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失败的科学革命--兼评科恩的科学革命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学史上,我们习惯上把"革命"指称那些已经成功的科学活动.从哲学角度讲"成功"可以理解为:科学发明者或发现者的主观预想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相统一.反之,失败就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相背离.失败的科学革命固然令人扼腕叹息,然而,失败是认识发展总链条上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对失败的科学革命进行哲理上的类型化分析、原因之探究,进而从失败中发现成功的机制,无疑有着重要的认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3.
人类对物理世界中基本物质及其相互作用力的探索,正如派斯(A.Pais)教授所述,至少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与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家相比,恩培多克勒对世界本原问题的解答引进了两种新的概念:比例构成的概念和作用力的概念,他的理论支配了随后两千多年西方人的物质观。下一个重大的转折发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这就是化学元素概念的确立和原子-分子学说的诞生。但派斯教授在这部著作中没有追溯得这么久远,他所讲述的,是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到1983年欧洲核子中心发现W和Z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改变运行的传统轨道,开始进入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运行在物理世界,还能够运行在生态世界.这涉及到科学技术发展将由原来的单向轨道开始转向物理世界与生态世界的双向轨道. 相似文献
5.
国家需要、部门利益与科学家自主性的调适--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筹建与初期发展为中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3年,中国科学院从事化学研究的第5个机构——化学研究所——在北京酝酿筹建;3年以后,各项工作开始正常运行。在筹建过程中,功能不同的群体——科学家与科学管理者——之间、利益不同的群体——科学家与科学家——之间各种认识、主张不断斗争、不断协调,直至最终取得某种平衡。由此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利用极其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建立一个与新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科研体制所作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张奠宙、王善平著《陈省身传》是迄今最为全面地介绍陈省身生平事迹与学术活动的一部重要著作。这篇补正考察了1946年至1948年间陈省身与清华大学之间的关系、活动及其在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工作计划和对邀请外尔访华所做的努力等该书语焉不详或并未提及的史事,并匡正书中的几处舛错。陈省身1946年由美国回国后虽选择到中央研究院工作,但仍为清华大学做出一定的贡献。陈省身作为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实际负责人竭力推动该所的发展.但他的工作计划并耒完全实施。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是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处理好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共同促进技术创新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深入研究了韩国浦项工业大学与浦项制铁公司相互之间在经费、人才和研究设施等方面的互利合作,期望为我国大学和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科技政策制定中,非政府组织(NGO)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美国国家纳米科技计划发展为例,分析了总统科技咨询委员会与国家研究理事会等非政府组织在政策制定、实施以及绩效评估等制度化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对纳米科技的社会形塑,以及在科技政治化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