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来,我国在外交战线上,同在国内各条战线上一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政府和人民遵循毛主席、周总理制订的外交路线和政策,同社会主义国家、一切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起,共同为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三十年来的事实表明,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2.
问:舆论普遍认为,1996年又是中国外交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能否请您谈谈去年我国外交形势的特点?答:1996年我国的外交始终十分活跃。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等我国领导人前往30多个国家进行友好访问。应邀来华访问的各国元首及政府首脑40多位。频繁的高层互访,加强了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已经40年了。40年来,新中国的外交在党中央、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同志的直接领导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经过多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它在捍卫我国独立主权、保障社会主义建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发展国际友好合作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一建立就彻底埋葬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开创了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一直是帝国主义竞相争夺的销售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的重要市场,深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之苦长达一百多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三十年来,我国遵循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行政府间和民间的友好往来一百二十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同一百七十四个国家和地区国家和欧洲共同体签订了政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其中一九七七年一月至今年八月大洲的六十二个国家。在此的领导人来访。通过上述各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增进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而进行的新长征中,我国同扩大。  相似文献   

5.
十月下半月印度共和国总理尼赫鲁的访问中国,标志着中印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的新阶段。拥有九亿六千万人口的亚洲两大国家的友好合作,对于促进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是有极重大的作用的。中印两大国家的友好合作,是在传统的友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从远古以来,在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之间就有了深厚的友谊。将近三千公里的边界把中国和印度联结在一起。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在中印两国之间,历史纪录了和平的文化交流和经济来往,但是从来没有纪录过战争和仇恨。近代以来,  相似文献   

6.
我国外交制定了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在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与俄罗斯及其他国家开展正常交往的方针。这不仅使我国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的这些国家保持了传统的友好合作,而且推动相互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7.
日益活跃的中国外交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在今天这个国际形势的座谈会上,我想着重谈谈我国的外交活动。1985年是中国外交更加活跃、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的一年。中国同各个地区、各种类型的国家都尽可  相似文献   

8.
<正>1955年4月18~24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因此也称为万隆会议。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9个亚非国家出席。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维护世界和平和和平共处,增进各国的友好合作。万隆会议是历史上由亚非国家第一次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表明了亚非国家正在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登上国际舞台。会议创造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内核的"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使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中国外交的卓越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2 0世纪 80年代起 ,中国外交进入了新时期 ,邓小平为中国外交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是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思想 ,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更加明确为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 ,为新时期外交指明了方向 ;二是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 ,形成了务实灵活的外交政策和独特的外交风格 ;三是丰富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指导新时期外交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四是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 ,指导我国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经济外交成为新时期外交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各国政府领袖和代表人物的接触和互相访问,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尊重,对于彼此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和维护世界和平是有  相似文献   

11.
赵紫阳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满载十亿人民的兄弟情谊,正在非洲大陆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次出访非洲10国,意义重大。它是在党的十二大和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之后,我国政府采取的一个重要外交行动,有力地体现了我国非常重视同非洲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和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这正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曾一再向世界各国宣告,愿意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和任何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和商务的关系。我国的这种旨在谋求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外交政策在将近五年以来已获得了巨大和光辉的成就,其显明的标志之一便是已有代表十亿以上人口的二十五个国家先后承认了我国,和我国建立了或正在建立外交关系,并有二十多个国家和我国发生了贸易的关系。这个事实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说明了新中国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维护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上一直奉行着和平的外交政策。它们坚持不渝地为争取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不懈斗争,并作出了巨大贡献。社会主义国家一向同情和支持亚非国家反对殖民主义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近几年来,特别是“万隆会议”以来,社会主义各国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许多亚非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彼此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自从1954年以来,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国家的领导人相互进行了友好访问,如周恩来总理和布尔加宁、赫鲁晓夫等先后赴印度、缅甸等亚洲国家的访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我们才打破了“左”的思想的禁锢,认识到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我们才调整了“一条线”的战略,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思想的转变,对外政策的调整,为我国的外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的对外关系由此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20年来,我国外交密切有力地配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从研究角度来看,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关系、对外政策有这样三方面的重要变化: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观察世界的角度改变了,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并非会议曾对亚非国家和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反对殖民主义,保障世界和平和反对侵略战争、促进友好合作和消除疑惧对立的共同斗争,作了重要的贡献。在亚非会议后,亚非国家和人民根据亚非会议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和各项决议的精神,展开了多方面的活动。亚非会议的成就正在亚非地区的国际生活中发生着越来越显著的影响。进一步增加了相互了解、尊重和支持大家知道,在亚非会议期间,与会国家进行了自由的、广泛的接触。这种接触促进了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对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起了很大作用。在亚非会议后,亚非国家继续进行了这种接触,并有新的发展.埃及总理纳赛尔在回国途中访问了阿富汗。沙特阿  相似文献   

16.
张治中是国民党著名的爱国民主将领,从伊宁事件到新疆和平解放,张治中为改善新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增强中苏友好合作,促进新疆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拟围绕民族问题、外交问题和发展问题来谈张治中的治新方略。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捍卫和继承了毛泽东外交思想中符合科学的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 ,又在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国家关系、外交格局等方面 ,对毛泽东外交思想进行了纠正、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半月谈     
和平外交政策的新胜利刘少奇主席从三月下旬起对巴基斯坦、阿富汗、緬甸进行的友好訪問,現在已經圓滿結束。通过这次訪問,我国同这些亚洲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新的发展。这是我国一貫奉行社会主义和平外交政策和睦邻政策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活动十分频繁,内容丰富,方式多样,情况也很复杂。现我就军事外交试作粗浅的介绍,以此为引玉之砖吧。一、军事外交的性质。军事外交是整个外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外交工作的整体分不开的。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军事外交也是为政治外交服务的。在国际活动中,军事外交和政治外交常常交织在一起进行。军事外交作为国家实现其对外政策的工具,专门协调两国武装部队之间的关系和处理国际上的各类军事事务。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两类:友好合作;尖锐斗争。军方为作好这两类工作,需运用各种外交手段。由于军事外交工作机密性强,涉及范围较小,所以人们对其了解甚少。但一旦与论界传出什么消息,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后记     
印度尼西亚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已于五月二十五日应邀来华访问,这悬继亚非会议和我国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尼西亚之后,亚洲国家为保卫世界和平、促进彼此友好合作关系的又一重要发展。本期除在半月述评论述了印度尼西亚总理访华的重大意义外,还刊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