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加上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不健全,高校部分领导干部开始贪污腐化,走上犯罪道路,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不良的影响.要想从根本上制止这种腐败行为,必须深挖其源头,即腐败的内因--腐败动机的产生;腐败的外因--掌控并滥用国家公共权力和腐败机会的存在,然后对症下药,从思想、管理制度、监督机制等方面逐一整治,从而从源头上遏制住这股腐败之风.  相似文献   

2.
反对腐败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共同任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蔓延开来。目前 ,反腐倡廉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有些腐败现象不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甚至还在一些党政机关蔓延。反腐倡廉已不仅仅是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更是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成功的政治问题。党中央确定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反腐倡廉的研究 ,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一、腐败的现状“腐败”一词始见于《汉书·食货志》“太仓之粟 ,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 ,腐败不可食”,主要是指物品…  相似文献   

3.
从源头上治理和防止腐败是反对腐败的治本之策,其关键在于制度的创新,并从这一视角入手提出遏制党内腐败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阈,现代性不仅是“世界历史”内在的张力,而且是人类进入“世界历史”时代的一种社会状态和社会秩序。一方面,“世界历史”为现代性的扩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现代性的“世界历史”扩张使“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另一方面,“世界历史”时代的现代性又具有内在的矛盾和冲突,它给世界带来进步繁荣的同时,也日益加剧人类的生存困境。惟有以共产主义现代性取代资本主义现代性,才能使其在“世界历史”范围内彻底转变为服务于人类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如何遏制腐败 ,长期以来各国都在煞费苦心地致力探讨和推出举措 ,千方百计对干部的行为进行规范限制和约束 ,我们党更是如此。纵观国际国内长期反腐斗争的实践 ,综合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笔者认为 ,必须建立“六不贪”机制 ,方可有效遏制腐败 ,并最终达到消除腐败的目的。一、强化教育 ,让干部不得贪。这就是要通过政治学习、理想教育、思想改造 ,使每个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达到不得贪的效果。众所周知 ,腐败是由腐败意识、腐败行为和腐败后果这三个要件组成。“千里之堤 ,毁于蚁穴”。极其…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和国家新一代领导集体发现并惩治了一批危害党和国家、群众利益的高级官员。同时,又在全党范围内开展针对“四风”问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其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展现了党和国家在处理和解决腐败行为的问题上正更加朝着惩治和预防并举的方向进行。腐败首先来自思想的腐化,只有在源头上加以遏制,反腐倡廉工作才能得以更加有效开展,而预防腐败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解决人思想上的问题。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预防腐败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如何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陈云同志党风廉政建设论断的核心思想是“权力要接受制约与监督”,该论断对当前我党遏制权力腐败的系统工程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有效遏制权力腐败,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必要性;其次,必须在权力制约与监督的着力点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8.
《草堂诗余》是一部“重北宋、轻南宋”,独尚绮艳婉丽词风的一部词选,在流传中享有盛名,尤其在明代流传甚广,对明代词风、词学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清初承袭明代词风、词学观念之影响,且为反拨明末淫靡词风,《草堂诗余》在清初一时被重新接受.但由于《草堂诗余》取径狭隘,以绮艳婉丽为词风本色,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晚明淫哇之风,但最终无法避免流入淫靡,且受当时社会情况、清廷文化政策之影响,《草堂诗余》受到了批判,乃至最终摒弃  相似文献   

9.
关于权力腐败的制约方式曾有过许多论述,本文认为有效约束、遏制权力腐败必须建立“以德制权”、“以法制权”和“以权制权”、“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四位一体”的综合制约机制,四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内外兼治,缺一不可,发挥四者制约权力腐败的综合优势才是最有效的制约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期导读     
《论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其实现》一文 ,从新的视角分析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 ,以及战略意义、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从思想、政策、制度、开发、动力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对策。《二种“腐败根源论”评说》一文 ,从人的属性入手 ,论述了人之自然属性中的自私成分是客观存在的。这种自私与失监或虚监的公共权力结盟 ,则必然导致腐败孽生。本文认为 ,对人性中的自私时刻加以防范与限制 ,并切实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与制约 ,才能将腐败遏制在最低限度。《浅析新“刑诉法”对人权保障的加强》论述了新“刑诉法”对人权保障的…  相似文献   

11.
腐败现象是屡反水止的原因是由于我国目前制度的欠缺。要遏制腐败,就必须从完善制度入手。本文尝试从推进监督制度、法律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薪俸制度的创新等方面,来寻求遏制腐败之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中国论现代性建构中存在的诸多悖论与困境中的一个主要矛盾纠葛。这一矛盾纠葛在论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转化成为如何在超越古代论传统与学习借鉴西方论两个方面寻找、建立中国现代论的主体定位问题,形成了中国论现代性建构历程中互为表里的三次“发现西方”和反传统的“传统”。这样的思路几乎贯穿百年中国论现代性的建构历程,既推动着中国论现代性的建构进程,也带来诸多理论偏失。  相似文献   

13.
“反思”和“断裂”是现代性的应有之义。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进程始终在追求现代性的“断裂”中展开。20世纪的中国文学也一直追逐现代性,强化这种历史断裂。现代性的“反思”被“断裂”淹没了。底层文学的出现,表达了现代性的一些反思。如二元对立的现代性思维方式;城乡冲突;底层的被遮蔽——农村的虚空化,“大厂”的没落;现代文明带来的欲望膨胀、生命力萎顿等。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曙光已淡出天宇,而权力腐败的滋生和蔓延仍是21世纪中国影响最广、破坏性最强的政治问题之一。笔者在分析权力腐败的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遏制权力腐败的治本之策,实现权力行为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15.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哲学家们把“理性”视为现代性的基石,确立了以“理性”为基础的现代性理论范式,与之相反,马克思从“资本”的视角透视现代性,实现了从“理性现代性”到“资本现代性”的范式转换。异化劳动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范式转换的枢纽,具体表现为两个转向:即从“国民经济学”研究维度的契入到“伦理道德”的转向;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的转向。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范式的转换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治惊扰-市场窄化”的逻辑或机制,深刻地渗透、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产业体系之中,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型的结构性障碍或困境。以“政治惊扰一市场窄化”的概念框架研究钧窑创烧以降到1970年代末市场化转型前后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政治、市场对钧瓷技艺、手工艺人及整个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性挤压,也能感受到其强大的正面积极功用。只有通过更多“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换个案的充分“经验分析”,才能从学术理论角度更恰切地定位“政治惊扰”和“市场窄化”的适切边界,并使其成为革故鼎新的现代性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要闻·言论     
《世界博览》2010,(2):10-10
45%的举报是针对县处级以上干部,这说明中高级以上干部的腐败率有上升的趋势。 中纪委举报网站开通首月,收到13800件举报。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评论说,要遏制腐败势头,制度反腐才是真正“治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就封建社会自身的更新而言 ,朱熹是深表拥护的 ,他对宋代政治上的因循守旧之风作了尖锐的批评 ,对南宋社会制度的诸多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案。但朱熹强调“正人心”、“循天理” ,虽然对于北宋改革路线具有纠偏之功 ,对于批判专制暴政 ,腐败社会风气有深刻的意义。但由于片面强调道德心性的力量 ,其改革思想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沼。  相似文献   

19.
面对着二战后一系列的现代性冲击,诸如石碇这般位于“全球都会区域”外围的历史地域正遭逢了地方魅力快速沦丧的严峻挑战。华梵大学建筑学系联合各界力量秉持着将规划设计视为一种“写本实践”的体认,既藉由涵盖自然、历史与社会等面向的参与式设计带入阅者语境以掌握“石碇性”,又透过重构地域脉络的修补式实践赋予石碇以具有深刻义蕴的魅力,奉行了在深度愿景指导下强调“语境编织”的异质空间规划设计方法论,动员了营造手法以重构功能并点化象征,希望让小镇能逐渐脱离地方庸俗化的困境,并迈向地域归真的坦途。对此实践作一回顾及初步检讨,期待能为海峡两岸同样受到现代性肆虐的地域空间提供可资参考的营造之途。  相似文献   

20.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腐败。权力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失去约束和监督,要对权力行之以有效的约束和监督,除了建立和健全监督法纪、规章外,关键在于权力主体在其职务活动过程中能否提供可受监督的场景。我国以往的反腐败斗争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未从根本上奏效。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现已成文的监督法纪、规章不能直面这种场景,而只能面对无法窥视的“暗箱操作”。因此,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还有赖于制度性努力即构造一种能够置权力运行于公开化场景之中的制度。本文认为权力职务活动的公开化及其强行化、规范化,是这种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