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矿区地质特征及矿体地质特征为基础,讨论了初裕沟铁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矿床为沉积变质铁矿床。  相似文献   

2.
从卡瓦铁矿床和镜铁山铁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铁矿石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及沉积环境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合野外地质,认为卡瓦铁矿床无论在地质还是地球化学特征上均与镜铁山铁矿床有明显差异,二者在时空上具有连续性,是两个完全独立的铁建造.地层、构造和地球化学等是卡瓦铁矿床的找矿标志,为北祁连西段沉积变质型铁矿进一步勘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北大河铁矿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乡南部约10km,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构造作用为北大河铁矿床最主要的控矿因素。矿体均赋存于长城系桦树沟组的硅质岩、(碎裂)硅板岩、(杏仁)状玄武岩、粉砂质铁质绢云绿泥石板岩中。系统总结了北大河铁矿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初步认为,该矿床是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4.
 西天山成矿带位于伊犁地块东缘,该成矿带发育大量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近年来,随着新疆新一轮铁矿找矿勘查与评价的开展,西天山成矿带勘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相继发现了查岗诺尔、智博、备战、敦德、松湖等大型富铁矿床,该成矿带已成为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大型富铁矿成矿带之一。但该成矿带铁矿床研究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铁矿床成因机制的研究程度较低,成矿动力学背景的讨论仍存争议,大规模铁矿床富集机制亟待解决,该类型铁矿床的勘查找矿标志急需总结。在综述国内外铁矿床分类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天山成矿带重要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研究现状,并据此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展望,旨在推动西天山铁矿床的成因研究和找矿勘查。  相似文献   

5.
段会升  胡世利  李云平  刘传国 《科技信息》2011,(30):391-391,393
傲牛铁矿床属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文章通过对矿床的地质特征、空间分布关系及控矿构造进行研究,发现成矿规律,并对找矿靶区进行了设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洪水河铁矿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是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进一步论述都兰县洪水河矿铁矿体在空间上为一个铁矿层,层位稳定,其延伸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分析利国铁矿的地质特征.对利国铁矿围岩与矿体的关系以及围岩蚀变对矿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在类似地区寻找这类铁矿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是中国的铁矿资源大省,其中鲁西地区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铁矿类型有沉积变质型、接触交代型、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沉积型、岩浆型等多个成矿类型;其中尤以沉积变质型铁矿、接触交代型铁矿最为重要,是山东省的主要铁矿石来源。在梳理鲁西地区各种类型铁矿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典型铁矿床特征、控矿要素及矿床成因的基础上,以地质演化史为轴线,建立了鲁西地区各类型铁矿的成矿谱系。研究表明,在地质演化过程中,鲁西地区铁矿的形成是在海底火山喷发、地层沉积、岩浆侵入、区域变质、构造运动、风化淋滤等地质及成矿作用的高度耦合下形成的一系列地质产物;即在新太古代时期形成了沉积变质型铁矿(如韩旺式、苍峄式、杨庄式和济宁式铁矿)和岩浆型铁矿(如肖家沟式铁矿),在晚石炭世时期形成了沉积型铁矿(如山西式铁矿),在早白垩世时期形成了接触交代型铁矿(如莱芜式、莲子汪式铁矿)和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铁矿(如朱崖式铁矿)。各种类型铁矿床具有地层控矿、岩体控矿、构造控矿和多要素共同控矿的特点。在铁矿勘查过程中,应按其成因类型和控矿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勘查部署,以此促进鲁西地区的铁矿勘查及研究工作整体水平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9.
大台沟铁矿位于本溪市南郊桥头镇,距本溪市约16 km。矿床属前寒武纪硅铁质建造。通过对矿床的成矿作用、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大台沟铁矿床的成矿机制、矿体形态、矿物共生组合、围岩蚀变等方面的矿化特征,部分揭示了大台沟铁矿床的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康滇地轴火山型铁矿床的地质、同位素、铁的地化性质和热力学资料为依据,提出了各类火山型铁矿床的成矿机制及共生、演化规律。火山喷发间歇期,铁以FeCl_2气体,经射气分异作用上升,与地下水发生氧化作用,逐渐形成胶状流体和粥状熔浆或高温富水铁质流体,以喷溢、贯入、喷气、气液交代和沉积作用形成各种火山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红山铁铜矿Ⅳ3号铁矿的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控制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笔者在大红山多年地质工作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大红山铁矿Ⅳ3号铁矿的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2.
位于白山市的老坪坨铁矿是产在一定层位的属浅海相沉积矿床,在分析其地质特征基础上,阐述了该矿区的矿石成分、构造、类型及成因,老坪坨铁矿是在还原环境条件下沉积形成了"临江式"含锰铁矿床,矿体呈层状产出,一般中间部位比较厚大,沿走向变薄尖灭,伴生稀土有益组分.  相似文献   

13.
安徽霍邱铁矿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霍邱铁矿地处皖西霍邱县境内,储量大,分布集中,矿体埋藏较深,品位低,过去一直未开发利用,现在将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笔者根据该铁矿区自然地理条件、矿床特征及环境等条件,分析铁矿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及其不利因素,对开发将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辽宁南芬铁矿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露天开采铁矿.自1949年以来,辽宁南芬铁矿一直是本钢集团的主体矿山和高品位富矿的主要供应地.本文在总结辽宁南芬铁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内的磁铁石英岩的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相结合的方法,对铁矿成矿物质来源提出了有效制约.研究表明,条带状铁矿(BIF)的化学成分主要由T(Fe2O3)和SiO2组成,并且具有较低含量的Al2O3和TiO2.这一特征与鞍-本地区、山西五台山和冀东迁安地区铁矿一致,表明该BIF型铁矿是由极少碎屑物质加入的化学沉积岩.稀土元素的总量很低,经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特征,具有明显铕(Eu)正异常特征,说明该BIF的地球化学特征(REE)来源于火山热液和海水混合液.  相似文献   

15.
矽卡岩型铁矿床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河北省邯(郸)—邢(台)地区、鄂东、晋南、豫西、鲁中、苏北、闽南、粤北以及川西南、滇西等地,是我国富铁矿石的主要来源,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个别为大型,是我国主要铁矿床类型之一.通过对上梁湾铁矿床矿体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赋存规律等的研究,为豫西此类矿床的找矿和探矿提供资料,同时还能为矿山深部找矿勘查和工程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庞尔成 《太原科技》2011,(2):102-104
通过对该区矿体赋存规律、矿体规模、厚度的变化及矿石物质组分、品位变化等的研究,初步确定宏山铁矿为一中型铁矿床。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今后该区铁矿石的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爱荣 《太原科技》2011,(1):102-103,106
山西省代县峪口西曲网沟铁矿为一小型铁矿床,具有埋藏浅,易采、易选,矿石品位为中等稳定品位,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技术条件可行等特点。对峪口西曲网沟铁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该区矿山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49年8月,何作霖受山东省政府工矿部的邀请,在博山莱芜间进行地质调查,查明莱芜有三处铁矿。尤其是莱芜矿山地区的接触变质磁铁矿的发现,为以后寻找和勘探莱芜铁矿提供了可靠线索及依据。同时何作霖还预测了莱芜与吐丝口间煤田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