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究穆格莱德盆地努加拉伸展断陷含油气系统的特征,并分析含油气系统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方法在对下白垩系阿布加布拉组上段有效烃源岩、储层类型及生储盖组合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用含油气系统的理论划分努加拉伸展断陷含油气系统并进行分析。结果把努加拉凹陷从平面上划分为东、西部两个含油气系统,东、西次凹是生油中心;纵向上划分为两个亚系统,其中有第一套旋回Abu Gabra组自生自储自盖亚系统及由第一套和第二套旋回组成的下生上储盖组合,即Abu Gabra组生油岩、Bentiu组河道厚砂岩储层和Darfur群泥岩盖层组合。结论努加拉凹陷含油气系统总资源量为21.6×108t,圈闭资源量11.9×108t,尚有较大的资源潜力,中央隆起带及其两翼、西斜坡是有利区带,有良好的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2.
平庄盆地为受控于东、西两缘北北东向展布的美丽河-八里罕和黑水-汐子断裂的晚中生代断陷盆地。褶皱、断裂均较发育,盆地内外褶皱按轴向分为四组,形成顺序为:东西向-北西西向-北北东向-北北西向;断层按走向有东西向、北北东向、北西西向、北东东向和北北西向5组,一般均经历多期活动,根据盆地构造特征及地层接触关系得出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曾发生多次北西西-南东东向挤压与拉伸的转化,在挤压背景下,盆地所在区上升,沉积间断,产生角度不整合,拉伸背景下,盆地所在区下降,接受沉积。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最大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为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所围绕,形成"三山一盆"的构造格局,具有复杂的盆山关系。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首次发现跃进二号东构造下部干柴沟组构造为正花状构造,而其上部干柴沟组、油砂山组、狮子沟组、七个泉组构造为负花状构造。构造演化剖面分析表明,走滑构造发育经历了七个泉组沉积末期强烈的压扭构造作用,发育了正花状构造样式,而至柴达木组沉积的前期构造由经历了强烈的张扭构造作用,发育了负花状构造,且叠加在早期正花状构造之上,使得浅层层序主要发育正断层,两期走滑断裂作用叠加产生了现今复杂的负反转走滑断裂带。而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也有相同的构造特征,由此可推断柴达木盆地是受阿尔金走滑断裂影响的斜向压扭构造,非走滑断裂主干位移带内的拉分盆地。因此,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地区构造发育演化对于深入认识复杂的盆山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宁南盆地构造演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宁南盆地发生、发展与消亡的构造演化历程.方法 通过磁性地层学研究标准剖面寺口子组的沉积时代.结果 寺口子组年龄为47.1~29.1 MaB.P.,地层时代对应于中始新世鲁帝特期-早渐新世鲁培尔期.结论 至中新世晚期以前,宁南盆地具有和周缘其他同期地堑相似的构造动力学环境和沉积地层特征,属于伸展作用下的拉张断陷.之后,随着青藏构造域影响的增强和扩展,六盘山隆升,宁南盆地发生构造反转并抬升消亡遭受改造.上新世中晚期以来,宁南地区的地质地貌逐渐定型并趋向于现今盆山相间的弧形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临清地区东部各主要断层新生代活动性进行半定量—定量分析后 ,认为它们在不同时期的活动量各不相同 ,而且分段活动的特点十分明显 ,控制了不同时期规模、位置不同的半地堑。根据断层活动的特点 ,认为临清东部地区是分层伸展剪切模式 ,在南部、中部、北部均显示了各具特点的伸展组合模式。而这些不同伸展组合模式是通过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横向变换构造带进行调节的。  相似文献   

6.
辽河盆地反转期构造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辽河盆地目前发现7个反转构造带,均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正反转构造可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2大类。因受力方式的不同,单一型正反转构造可分为挤压倾滑型和压扭型2亚类,复合型正反转构造分为压扭得合型和挤压倾滑复合型2亚类。这些反转构造均经历了裂陷-坳陷-反转的3个发展阶段。纵向上正反转构造的幅度均小于拉张期的构造幅度;平面上由于受力方式和力的大小差异,各个带正反转构造的类型和强度因此不同。正反转构造直接覆于凹陷之上,十分有利于油气聚集保存。  相似文献   

7.
沁水盆地东部煤层气勘探潜力巨大,构造演化特征相对独特。依据野外地质踏勘资料,对沁水盆地东部的构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利用平衡剖面回剥方法,定量分析典型剖面的运动学参数。在研究区构造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分析基础上,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沁水盆地东部的构造演化过程,从而对研究区构造演化取得了新的认识。研究表明,沁水盆地东部依次经历了弱挤压-强挤压-弱伸展-强伸展的演化过程,可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板块拼合盖层沉积(J_1前)、陆内强烈挤压变形(J_2~J_3)、微弱伸展活化(K-E)和陆内伸展裂谷(N-Q)4个阶段。此构造演化对沁水盆地东部煤层气的聚集与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影响,其动力来源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重大转变。早侏罗世以前,板块碰撞拼合及印支运动的辐射将沁水盆地东部置于NNW-SSE向挤压应力场;中-晚侏罗世,研究区开始出现重要构造分异与转折,整体转向NW-SE向强挤压应力场,逆冲断裂雏形在此阶段形成;白垩纪-古近纪,区域应力场由NW-SE向挤压应力场转变为NW-SE向伸展应力场,研究区构造体制发生重大转折;21世纪以来,研究区进入陆内伸展改造,构造格局至此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8.
孟加拉湾若开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震、钻井等基础资料建立主干剖面,结合平面构造展布及剖面构造特征研究孟加拉湾若开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演化。若开盆地是一个主动大陆边缘海沟背景下的增生楔盆地,经历了晚白垩世-古新世早期发育期、始新世-渐新世缓慢碰撞期和中新世-上新世盆地定型期3个区域演化阶段。平面上划分为东部的若开褶皱带和西部的海底平原带。若开褶皱带具有南北分段特征,根据构造特征差异分为2段:(1)北段挤压褶皱带,主要发育NNW走向、带状分布褶皱。北段挤压褶皱带可分为高陡褶皱带和低缓褶皱带2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变形强度从东往西逐渐减弱。(2)南段走滑褶皱带,褶皱表现为宽度较窄,并发育明显走滑构造。主干剖面构造演化史分析认为:研究区构造变形开始于晚中新世末,上新世末-第四纪变形强烈;构造变形从东向西传播,东部变形时间早,变形强烈,而西部变形时间晚,变形较弱;在中新统沉积后,区域构造发生翘板式逆时针旋转,沉积中心从东部迁移到西部。若开盆地的构造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斜向B型俯冲碰撞控制,由于俯冲碰撞接触带在若开盆地呈弧状,南北两段应力场不同,导致南北两段构造变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裂陷作用与伸展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北晚中生代经历了区域性的裂谷期、后裂谷热沉降期和反转期。从西向东可以分成海拉尔-二连、孙吴-松辽、三江三个裂谷带。  相似文献   

10.
张豫疆 《科技信息》2013,(6):395-395
本文对库车盆地构造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将库车前陆逆冲带由北向南划分为7个构造带,指出这些构造带是新第三纪、第四纪统一的南北向水平挤压作用的产物,详细阐述库车前陆盆地浅部和深部两个层次的构造组成,指出其构造特征具有不一致性和不协调性及构造样式在空间上的变化和变形的不均匀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构造对聚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Muglad盆地Fula坳陷是一个发育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裂谷盆地,发育着3条较大的同沉积断裂和东、西两侧的控盆边界断层,这些断裂将盆地分割成"两凹一隆两斜坡"的构造格局.Fu-la坳陷内部次级构造单元包括南部断阶带、南部凹陷、中部构造带、北部凹陷和北部断阶带"三正两负"5个二级构造带.盆地断裂的差异活动控制着沉积地层厚度、水体深浅和沉积格局的变化.同裂谷早中期,Fula坳陷发育河流、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沉积,主要物源来自盆地北部;同裂谷中晚期,Fula坳陷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沉积,但主要物源来自盆地南部.最后,明确了生储盖组合特征,预测了有利储层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12.
从储层的岩性、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及影响孔隙结构的因素等方面,对苏丹穆格莱德盆地古近系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储层的微观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以岩屑石英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低。成岩作用类型多样,成岩阶段进入早成岩B亚期。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有少量溶蚀孔。孔隙结构以粗孔粗喉型为主,少量中孔中喉型。压实作用、岩石粒度及泥质含量是影响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同时还指出,储层岩石粒度、泥质含量受沉积相控制,须加强沉积微相的研究;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具有速敏性,在油田注水开发时为防止伤害孔隙结构和破坏储层,应采取适当的注水速度。  相似文献   

13.
苏丹穆格莱德盆地古近系储层微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储层的岩性、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及影响孔隙结构的因素等方面,对苏丹穆格莱德盆地古近系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储层的微观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以岩屑石英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低。成岩作用类型多样,成岩阶段进入早成岩B亚期。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有少量溶蚀孔。孔隙结构以粗孔粗喉型为主,少量中孔中喉型。压实作用、岩石粒度及泥质含量是影响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同时还指出,储层岩石粒度、泥质含量受沉积相控制,须加强沉积微相的研究;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具有速敏性,在油田注水开发时为防止伤害孔隙结构和破坏储层,应采取适当的注水速度。  相似文献   

14.
穆格莱德盆地的沉积充填与油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沉积学方法分析了穆格莱德盆地的沉积充填与油气勘探问题。研究表明:该盆地发育冲积、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和深水浊积岩相等5种沉积相,分别构成河流-三角洲-湖泊和扇三角洲-湖泊等两大沉积体系;主要烃源岩发育在下白垩纺AG组,该组上部以砂岩为主,生烃潜力差,下部主要是干旱气候期的沉积,生烃潜力亦差;AG组中部以暗色泥页岩沉积为主,发育在成盆早期,为中-深湖泊沉积,但分布较为局限;该段地层厚2000m,60%以上为暗色泥、页岩,是穆格莱德盆地油气勘探的主力层位。  相似文献   

15.
根据岩心、粒度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曲线、试油及矿化度分析等资料,分析研究Muglad盆地南部Aradeiba组低阻油层的地质成因。其形成受沉积、成岩、成藏等多种作用的综合影响。泥质沉积背景下,粘土矿物附加导电性、复杂的孔隙结构是形成Aradeiba组低阻油层的岩石物理成因。Aradeiba组主要砂体类型为三角洲前缘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横向相变快,油气规模小、高度低,而远砂坝、席状砂砂体厚度薄,砂泥互层沉积,整体泥质含量高,均易于形成低阻油层。Aradeiba组砂岩属于早成岩阶段B期,溶蚀作用、石英次生加大等,使得孔隙结构复杂,并且所含粘土矿物以蒙脱石等附加导电型的粘土矿物等为主,低阻油层发育。反向断块构造幅度低、成藏高度小,岩性或成岩圈闭范围局限,成藏复杂,多套油水层发育,形成低阻油层。  相似文献   

16.
以早白垩世Muglad盆地的地质背景为基础, 运用弹性力学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 通过对应力场的分析, 为盆地形成的力学机制提供依据。模拟结果表明, Muglad盆地是受走滑作用和拉张作用共同影响形成的被动裂谷盆地, 指示Muglad盆地是在中生代泛大陆裂解的大背景下, 在非洲大陆的走滑作用和拉张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育的, 而不是简单地由走滑作用诱导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穆格莱德盆地凯康坳陷西斜坡地区地层沉积和埋藏史情况,根据回剥法改进的"刘景彦模型",消除多剥蚀面盆地内上覆地层压实作用影响,并利用声波时差计算各剥蚀面剥蚀厚度,在综合分析地层残余厚度与剥蚀厚度的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埋藏史.结果表明:①Baraka与Amal间剥蚀厚度最大,Abu Gabra与Bentiu间剥蚀厚度最小;②斜坡西部与南部剥蚀量大,东部与北部小;③受区域构造运动和沉降速率影响,北部地区沉降速度和沉积速率小,地层埋藏较浅,断层规模小,密度大,发育大量小型断块圈闭;④南部地区沉降速度和沉积速率较高,各组地层埋藏较深,烃源岩进入生油窗时间更早,大型同生断层发育,多见大型断块和断鼻圈闭,石油地质条件优于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单断断陷湖盆发育过程中,由主断层控制的幕式差异沉降活动将导致可容空间重新分配。水体发生重新分配过程中,湖盆中各点的相对湖平面变化并不统一,由此产生的准层序组也不一致。本文提出了断陷湖盆中可容空间转化枢纽的概念,建立了可容空间转化枢纽的数学计算模型,讨论了可容空间转化枢纽的分布位置,以及对其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位于缓坡带可容空间转化枢纽下部,相对水体深度变深,形成退积型准层序组;反之,则变浅,形成进积型准层序组;稳定期形成加积型准层序组。可容空间转化枢纽的提出,对于定量认识单断湖盆相对湖平面不均一变化,以及对于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合肥盆地白垩纪伸展构造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肥盆地早白垩世演化过程长期存在争议.利用最新的油气勘探地震资料,系统分析了盆地内主要断层及其东缘的郯庐断裂伸展活动在地震剖面上的构造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合肥盆地东部白垩系朱巷组、响导铺组、张桥组的断裂-沉积响应.结合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合肥盆地伸展活动的起始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期,持续至古近纪末.同时采用2DMOVE模拟软件对断层的分析也支持了这一认识.该时期合肥盆地呈现复合式断陷构造格局,盆地东西部受北北东向郯庐断裂带与吴集断裂的伸展作用控制,出现了北北东向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同时,盆地北界及内部近东西向南倾断裂(寿县-定远断裂、肥中断裂、肥西-韩摆渡断裂)的伸展活动,又控制出现了近东西向、北断南超的半地堑式盆地,总体上为复合断陷盆地,其伸展活动发生在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背景下,与太平洋板块高角度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