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彭丽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Z1):43-46
袁中道的尺牍小品文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且反映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文章以《珂雪斋集》之尺牍小品为本,来展现袁中道追求性情自适与放纵欲望戕害生命、追求功名与渴望归隐矛盾纠结的内心,以此了解一个更真实的袁中道。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与李渔作为闻名世界的文学家与戏曲家,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了同中有异的爱情观,通过比较《牡丹亭》的因梦生情与《十二楼》中《合影楼》的因影生情得出,对封建礼教的大胆反叛、对情的无限崇尚是李渔对汤显祖爱情观的继承,而李渔的更具个性解放意识则是对汤显祖爱情观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文体,像启、表、疏、檄、碑、制、铭、赞、颂、墓志铭等等,随着社会发展、文学演进和文体功能的衰退,已经逐渐消失了;而一些历史悠久的文体至今还葆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如尺牍(书牍),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书信,在现代社会、现代文学中,仍然有它不可取代的文学价值。沈从文的《湘行书简》就是如水墨画般的一组美文;而近期出版的《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不应仅当作文学史料看待,它是一部现代散文精品集,是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美文,它在内容和形式上接续了中国文学中的尺牍传统,并作了现代的转化与创新,是一种新式尺牍的集成,确立了尺牍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文体在现代文学史中的价值和意义。从文体的角度开展现代作家尺牍、书札研究,以周氏兄弟为中心,旁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张爱玲、沈从文、俞平伯、废名等等作家,也许不失为一条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登上文坛之际正是后七子复古格调派兴盛的时期,他与复古派的王世贞兄弟的矛盾在后世的记载中被故意夸大。汤显祖的文学思想比较复杂,其诗、文与戏曲理论差别较大。在戏曲理论与创作方面提出尊情观,对公安派有明显的影响;可诗学理论则受李、何格调派影响比较明显,与王世贞兄弟分歧甚小。汤显祖整体文学思想具有明显的调和性。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中韩文人间往来尺牍是两国文士用于交流的最重要形式之一。这些尺牍量大面广,多见藏于韩国汉籍,其文字在中国文献多失载,内容涉及文学、学术、外交、宗教等诸多方面,具有文献学和传播学的重要价值,可谓活生生的学术交流史、中韩文人交流史。  相似文献   

6.
自然旅游资源与文学性旅游资源交相辉映,极大地增强了旅游地的吸引力.从建造汤显祖纪念馆和举办汤显祖文化节,弘扬昆曲艺术及曲艺创新,重视典故、神话传说、楹联等传统文学样式的应用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浙江遂昌旅游开发中应重视文学性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在现今流传下来的有关读书的尺牍小品中,笔者认为最为著名的首推明代陈士奇所写的《与陈昌箕》一文。兹录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的"至情观"在其戏剧作品尤其是《牡丹亭》中展露无遗,然而"情"在汤显祖这里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情"的承认和赞美,二是"理"对"情"的引导和收束。前者是论"情"的起点,后者则是"情"的落脚点。因此汤显祖不仅是"情"的歌颂者,而且也是"情"的批判者。  相似文献   

9.
通过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涉梦之剧的情节梳理,总结两者在创作思想与主题表达的相似与不同,进而阐述在文化与时代环境的影响下,相关作品均以各自文明中的伟大时代为背景,聚焦梦境与现实中人物命运对比,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建立起一种时代隐喻;同时两人在主题的书写上不约而同地融入时代启蒙思想。不同的是汤显祖以戏剧为手段来折射社会现实,但缺乏直接的批判,神佛思想的介入弱化了作品的现实性;莎士比亚则借助戏剧以实现直接批判现实的目的,呈现出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在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上,汤显祖表现出对六朝文风的沿袭与挪用,呈现一定的时代闭锁性,而莎士比亚则是在英国中古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和改造。  相似文献   

10.
钱成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5):35-36,39
从“临川四梦”的创作指导思想可以看出,汤显祖中年以后的主导思想,是本于儒家的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体系。汤显祖正是受晚明思潮,特别王学左派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影响,形成了他较为先进的戏曲创作观。  相似文献   

11.
《牡丹亭》的声腔问题至今仍然争讼不已,一般来说无外乎力主弋阳腔、宜黄腔、昆腔和海盐腔四种。事实上,依据相关资料及汤显祖创作的实际情况,此四种观点之于汤本原著《牡丹亭》而言,都有偏颇之处。结论认为:《牡丹亭》初创时期并不主何声腔,完全是一部传奇体制式的丈人剧作,只不过后来各种唱腔结合自身情况,各取所需,加以改编。也正因如此,一方面该剧在唱腔问题上难以趋于一致;另一方面,该剧能常演不衰。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是一种入世文化,强调人的社会性。唐初、盛、中、晚各个时期都有影响这个时期的重要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帝王大臣们关注的,也是文人们所关注和参与的。初唐文人的辅国安邦、盛唐文人的兴业建国、中唐文人的改革弊政、晚唐文人的深刻反思是唐不同时期文人的不同担当精神的体现。唐代文人自觉地将自己与时代联系起来,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国家出力。唐代文人的担当精神是儒家社会理性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3.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莎士比亚的传奇剧都以"传奇"为名,其中都包含不可或缺的梦幻描写。针对这一现象,对二者的梦幻描写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并从艺术构思的层次上挖掘这一艺术特色的成因,旨在探究形成这一巧合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4.
李丹 《菏泽学院学报》2010,32(1):100-103
《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根据《牡丹亭》改编的作品为数不少。本文以汤显祖原本《牡丹亭》和冯梦龙的改本《风流梦》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二人不同的创作思想、作品风格,从更定题目、角色、宾白、曲词等方面具体分析。冯梦龙对《牡丹亭》的改编,受到了“汤沈之争”的影响,也受到他自己的编剧理论的支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牡丹亭》原本不利于搬演。《风流梦》让《牡丹亭》这部具有无限才情的“案头之书”变成了“当场之谱”,更适合舞台演出。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在澳门的居留,给中西合璧、多姿多彩的澳门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作为一位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中国文人,汤显祖能接受反传统的左派王学,但对于天主教却始终没有接受。汤显祖居留澳门时留下的四首关于澳门的诗歌,不仅在澳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成为直接反映明万历年间澳门历史及社会生活的生动史料。汤氏名剧《牡丹亭》中的一出戏《谒遇》,以明代澳门之事为背景写成,戏中所反映的内容应有许多历史的真实,也为我们研究明代澳门史提供了不少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6.
文章得出朱葆三致朱彬绳的六通书札撰于1900-1923年间。把朱葆三置于清末民初的特定历史,立足书札档案,辅以宣统《虹桥朱氏族谱》等史料,考察得出这期间他的政治态度、社会交际和与宗族、家族的内部关系。文中兼谈书札涉及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7.
要探讨《长生殿》主题,只能依据剧本中的《自序》、《例言》与《传概》三则材料。《长生殿》只有唯一的主题,即情爱主题。洪升塑造杨妃形象时,情感倾向基本上回归到中晚唐,择取了同情、回味与美化的态度;在价值观上则运用了汤显祖的“至情观”,使杨妃的文化品格得以升华。对于李隆基形象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丈人是不断渐进的。洪升写李杨情爱时别具匠心:第一,写出了李杨不断深化与升华的情爱过程;第二,写出了李杨情爱的风流本色;第三,化用织女牛郎故事作合李杨的天上之情。  相似文献   

18.
《牡丹亭》悲剧主人公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生情、为情而生、殉情而死的曲折情感经历,主要是借助超现实的想象加以实施并蕴藉着关爱"至情",体认着浪漫主义特质的叙事表征。可以说,汤显祖以神奇笔触演绎的人鬼之恋、起死回生、神异梦幻的爱情故事不仅是对人生伤痛的一种自我安慰,更是对生命挚爱的某种执著求索,从而使悲剧"大团圆"的结局始终笼罩着虚幻的、慰籍的、凄凉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