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解决企业委托与代理问题的长期激励机制,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西方企业广泛实施,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也已逐渐引进了股权激励,在最近又掀起了一阵股权激励热。那么到底股权激励在国内外是如何发展的呢?文章就其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股权激励的含义和作用,接着介绍了股权激励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和应用,重点介绍了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最后做出评论认为我国股权激励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对于我国高管股权激励效果的研究结论一直有争议,这可能与我国的制度背景有关.我国特有性质可能影响股权激励的效果.采用PanelData回归方法,检验了2000年至2005年间4200个样本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间的关系.我们发现:总体而言,高管股权激励的效果不显著;但是,对于非国有控股股东,管理者持股水平和公司价值正相关,并在5%的水平下显著,而国有控股股东的激励效果则仍不显著,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机制并没有发挥设想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股改前后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其公司绩效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出了两点结论。一是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股改前,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相关性显著;股改后,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相关性不显著。二是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股改前,股权结构的变量替代变量流通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相关性不显著;股改后,其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股改前后国有股比例与成长性变量与公司绩效都不显著。而在股改前规模变量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股改后规模变量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岳红丽 《科技信息》2011,(12):95-95,98
股权激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代理人激励约束相容问题,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国股权激励的实施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各种股权激励方式被应用于上市公司。因此,分析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践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股权分置的成因出发,论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历史沿革和各个阶段的特点,介绍了股权分置的现状,评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和成效。  相似文献   

6.
谢征 《当代地方科技》2012,(19):117-118
股权激励被认为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发公司人力资本潜力的有效措施。股权激励机制的建立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股权激励制度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对股权激励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永才 《科技资讯》2008,(4):251-252
文章从历史的、逻辑的角度剖析股权分置改革背后的制度逻辑。为此,文章首先结合企业发展史论述了作为一种特殊有效的制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必然是分置的。其次,以不完全契约为理论出发点,通过比较分析不同企业形态下的控制权配置,逐步论证了在股权分置的背景下,由于控制权的分裂所导致的公司治理复杂化。最后以上述分析为基础,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意义。  相似文献   

8.
股改前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5年底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纵向比较思路以及多指标绩效评价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新的视角,刻画和分析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时序演变.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平均绩效逐渐增长,国有股比例高与比例低的2组公司平均绩效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且股权分散公司的平均绩效提升速度大于股权集中的公司.  相似文献   

9.
民营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选择适当的激励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在比较和分析各种股权激励模式的特点和利弊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剖析,以期为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制定合理而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激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信息技术水平系数纳入到委托代理模型中,创新地建立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激励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简单组织中监督系统的信息技术水平越高,底层员工报酬合同的激励作用越显著,复杂组织中,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底层员工报酬合同的激励作用也增强,而中层管理者的激励作用会因为风险传递效应的存在而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通过对组织代理成本的分析可知,在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和较高时,简单组织和复杂组织分别具有“激励优势。”。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利益输送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控股股东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追逐目标的不同,分别建立了利益输送模型。虽然控股股东股改前以上市公司净资产最大化为目标,而股权分置改革后以市值最大化为目标,然而研究发现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对利益输送的影响方式没有变化,但是影响程度都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2.
方文彬 《甘肃科技》2011,27(23):102-104
股权激励可以使公司经营者参与公司剩余利益的分享,可以有效地减少因两权分离而带来的代理问题,但是在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尚不完善,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提高。对目前我国股权激励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曹燕 《科技信息》2011,(7):I0398-I0398,I0386
本文以股权激励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我国家族控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进行描述,建立股权激励与代理成本的回归模型,进行总样本和分类样本的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实施股权激励的家族控制上市公司代理成本较不实施低,高管持股比例与代理成本负相关,持股比例高于5%的堑壕效应不支持,股权激励对职业经理人比家族经理人作用效果更为明显。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作为企业经营者激励制度发展趋势的股权激励已越来越多地被我国企业所采用,它有助于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手段。在对股权激励类型及不同类型股权激励价值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目前推行股权激励的主要障碍,并探索性地提出了完善股权激励制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股权激励机制作为一种长效激励方式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在系统梳理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概念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主要科技发达国家在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政策的运行现状与基础架构为主线,分析其可借鉴的经验,结合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股权激励及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完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中股权激励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借助事件研究的方法就市场对股改被否的反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对股改被否事件的反应是负面的,类别表决机制赋予流通股东的是受约束的否决权,其并不能为股改公平、公正保驾护航.为了确保中小股东利益在股改中不受损失,有必要引入认沽期权以约束非流通股东对对价计算方法中变量的任意主观估计行为.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中国股市混沌分形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置一直是困扰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通过计算股改前后沪深两市4种指数的Hurst指数和分形维,来比较股改前后市场的混沌分形特征.得出一系列结论: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混沌分形特征,股改明显加快了丧失初始条件记忆的速度;股改后市场的投资风险有加大的趋势;深市最少需要4个变量来建立市场的动力学方程,而沪市就至少需要5个变量,沪市比深市复杂些;股改后两市分形维有下降趋势,股改有提高市场效率的趋势.这些结论可为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出现的公司治理不完善、资本市场缺乏效率、经理人市场落后、法律法规不配套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开展股权激励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激励方案应结合实际,科学合理;企业应完善激励方案的评估论证机制,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使激励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稳健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沪深两市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且实施了期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了因子分析法构造了综合因子得分函数,并在此基础上以综合因子得分为因变量,以用于激励的股权比例为自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揭示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实际绩效,并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找出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