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资源,字面的意思就是资财之源,财富之源,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资源;不同的社会形态,资源结构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其社会发展理论所依据的一种理论范式,其特质在于存在着多维向度: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所有制向度、历史主体人的发展的向度、"真正人类历史"的向度、生产工具的向度.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究得出:东方社会可以有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发展道路--"跨越式发展".中国选择"跨越式发展"道路具有必然性和可能性,是中国实现迅速崛起的唯一选择,同时验证了马克思社会形态"跨越式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人的需要问题历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体系和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在人的需要问题上有其不同于以往社会形态的新特点.一方面,社会主义同其他社会形态一样要满足人的需要;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还要改变、发展人的需要,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类文明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支配下产生的,又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现代生产力不高的中下等国家首先建立起来的美好的社会制度,它的巩固和发展更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历史上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有与自己相适应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是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作为自己的物质基础的,只有能保证比资本主义有更高的生产率,更高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生产力、才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好比一座高楼大厦,没有坚固的基础是建立不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就应该把建立社会主义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高一些,更快一些。因为,社会化大生产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的物质前提,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 ,社会形态是一个综合的复杂体 ,它是由全部社会要素所构成的统一完整的社会有机体 ,是由生产力、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各个部分组成。根据这些不同的组成部门我们可以相应地把社会形态划分为技术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文化社会形态。在此 ,笔科想专门谈谈技术社会形态。所谓技术社会形态 ,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根据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我们可以把整个人类历史按生产力水平高低依次划分为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智能社会四个阶段。本文将就每…  相似文献   

6.
社会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的发展地,是人类财富的源泉;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必须从教育结构、内容、方法手段上实现真正的结合,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课外活动究竟怎样组织?如何更好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这个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难点之一。关于这个问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比较精辟的阐述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将具体论述苏霍姆林斯基的课外活动教育思想。一、课外活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和谐的发展意味着人显示为: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  相似文献   

8.
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决定论,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产、政治生活和精神生产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页)也就是说,在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应有相应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然而,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似乎其中生产关系发展,相对于生产力发展,呈现一定的滞后关系,生产力并未同步决定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之一。从它的一般作用和社会职能看,教育作为人类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代代相传的一种手段,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社会职能,它属于永恒的范畴,但从教育发展演变的过程和教育为谁服务的本质看,教育随着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政治(经济的集中表现)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属于历史的范畴。不过,作为观念形态的教育,虽然属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必然受制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并为它服务,但因它不但具有在社会发展中将那些逐渐积累、逐步提高,越来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主客体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历史规律的深刻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都是建立在社会历史主客体矛盾这一根本线索之上的,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必须以历史主客体矛盾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探讨马恩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原意,深入理解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五种社会形态"的演变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并不是自相矛盾的,人类社会总体上是沿着"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这是在把人类社会看作一个整体的情况下,但是,具体的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不同的演进方式。现实社会主义在成功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开启了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关键问题的命题以及所提供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复杂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因而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多样性表现为:更替中会出现跳跃性;更替中会出现亚型社会形态;更替中会出现过渡性的转换状态。  相似文献   

13.
“小康”一个具有历史属性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它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古代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它反映的是一种衣食无忧、安康和乐的小农生活理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余年里,它与工业化进程中对物质生活满足的追求是分不开的;而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小康”则体现了知识经济社会对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进步的要求,是一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从侧面折射出社会的形态,不同的社会形态产生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运用社会形态学的观点,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整理、分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所处的阶段,不可能提前超越.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由低级到高级.艺术生产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进从简单到复杂.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的关系怎样?其趋势将如何呢?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下简称《导言》)中指出:“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发前人所未道,指出二者发展“不平衡”且有“规律”可循.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之间关系的钥匙.艺术的种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是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统一。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我们可以将这种不平衡关系分为两组:一组是某些艺术形式同艺术总体发展上的不平衡,这组不平衡关系与物质生产联系不明显不直接,而应归入艺术生产自身的不平衡关系的范围之内。另一组不平衡关系则是某些艺术形式同物质生产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以及艺术总体与物质生产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前一组不平衡关系在根本上从属于后一组,或者说建立在后一组不平衡关系的基础上,但是这两种不平衡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各自评判的标准不同,因而不能互相取代。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需求经历了生存、舒适、情趣三个状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这一过程本质上是人类体现自我的价值,由物质上升为精神追求的过程;产品设计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人类在不同的需求阶段对产品设计提出不同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8.
可从三个方面分析和谐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产物,共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生活的追求,只不过产生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它们统一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自身的运动发展,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和谐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主体。和谐社会具有价值判断的属性,具有开放性,而共产主义社会的提出倾向于社会形态,具有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任何一个社会,如果停止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们就无法生存下去,就更谈不上进行其他的一切活动。“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不管哪个社会,也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生产是消费的基础和手段,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这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但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的兴起,突出了知识在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中的决定性作用,知识已成为未来社会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未来社会需要有知识的人,不仅需要占有知识的人,更需要将占有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出社会需要的有生命力有经济效益的物质形态的人,创新能力必将成为评判未来人才的首要标准和新世纪最为实在的资本。培养创新人才,是基础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创新教育是培养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其教育过程充满着发现和超越,体现了人类创新活动的根本特征。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既是创新教育的终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