、板岩区预报距离最好不超百米。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野狐岭二号浅埋、大跨连拱隧道进行结构力学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施工方案中应力变化情况和各开挖阶段围岩的稳定性。研究表明:三导洞法设计方案在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相对较小,应力状态良好,能避免在浅埋、破碎、大跨的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连拱隧道带来的围岩塌方、冒顶等事故的发生。相关结论对施工与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隧道洞口通常处于浅埋、偏压、围岩破碎等复杂地质、地形条件,施工中容易发生仰坡坍塌、冒顶、衬砌结构变形开裂、难于安全进洞等情况.以厦蓉高速公路老寨隧道为例,针对浅埋、偏压及洞口段围岩破碎的情况,采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对洞口段隧道支护结构的应力、塑性区发生发展规律、变形等进行研究,得出了隧道洞口段开挖过程中应力分布规律、塑性区的分布及破坏特点、变形与隧道开挖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罗骁 《科技资讯》2013,(12):57-57,59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隧道工程施工的相关工作经验,以笔者参与的某隧道工程项目为研究背景,针对施工工程中出现的一次坍塌冒顶事故,给出了详细的塌方情况分析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偏压隧道易发生塌方、冒顶、地表塌陷等工程灾害,在小净距偏压隧道的相关设计规范中,要求对其施工方法、支护参数以及施工顺序进行特殊设计.用FLAC^3D对小净距偏压隧道在不同施工间距下循环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对偏压率P分别为1.16、1.25和1.5时的不同间距,以及不同偏压率时的施工力学效应和围岩沉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偏压率分别为1.5、1.25和1.16时,2隧道中间岩柱最小合理间距分别为30、24和18m;偏压过大时,围岩大范围塑性区集中于右洞右边墙侧,需加强对右边墙的支护.考虑偏压浅埋隧道的实际地形情况,设计中间岩柱间距为18m,监测数据结果显示18m的间距设计是合理的,满足围岩稳定性要求,验证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冒顶事故实例对锚网梁索支护煤巷冒顶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类似冒顶事故的措施,这对同类顶板支护条件下的煤巷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煤矿井巷施工漏垮冒顶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井巷工程地质预测预报、安全技术措施超前支护应用、井巷发生冒顶后控制处理实践。  相似文献   

19.
该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工程施工的相关工作经验,以笔者参与的某隧道工程项目为研究背景,针对施工工程中出现的一次坍塌冒顶事故,给出了详细的塌方情况分析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金子山隧道的施工为依托工程,详细介绍了金子山隧道穿越不良地质地段的施工安全措施.为规避施工中的高风险,保证安全施工,在施工中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为基础,建立了隧道电视监控系统、隧道灾害警报系统、隧道应急照明系统和隧道灾害逃生系统等一系列隧道施工安全系统,达到规避施工高风险,安全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