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在男性文化中,母亲只是男性眼中的母亲,真正的母亲形象被遮掩,母性历史无从展现.为了解构男权秩序下固有的母亲形象,恢复母亲本真的形象,有着同宗文化的华美女作家和大陆当代女作家,选择自己书写母亲形象,以探寻和确定自我.  相似文献   

2.
在<红楼梦>的人物群里,贾元春由于所占篇幅较少,情节分散,而一直处于研究的次要地位.从原型叙事角度来审视元春的形象价值,透过贾元春与贾家福祸相依的生命轨迹,元春形象所体现出的极强的创造性和生命力,与小说开篇的女娲炼石补天和太虚幻境神话形成了母亲原型的虚实对应,有力的支撑了<红楼梦>女性崇拜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剧作家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戏剧界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20世纪以来坚持严肃思考现代人的命运和精神世界的现代悲剧大师之一,其笔下的女性也具有无限挖掘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深度。本文将从三个视角解读其笔下的女性形象。第一,从社会历史背景视角来解读,其塑造了在男权社会下形成强烈反差的两类女性,一类是扭曲、消极的"泣者",一类是坚强、抗争的"歌者"。第二,从创作原型视角来解读其剧作中自传色彩下的"圣母"与"妓女"形象。第三,从精神分析学视角解读其笔下女性人物的心理特征及其蕴藏的原始情结。  相似文献   

4.
冯英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5):142-143
托尼·莫里森善于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把人物置于悲情的困境中叙说黑人对命运的抗争。本文拟从悲情理论来论证莫里森的《宠儿》和《秀拉》中两位母亲残酷杀死自己孩子的行为实则是一种革命性的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5.
五谈高尔基再认识论——《母亲》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认为《母亲》有缺点,作者也承认小说写的有些仓促。小说具有哲理性和思辨性;人物个性不鲜明,理想色彩过浓;情节环境诗意化,关键性的细节缺乏生活基础;语言概念化,具有说教性。与其说《母亲》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不如说它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文学杰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族女作家笔下"疯女人"形象的梳理分析,认为维吾尔族女作家赋予"疯女人"形象女性书写的文化意蕴,即揭示女性疯癫的文化病因、还原男权社会命名的"疯女人"们被剥夺的权利、女性乌托邦构想之书写。  相似文献   

7.
考察中国古代主流文学叙事中的母亲形象,并分析其历史建构的文化内涵,认为经过历代主流文学的塑造,“母亲”与受难、牺牲、无私、爱等意义形成了一定的转化规则,母亲形象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母亲意义承载沉重的家庭伦理信息,这种信息随着叙事的传播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对母亲的道德评价与要求。  相似文献   

8.
章长城 《龙岩师专学报》2001,19(4):57-59,66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9.
了解郭洙若的人都知道,在他的大量文学作品中,出现过一系列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充分体现了郭沫若的女性文化观。如果按时间顺序,把“五四”到当代郭沫若笔下的女性形象分阶段地加以分析研究,就会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作为现代文化巨星的郭洙若,其女性文化观原来是传统的而非现代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对这一论题的理论阐释和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描写,来展示这两位生活在不同国度、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在关于"丑陋的母亲"这个问题上的近乎一致的观点,从而揭示女性在经历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创之后对生活所采取的极端卑劣的手段,显示女性内心的脆弱和无助,表达了女性的控诉。  相似文献   

12.
评论界对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颇有微词,甚至有人认为他有轻视女性的倾向。通过分析海明威的作品中几位典型的新女性形象,指出海明威在关注男性世界的同时,也塑造出了性格多样、复杂的女性角色。通过这些女性的性格特征,让读者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当时社会现状下女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铁凝、张洁等女性作家,以母性角度切入女性世界,在作品中阐述了她们对女性及人类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以寻找对于女性前途命运的企盼与希冀。她们的作品通过对传统“良”母形象的重新审视、对现实“恶”母形象的批判,以及对理想自然母性形象的呼唤与追寻,体现了作家自身的母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张善美  张春梅 《科技信息》2007,(35):151-151
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概述了"五四"女作家对母亲角色的审视,并分析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15.
元稹的《莺莺传》中塑造的崔莺莺形象美丽、温柔而又痴情,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中的女性人物世界。然而,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就会发现男权文化语境中的看似天经地义的性别特征和内在美德以及她被遗弃的悲剧根源,都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控制,其自我意识已被男权社会主流意识所抹煞和压制。  相似文献   

16.
清山 《青年科学》2009,(1):46-46
他的求学之路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从小学到中学,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当他顺理成章地考上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后,周围是一片“啧啧”的赞叹声。有人说他幸运,他很不以为然,没有母亲全力的督促支持和自己的踏实刻苦,好运是永远不会落到他头上的。幸运是努力的花朵,成功是拼搏的结果,他总是这样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受到"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男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通常以其自身视角刻画女性形象,并将父权意识巧妙地隐藏在故事叙事之中,而女性作家的许多文学作品则以推翻父权制的压迫为目标,进而使得女性在回归自我的同时体现自身价值,以期达到男女两性文本的最终和谐。  相似文献   

19.
莎菲、丽嘉、美琳、贞贞、陆萍、黑妮、杜晚香是丁玲笔下的不同女性形象 ,显示了辛亥革命、大革命、抗日战争、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 ,反映了中国现代女性形象在争取政治经济的解放和实现自身价值过程中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顾伟凡 《科技信息》2007,(11):142-143
纵观沈从文的小说,可以看到他笔下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中,既有纯洁幼稚的少女,又有饱经风霜甚至沉沦到社会底层的少妇、妓女,她们那人性善良与纯朴总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本文着重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的分类、特点、以及作者所采用的塑造方法入手,论述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