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馈网络目的规划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前馈网络目的规划算法。与通常BP算法相比,该方法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进:(1)准则函数的改进;(2)网络灵敏度的降低;(3)领域先验知识的运用。理论分析及大气中SO2浓度预测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改善了前馈网络泛化性能,提高了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2.
目标规划在CIMS──ERC单元层作业计划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IMS─ERC单元层作业计划系统的任务是将主生产计划分解成优化的日生产计划。由于是多目标决策。采用了目标规划的方法。本文对目标规划、系统建模及问题求解方法作了简要介绍。针对离散生产计划的情况, 这里提出了一种逐步规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杂志订阅的0-1目标规划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报刊杂志订阅选择或取消订阅问题的重要性 ,对常用的杂志订阅选择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 .为克服常用方法的缺陷即无力解决具有资源约束的、多目标相互冲突且计量单位不可比的杂志选择问题 ,本文提出了杂志订阅选择的 0 -1目标规划模型 .最后 ,本文以某大学的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上机运行 .结果表明 ,目标规划法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杂志订阅选择的较满意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实际工作中提出一种新的特殊的优化问题,即所谓的两阶段非线性0-1目标规划问题.研究了建模、算法和若干性质,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可以一次求出全部的可行解及最优解  相似文献   

5.
综合AHP和目标规划方法的应急系统选址规划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分析影响应急系统选址的因素上,得出了应急服务设施选址应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AHP方法.针对AHP方法无法解决有限资源的约束问题, 提出了综合AHP方法和目标规划方法的应急系统选址模型.最后通过一个例子及其分析,清楚地表明综合AHP和目标规划模型是解决应急服务设施选址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类混合机会约束整数规划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并建立了一类混合机会约束整数规划模型,该模型同时含有模糊和随机参数。运用随机模拟与模糊模拟相结合的技术,给出了求解该机会约束整数规划模型的遗传算法。针对一类生产计划问题,在模糊和随机两类不确定因素同时并存的情况下,分析建模和数值求解,结果说明了模型和算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作者提出的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算法,用递推的方法,进行多步最优(最小方差)预测,以确定某一性能指标下的最优控制方案。尽管提出这种算法的背景是应用于工业控制,但其基本思想和方法可推广到经济系统的投资决策中。 一般来说,不同部门的经济系统的发展(比如重工业和轻工业)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制定经济系统的各个不同部门的产值发展规划及合理安排每年的投资量(资金、劳力、能源等要素)是经济决策的关键一环。 本文首先根据经济系统的特点,对原有的广义预测控制中采用的性能指标、预测模型做了必要的调  相似文献   

8.
系统动力学方法在环境经济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选取江苏省镇江市为例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该市的环境经济系统模型。在验证了模型有效性之后 ,设计了多种方案 ,在计算机上进行动态模拟 ,并根据模拟结果 ,对该市未来的发展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DEA系统及其在武器装备采办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系统的主要研制目的是对武器装备论证和武器装备采办提供分析工具。该系统是包含6个DEA模型和4个线性规划模型在内的通用工具集。介绍了系统的组成、特点、功能以及系统中随机DEA模型和L-R型区间DEA模型算法的基本思路。借助该系统分析了武器装备采购费用的相对有效性。最后简要说明了DEA方法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SPA 及其在模糊、灰色物元空间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简述集对分析和模糊、灰色物元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将集对分析引入模糊、灰色物元空间决策支持系统中,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和模糊、灰色物元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案评价决策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11.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以将现实世界进行自然模拟化并将其在计算机里直接表现出来,作为克服软件复杂性的手段,从而提高了问题求解/信息处理能力,同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在观念方法论,理论及应用等方面,OOP都呈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另一方面,控制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现代工业过程控制的大规模发展又以其自身的日趋增加的复杂性向CADCS提出了挑战。本文探讨了OOP方法及其特点,分析了控制系统对CADCS的需求,并以OOP方法为支持,给出了一个CADCS的C~(++)实现示例。  相似文献   

12.
电液伺服系统的建模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讨论了电液伺服系统的各种建模方法:采用机理建模法,构造了电液伺服系统的传递函数;采用模糊建模和神经网络,实现了电液伺服.系统的智能建模.首先介绍了某型号武器中的自动定深电液伺服系统,提出了获取建模数据的方法,然后详述了传递函数、模糊模型和神经网络三种具体的建模算法,最后以自动定深电液伺服系统为例,构造电液伺服系统的五种模型,并对各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进一步实现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出发,认为影响工程系统各因素造成故障的程度是不同的。它们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双重特征,因而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纯随机变量。文中提出故障趋势的概念,构造了故障类随机模糊状态的隶属度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工程系统随机模糊可靠度计算模型。最后以某矿井工作面生产系统为实例进行对比研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精馏塔通用动态仿真软件及其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用的精馏塔动态仿真软件,系统地综合了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塔板水力学、塔板效率、再沸器动态特性以及控制系统的调节作用,可以自动识别与计算液液分层现象。通过它在某丙烯腈萃取精馏塔控制系统改进中的应用,证实了这种通用化精馏塔动态仿真软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变电所经济供电半径优选的几何规划和 Fuzzy几何规划模型 ,用于实际计算 ,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城市变电所最经济供电半径以及最佳容量的确定 ,和变电所个数的合理设置 ,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0IntroductionTheconceptofcointegrationisspreadingrapidlythroughouteconomicsfolowingitsintroductionbyGranger(1981)andEngleandg...  相似文献   

17.
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免疫进化规划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结合免疫系统的机理和进化规划原理,对免疫进化规划进行改进。即引入多样性函数和群体局部退化相结合的方法,对克隆细胞进行选择和更新,增强群体信息的多样性,克服近亲细胞过度繁殖而引起早熟收敛;利用双曲正切函数,无须区分亲和度界限,决定个体细胞的变异率,实现细胞群的自适应变异;选择亲和度高的一半细胞作为记忆细胞,利用其替换原始细胞群亲和度低的细胞。对各部分改进的原因和优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算法的主要步骤,并对自适应免疫进化规划的收敛性进行了说明。最后用不同的测试函数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Fuzzy控制预报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 Fuzzy控制预报模型的建模方法 ,并探讨了该模型在麦长管蚜发生期预报中的应用 :我们将麦长管蚜发生期的预报过程拟成一个 Fuzzy控制系统 ,预报因子作为系统的输入 ,预报对象作为系统的输出 ,根据历年系统观测资料 ,建立了 Fuzzy控制预报模型 .对历史资料进行回代验证 ,其历史拟合率达 1 0 0 %.将 1 995年观测数据作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 ,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 .  相似文献   

19.
基于指标体系的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评价指标筛选原则,设计了一个反映区域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状况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 GEM-AHP 计算模型.该模型是以水资源利用效果为目标,以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技术和管理等领域的多个因子为评价指标,根据方案层与目标层间的关系,将各个子区相对于水资源利用效果的组合权重之比作为各自应分摊的水量之比;再由各子区的人口数量信息,综合确定各自分配的水资源数量.实例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对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技术和管理等多领域的水资源分配问题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系统方法论的发展及其内在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硬”、“软”两类系统方法论建立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多系统方法论兴起的背景以及整合类系统方法论对上述两类系统方法论提升。指出这种提升的内在动因有3个:复杂性认知动因、系统思想发展的认知动因和文化认知动因,从而为认识新系统方法论提供新的视角,并为理解目前系统方法论的快速发展原因提供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