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化学杀雄是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一条新途径。国外从一九六○年开始此项研究,先后试用过马来酰肼(MH)等十几种药物,但找不到理想的选择性雄配子杀伤剂。一九七一年美国罗伊尔等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2—氯乙基膦酸)进行小麦化学杀雄,初获成功。他们发现在小麦孕穗期喷施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以杀死雄蕊,而基本保持雌蕊的育性,异交结实后代杂种比率相当高,从而认为应用化学杀雄方法生产杂交小麦是有可能的。此后研究进展迅速,美国、英国、加拿大、苏联等国先后投入工作,经过几年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白头翁花部性状及花粉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及室内试验,对白头翁花部性状及花粉萌发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白头翁花期在20 d左右,单花花期约10d;其花部性状存在着差异,开放时花冠的直径约3~5 cm;雌蕊和雄蕊数目在不同植株间不同花内都存在着差异,雄蕊数目为240~350枚,雌蕊数目为164~340枚;同一朵花内雄蕊长度变化较大,越接近基部越短小,雌蕊长度变化不大;大部分花其基部存在着花药发育不正常的雄蕊,内含花粉量少,介于正常花药和退化花药之间;每个花药中的花粉数目约(2145±515)个;体外萌发试验表明,该种花粉萌发率在开花后24 h达到最高值,开花后50 h(第3 d)花粉仍维持4.8%左右的萌发率,由此推测白头翁花粉具有远距离传播的潜能;白头翁苞片形态变异很大,共发现9种不同式样.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铜胺氧化酶(CuAO)及其催化产物过氧化氢(H2O2)在乙烯利诱导蚕豆气孔关闭中的作用.乙烯释放化合物2-氯乙基磷酸(乙烯利)激活了非质体CuAO活性、提高了保卫细胞H2O2产生并诱导气孔关闭,乙烯利的上述效应被CuAO的两种不可逆抑制剂氨基胍(AG)和2-溴乙胺(BEA)抑制.在几种CuAO催化产物中,只有H2O2能阻止AG或BEA抑制乙烯利诱导气孔关闭.CuAO的主要底物腐胺(Put)也不抑制乙烯利诱导气孔关闭.研究结果表明,CuAO催化产生的H2O2参与了乙烯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  相似文献   

4.
1975~1976年示范试验的结果1.“乙烯利”促进棉花早熟的效应。经过示范试验,可以看出在不同地区、品种条件下,棉花应用“乙烯利”催熟均有明显效应。如海宁县黄湾公社6个大队(10个生产队)对22亩“协作2号”等品种进行示范试验,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于9月下旬施用(施用后一周内日平均气温为20.5—22℃)拔杆时开铃率比对照高21.3—29.5%;即使在10月上、中旬使用(10月7—17日),施用后一周内日平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南疆杏栽培品种花的育性,探索杏败育机理,克服生产中杏败育现象,调查了新疆农科院轮台国家果树资源圃托乎提等10个新疆栽培杏品种的单花花药数、单药花粉数、花粉萌发率和雌蕊败育率。结果表明:1)不同杏品种间单花花药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托乎提的单花花药数最高,为32.72粒/花,黄胡安娜的单花花药数最低,为28.88粒/花;2)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单药花粉量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品种间的单药花粉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黄胡安娜的单药花粉数极显著高于晚熟杏和奎克皮曼;3)8个杏品种花粉萌发率为4.86%~15.02%,不同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4)10个供试杏品种的雌蕊败育率为27.00%~93.00%,其中,托乎提雌蕊败育率最高,为92.87%,洪待克雌蕊败育率最低,为27.15%。不同品种之间雌蕊败育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针对澳洲坚果产业中存在的采收难、采收成本高的问题,进行澳洲坚果高效采收研究.以澳洲坚果推广种植品种“A16”为试验材料,喷施乙烯利混合溶液诱使其落果.进行了筛选pH值和筛选乙烯利适宜质量浓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喷施调节pH值为7.0的乙烯利混合溶液落果率显著高于未调pH值的乙烯利溶液的落果率;喷施低质量浓度乙烯利混合溶液对果实脱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促脱落效果达不到高效采收要求;喷施质量浓度为1.6 g/L,pH=7.0的乙烯利混合溶液2周后落果率达93.77%,满足高效采收的要求.喷施乙烯利混合溶液可以显著地提高澳洲坚果主栽品种“A16”的落果率,且不影响翌年开花、结果及产量.  相似文献   

7.
李德 《应用科技》1998,(3):24-24
乙烯是植物果实成熟时产生的一种气体,称“气态激素”。基本功能是催熟,还能引起叶子脱落,调节生长发育,控制雌雄转化,有利于雌花形成,还具有打破种子休眠,减少顶端优势,早熟增产。但乙烯使用不便,所以生产上使用的是人工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将其喷洒在植物茎、叶、花、果实等部位上后会释放出乙烯,但无污染,无毒害。常用的商品乙烯利为40%的水剂,为淡棕色,液体,易溶于水,强酸性。其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方法是。小麦①从小麦分率到抽穗期间,亩用40%的乙烯利20-30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洒,防倒伏并增产…  相似文献   

8.
利用杂种优势,是夺取农作物高产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我国杂交小麦的研究和利用取得了十分可喜的进展。化学药物去雄是大量配制小麦杂交种子的一个新途径,按照毛主席“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我省从一九七二年开始由杭州大学生物系、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杭州市农科所小麦组、建德县农科所等单位共同进行“小麦化学药物去雄”的研究。三年来,经过药物筛选,反复实践,初步认为“乙烯利”(2—氯乙基  相似文献   

9.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外源乙烯利、GA3和硼酸对石蒜生理及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时,石蒜鳞茎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下降,150mg/L和200mg/L硼酸处理使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100~200mg/L乙烯利和GA3各处理使其叶内叶绿素含量提高;(2)乙烯利处理使.MI)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GA3处理结果相反;(3)乙烯利和GA3处理时,叶片中内源GA。,IAA,ABA含量均有变化;硼酸处理时,叶内IAA,ABA含量随硼酸浓度增大逐渐增加,内源GA3含量变化不明显,ABA/GA3和ABA/IAA随乙烯利和硼酸浓度的加大而增高,GA3对ABA/IAA比值无显影响;(4)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和硼酸处理可使石蒜花期不同程度提前,外源GA3对其花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是小麦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项目的一部分。从细胞形态学的角度,研究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药和花粉的发育,为探索雄性不育性的机理提供资料。 发应用石腊切片法,对小麦“早熟1号”和“北京8号”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药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得到如下的结果: (1)不育系花粉的败育,在发育的各个时期都发生,但败育的关键时期是在小孢子发育后期,具大液泡的小孢子不能进入配子体发育阶段。 (2)不育系花药和花粉的发育,在小孢子发育早期以前,百分之九十以上与保持系相似,是正常的,少数表现异常而导致败育。异常现象有:①药室合并;②小孢子母细胞解体,绒毡层正常发育,③小孢子母细胞互相粘连形成多核原生质团;④解体的小孢子母细胞与绒毡层融合形成多核原生质团;⑤药室中除正常发育的小孢子母细胞或小孢子外,还出现异常的巨型细胞;⑥绒毡层提前在小孢子发育早期解体,并形成多核的原生质团;⑦绒毡层肥大生长。  相似文献   

11.
以0、50和100PPM的乙烯利溶液处理黄瓜幼苗(二叶期或三叶期)。试验证明,乙烯利处理可促进雌挖形成,而且前期雌花数增多。100PPM处理的瓜数比对照增多11~15%,瓜重增产10—14%。50PPM和100PPM处理的最初半个月产量分别比对照多28%和33%。看来,用乙烯利处理黄瓜幼苗是可以提高总产量和前期产量的。乙烯利是近年生产的一种植物激素,化学名称是2—氯乙基磷酸。当它进入植物休后,经过酶促作用释放出乙烯,调节植物的代谢作用。据报导(1.2),乙烯利能促进黄瓜雌花分化,但还未涉及产量和收获期问题。黄瓜是我省主要蔬菜之一。我们在1973年和1974年进行试验,企图应用乙烯利促进黄瓜雌花形成、提高产量和提早收获上市,为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2.
乙烯利对绿豆下胚轴不定根形成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烯利在10~(-8)~10~(-5)mol/L浓度范围内,对绿豆下胚轴切段不定根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0~(-8)mol/L乙烯利与10~(-4)mol/LIBA混合处理,生根数比二者单独处理生根数之和高出10.38%,即两者表现出协同效应.绿豆下胚轴切段切下后0~12h和36~48h两个时间段内用乙烯利处理,其不定根发生率较高,说明在绿豆下胚轴不定根形成的诱导期和起始晚期外施适当浓度的乙烯有利于根原基形成,并促进不定根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发一种不使用或少使用有机溶剂提取待测组分,不需要衍生化、操作简便、节省时间且成本较低、环境友好的乙烯利检验方法.方法:利用气相色谱顶空进样技术,避免乙烯利重氮化过程,降低实验过程毒害性,提高前处理效率.结果:目标化合物在相应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检出限为0.03 mg/kg,回收率为9...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对降香黄檀生长、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后期心材形成提供参考。【方法】以胸径6~8 cm的降香黄檀为研究对象,设置CK、E0.1%(乙烯利质量分数0.1%,后同)、E0.5%、E2.5% 4个乙烯利处理,研究各处理对降香黄檀生长指标增长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比叶面积(SLA)、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在3个乙烯利处理中,E0.1%、E0.5%处理胸径增长量(ΔD)均高于对照,分别增加了8.97%、6.07%;E2.5%处理的树高增长量(ΔH)和材积增长量(ΔV)均较对照低,分别减少了67.39%和59.33%。各乙烯利处理对降香黄檀叶绿素含量(SPAD值)有显著影响,大小顺序为E0.1%>E0.5%>CK>E2.5%。E0.1%、E0.5%处理叶干质量、叶面积显著高于E2.5%处理,各处理比叶面积(SLA)大小顺序为E0.1%>E0.5%>CK>E2.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E0.1%、E0.5%、E2.5%处理下SLA和WUE都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光响应曲线所得光合参数显示,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随乙烯利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E0.1%、E0.5%处理分别较CK增加了38%、26.22%。光饱和点(PLsp)随注射乙烯利的浓度先增加后略微降低但均高于对照,E0.5%处理最高。乙烯利各处理光补偿点(PLcp)均低于对照,E0.1%、E0.5%处理比CK降低了16.37%、20.92%。【结论】低浓度乙烯利可提高降香黄檀的叶绿素含量、比叶面积、净光合速率等光合特征参数,E2.5%的乙烯利不利于降香黄檀树高和材积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生姜为试材,研究250 mg·L~(-1)乙烯利处理对其生姜发芽过程中品质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乙烯利处理增加了生姜的发芽率,降低了生姜中淀粉含量、维生素C(Vitamin C)含量及总酚含量,促进了呼吸强度的升高;提高了生姜中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活性;同时,乙烯利处理还加速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含量的积累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升高,抑制了过氧化氢酶(catalase)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活性的升高.因此,250 mg·L~(-1)乙烯利处理促进了生姜发芽,却使其品质发生劣变,营养降低,同时该处理使生姜的抗氧化能力下降,衰老加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东京野茉莉(Styrax tonkinensis)花部及雌雄蕊的形态及内部显微结构,探寻其花粉败育原因。【方法】运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其雌雄蕊内外部形态特征、显微结构和超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①每朵两性花中有雄蕊10枚,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丝宽(0.38±0.12)mm,长(8.24±0.72)mm,成熟花药由2个狭长圆形的药室组成。成熟花粉在扫描电镜下可见3或4个萌发沟,外壁有细网状纹饰,还发现有形态皱缩发育不良的花粉。透射电镜显示发育良好的花粉壁有2层,细胞内质浓厚,含有高尔基体、较多的线粒体、高电子致密物质和淀粉粒等结构。② 雌蕊1枚,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柱头上有“Y”形裂沟和椭球状乳突,传粉后,柱头上有分泌物。花柱中空。子房3室,多枚倒生胚珠; 发育后期,只有1~2个发育为种子,其余退化。【结论】东京野茉莉花部特征符合安息香科特征,花粉粒3种形态; 柱头湿型,胚珠倒生; 可育花粉粒和珠被细胞内细胞质浓,细胞器较多。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外源GA3和乙烯利处理黄瓜(CucumissativusL.)植株,使性别表达雄性化或雌性化的同时,其内源乙烯的释放量、ACC,GA1~3和脱落酸的含量,以及乙烯形成酶活性均发生了变化。外源GA3雄性化处理,使内源GA1~3含量和GA1~3/脱落酸值增加,乙烯释放量和ACC含量降低。乙烯利雌性化处理的作用则相反。外源的GA3和乙烯利对内源ACC水平的影响可能是其对黄瓜性别表达作用的生理学原因。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及不同使用次数在绿岛3号黄瓜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80~100 mg/kg的乙烯利处理黄瓜幼苗2次(二叶一芯和三叶一芯),可有效地提高早期产量和总产量,改善品质,植株生长势较好,应用效果最好,适合在绿岛3号黄瓜冬春茬日光温室生产中推广应用。乙烯利浓度过高或使用次数过多会导致植株生长受抑,雌花...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的控释作用,以壳聚糖作为载体,采用流延法在65℃下水浴干燥制备负载乙烯利的壳聚糖复合膜,研究复合膜的结构及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膜缓释乙烯气体的速率与缓释环境的pH值、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跟乙烯利的含量呈负相关;乙烯利含量20%时,复合膜中的乙烯利在相对湿度为54.6%、74.9%和97.7%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16.6 d、9.7 d和5.9 d;在pH为7.0和7.5缓冲溶液中的半衰期为7.5h和4.5h。复合膜的X射线衍射谱、扫描电镜图表明:乙烯利的添加量对复合膜的结晶度、表面的平整性等均有影响;乙烯利含量为20%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较空白样提高了7.17 MPa。乙烯利/壳聚糖复合膜实现了乙烯利的控释作用,为乙烯利的使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光对小麦离体叶片乙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HCO3形式供给叶片光促进乙烯产生.反之,不供给CO2,光对乙烯形成起抑制作用.供给外源ACC后,光明显抑制乙烯形成.敌草隆(DCMU)对光促进乙烯形成有明显抑制效应,而自由基清除剂苯甲酸钠作用不明显.无论光促进或抑制乙烯形成,均可延缓叶片衰老.综上所述认为:光对离体叶片乙烯形成有促进和抑制双重效果,其抑制乙烯形成部位是在ACC向乙烯的转化反应,光促进乙烯形成则与光合作用有关.光促进乙烯形成的同时又能延缓叶片衰老,原因可能在于光降低细胞对乙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