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三斜仲钨酸铵热分解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热分析、x射线衍射及N含量分析研究了三斜仲钨酸铵(NH4)10H2W12O4210@H2O的热分解机理;并在HT-1000微量热量计上,用三步量热法和适当的热化学循环,测定了三斜仲钨酸铵热分解过程的热效应,得到了在298.15K时其热分解反应的标准反应焓(576.7±11.5)kJ@mol-1,并由此得出三斜仲钨酸铵在298.15K时的标准生成焓-(15021.3±15.7)kJ@mol-1.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杂原子进行“染色”,建立了脂肪醛、脂肪酮和脂肪胺化合物分子的距离矩阵和邻接矩阵,在邻接矩阵和距离矩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拓扑指数W。将拓扑指数W分别与脂肪醛、脂肪酮和脂肪胺化合物的沸点及摩尔折射进行非线性回归,取得的结果可以用来预测脂肪醛、脂肪酮和脂肪胺化合物的沸点及摩尔折射Rm,这为脂肪族类化合物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改进的连接性指数用于链烷烃热力学性质与沸点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邻接矩阵和碳原子特征值ti建立新的连接性指数^mQ,其中^0Q对链烷烃异构体具有很强的区分能力,^0Q,N(烷烃中碳原子数)与85种链烷烃的标准生成焓、标准熵、标准生成自由能和沸点关联,相关系数多在0.998以上,属于良好模型,与Randic的^1X比较,^0Q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用新方法合成并测定了含W(O)的双核化合物(Et_4N)_2[(CO)_4W(μ—S)_2MoS_2](Ⅰ)和(Et_4N)_2[(CO)_4W(μ—S)_2WS_2)(Ⅱ)的晶体结构。Ⅰ和Ⅱ均属正交晶系,其空间群分别为PbCm和Pbam。Ⅰ的a=18.334(5),b=11.946(3),c=13.448(6),Z=4,R=0.057;Ⅱ的a=12.007(2),b=13.523(3),c=18.414(4),Z=4,R=0.058。Ⅰ和Ⅱ的阴离子均为以W(O)为中心的八面体和以Mo(Ⅵ)或(W)为中心的四面体共边且以μ—S连接,W(μ—S)_2M(M=Mo,W)共平面。其中W—Mo键距为2.964(3),W—W键距为3.0103(8),并发现其IR中M(O)—S_b键的ν在424.3~437.8cm~(-1)范围。  相似文献   

5.
在环R中,如果对于每个元X,都存在一个与X有关的整数n=n(x)>1,使得x_n=x,则称R为C环,Jacobson证明了C环是交换环〔1〕。又在环R中,如果对于任意两个元x,y都存在一个与两个元x,y有关的整数n=n(x,y)>1,使得:(xy)~n=xy,则称满足W_(2)条件。牛凤文证明了满足W_(2)条件的Kothe半单纯环是交换环〔2〕,郭元春证明了满足W_(2)条件的环便是交换环〔3〕。  相似文献   

6.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结合6-311+G**基组,选择B6H62-作为参考物设计等键反应对叠氮化合物B6H6-n(N3)n2-(n=1-6)的生成热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所研究叠氮化合物每增加一个叠氮基,其生成热增加189.5kJ/mol,因此可作为潜在的高能密度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Born—Haber循环计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氮化物的标准生成焓,进而对该两族金属元素的氮化物的热稳定性做出热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Bom-Haber循环计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氮化物的标准生成焓,进而对该两族金属元素的氮化物的热稳定性做出热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气相三甲基苯的标准生成热△fHθ298.15(g)用沃森(Watson)经验方程估算,标准熵Sθ298.15用键熵法估算,摩尔等压热容Cp,m随温度的变化趋势通过多项式回归的方法得到.在此基础上,计算二甲醚芳构化体系各主要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rθm、吉布斯自由能变△rGθm、平衡常数ln K与温度T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分析的温度范围内,二甲醚反应生成C1~C0芳烃均为放热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均为负值,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明反应能自发进行,升高反应温度不利于芳烃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研究正特征域上的一类李代数W(n;1=)的内余分裂问题。李代数W(n;1=)是正特征域F上的一类单的限制型李代数,假设域特征Char F=p是奇数,在n=1,p≥5和n≥2两种情况下,分别证明李代数W(n;1=)上不可能存在内余分裂结构。由于n=1,p=3时W(n;1=)是内余分裂的,证明李代数W(n;1=)是内余分裂李代数,当且仅当n=1,p=3。  相似文献   

11.
障碍问题局部可积性的一个注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A-调和方程divA(x,u)=0,设算子A满足:(i)强制性条件A(x,ξ),ξ≥α|ξ|p-φ1(x);(ii)控制增长条件|A(x,ξ)|≤β|ξ|p-1+φ2(x);(iii)齐次性条件A(x,0)=0,其中1pn,0α≤β∞是非负常数,φ1(x)∈Llso/cp(Ω),φ2(x)∈Lslo/c(p-1)(Ω),1psn。设Kψp,θ(Ω)={v∈W1,p(Ω):v≥ψ,a.e.Ω,v-θ∈W01,p(Ω)},ψ为定义于Ω取值于R∪{±∞}的障碍函数,θ∈W01,p(Ω)为边值。利用Sobolev空间的不等式及嵌入引理,得到了如下局部可积性结果:若0≤ψ∈Wl1o,cs(Ω),则Kψp,θ-障碍问题的解u∈Llso*c(Ω),s*=nn-ss。本结果可看成是高红亚,田会英的结果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Fn和RGD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精-甘-天冬氨酸肽(RGD)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C)损伤修复的影响,用永生化人BEC进行培养,将培养细胞分为7组:1.对照组;2.臭氧(O3)应激组;3.O3 EGF组;4.O3 Fn组;5.O3 RGD组;6.O3 Fn 钙调素抑制剂W7组;7.O3 Fn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estin组,分别测定各组的损伤修复指数(RI),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比较.结果发现O3应激组的损伤修复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O3 EGF组、O3 Fn组和O3 RGD组损伤修复指数则显著高于O3应激组(P<0.01),Fn的促损伤修复效应可被W7和Genestin阻断(P<0.01).该实验表明EGF,Fn和RGD对BEC的损伤后修复有保护作用,Fn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酪氨酸磷酸化途径和钙调素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于方程■2U/■T2=A■4U/■T2■X2+B■2U/■T■X+C■4U/■X4的初始值与周期边值问题,利用四阶差分化为关于时间变量的常微分方程组,然后采用精细时程积分法.通过对精细积分法递推过程的误差分析,发现该方法能获得高精度数值结果的根本原因是:数值计算的相对误差不随递推过程的进行而扩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文献的方法,计算了Ising模型、(s=1)一种反铁磁超晶格的基态能,并给出了几种典型情况下的相图。  相似文献   

15.
OH5O3■T1摘要:将陈金全的本征函数法应用于空间群链,计算了晶体第一布里渊区中*X(?)*M→*X耦合的母分系数。与传统群论方法相比,其理论本身显示出许多特有的优越性, 概念简单,简明易懂,与量子力学关系密切,便于理解和应用,且易于程序化。计算结果表明所得母分系数满足幺正性、归一性,证明了本征函数法处理群论问题的正确性和简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复分解法,首次合成出Ln_2As_2W(18)O_(62)xH_2O(Ln:La,Ce,Nd,Sm,Gd.)系列杂多酸稀土盐,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都证明所合成产物具有Dawson结构,用差热——热重分析及溶液分光光度等手段,研究了合成产物的热性质和水溶液的酸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OP-10,正庚烷/醇/HCl体系形成W/O型微乳状液过程中的热力学函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碳链长度的醇在不同温度下对微乳状液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升高和醇碳链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均有利于W/O型微乳液的形成和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用环已烷代替苯作苯甲酸乙酯合成中的带水剂。结果证明,环已烷比苯的分水时间缩短了两个小时,产率提高3.3%,且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佟华 《松辽学刊》2005,26(3):123-124
统计物理学中,在推导空腔辐射的u(T)=αT^4公式和求辐射场的熵公式时,两次都用到了辐射压强与辐射能量密度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推证.  相似文献   

20.
用胺类萃取时,铑以双核的配氯阴离子存在于有机相中,无论用三辛胺,三异辛胺还是N_(1923)萃取时,萃合物的铑氯之比均接近2:9,可用Rh_2Cl_(9~(3-))表示。在此双核配阴离子之中,二个铑原子用三个氯桥相连成,这是一个共面的双八面体,红外光谱中Rh-C1振动峰的分裂证实了这种桥氯键的存在。除了1593cm~(-1)处的Rh-Cl峰之外,在1488cm~(-1)处出现了一个新峰,分裂发生在低频区意味着桥氯键的长度比端氯键长。在类似的双核配氯阴离子如Cr_2Cl_(9~(3-))与W_2Cl_(9~(3-)中,也存在有桥键的伸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