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利用集对分析法对马鞍山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对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文利用这一方法建立起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将各测点待评定的样本值与分级标准形成对子,逐个比较其共有特性、相反特性及差异特性,从不同的侧面刻画2个集合的联系与关系,即集对分析,从而能够比较准确地判别大气环境污染状况。作为实例,对安徽省马鞍山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所得结果与该市当年环境质量公告的相一致。集对分析法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适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级模糊模式识别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级模糊模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级模型模式识别方法。即针对冶金工业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中的样本集指标特征值矩阵X进行了修改,以国家标准《有毒作业条件分级《(GB12331-90》以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规定的分级指作为矩阵X的元素,运用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环境评价。最后应用改进的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某焦化厂焦炉作业环境进行了健康危害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车间作业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科学地评价车间作业环境,建立了包括照明、色彩、微气候、噪声和空气环境等要素的作业场所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及环境对人的影响程度进行指标分级.用遗传算法和投影寻踪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给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多目标决策理想区间法(MODMIIM).介绍了多目标决策理想区间法的构成方法及具体评价公式,并用该方法对沈阳市A公司车间作业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能够全面、科学地评价车间总体作业环境质量,并为企业改善作业环境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混凝土泵车臂架类柔性多体结构健康监测的应变传感器优化布置,首先,利用各待选测点应变信号的相关系数构建了模糊支持度矩阵,计算了各待选测点的综合支持度;然后,将待选测点应力水平、传感器安装难易程度、测点安全性、应力梯度等因素进行了分级及标准量化;接着,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因素的权重关系;最后,利用综合评价法对待选测点进行优化,确定了健康监测测点的最优位置.文中还以某四节臂架泵车为例,选择4种工况分别对其应变传感器的布置进行了优化,结果证明了该综合评价方法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关联理论的流域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灰关联理论 ,建立流域生态环境评价模型 ,以巢湖流域为个案 ,构建流域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并提出了评价标准的级别划分 ,利用所建模型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研究表明 ,灰关联评价模型能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各评价要素及流域环境质量状况 ,可用于不同条件下的区域环境质量比较 ,是一种较理想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平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不仅存在,而且在特定的条件和特定的范围内还相当严重,在尚无平原区水土流失强度国家分级标准的情况下,在对平原地区水土流失进行区域性宏观研究时可以采用主导因子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行本底分级。本项研究以GIS技术和模糊模式识别方法为技术支撑,对江苏省平原区水土流失本底进行了4级划分的模型试验,获得了分级图和一批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融入动态干预算法的多元经验贝叶斯(MEB)模型,并用于评价车身尺寸的均值、标准差等质量参数.该模型采用较为平稳的历史测量数据和相关性较强的多元测点信息进行误差修正,显著减小了由系统误差而导致的MEB模型的评价误差.构造了一组基于模式识别的动态干预算法、用于自动识别制造过程中的系统误差模式.同时,以某车型车身测量数据处理为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作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且具有完整数理基础理论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涉及到各评价指标的赋权问题。由于不同的评价指标赋权方案,直接影响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结果,因此研究各评价指标的赋权方案特别重要。赋权方案取决于各评价指标在整个环境系统中的环境污染贡献量,在分析、比较不同赋权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正S线型的赋权方案。通过理论分析该改进的赋权方案既体现了环境质量评价的赋权原则,又体现了人们在主观上对各评价指标的不同重视程度,符合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要求。通过举例验证了该赋权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绿色食品开发区环境现状与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北京市绿色食品开发区的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质量评价做了探讨。在调查、采集环境样品及分析环境监测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主要环境指标,依据绿色仪器对环境的要求,对开发区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了质量评价,通过建立环境质量指数,对环境质量指数进行了分级,得出评价结果。结果表明:3个开发区的环境要素绝大部分符合绿色食品要求,个别土壤重金属有轻度污染,需引起注意,并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旋转机械振动的监测与诊断 ,提出了一种分级自适应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 .每个测点首先进行传感器级的时间跨度的特征融合 ,然后再进行全局的空间跨度的融合 .融合过程基于自适应模式特征提取 ,提出的方法可以在系统状态未知的情况下 ,自适应地融合不同测点的信息 ,从而较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系统的振动状态 .对转子试验台上模拟故障数据的融合处理 ,说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  相似文献   

11.
模糊数学方法在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中振 《河南科学》2003,21(6):801-803
根据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郑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取得较满意结果,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提出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数学和灰色理论的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钱英  黄雯  邱淑芳 《江西科学》2008,26(2):248-252
环境质量评价问题是当前环保界、政府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课题。目前该问题的研究基于定量化分析,广泛采用了大量的现代数学方法,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对基于模糊数学和灰色理论的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方法及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指出了其优点和不足,同时对环境质量评价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对其方法提出了改进设想。因此,本文的研究对有关环境质量评价的探讨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物元综合评判模型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物元分析的综合评判模型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 ,本文建立了评判大气环境质量的物元经典域和节域 ,把每个监测点环境质量做为待评事物 ,计算待评事物与经典事物的关联度 ,对监测点所属的区域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实例表明 ,物元综合评判模型用于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可行的。该方法具有计算简便 ,易于推广 ,便于计算机编程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是用遗传算法和BP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来训练环境质量评价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权值,即先通过遗传学习算法进行全局训练,再用权重调整BP算法进行精确训练,这一算法克服了BP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等缺陷,环境质量评价实例证明提高了预测精度.又将三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得到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比传统的专家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因此该方法也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GB3095-1996(2000修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福州市2001-2008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属性识别理论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可以用于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这一算法克服了BP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等缺陷,环境质量评价实例证明提高了预测精度.阐述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比传统的专家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更加准确,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了目前广泛应用的各种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提出了环境质量分级与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的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复合模型,并以黄山风景区景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分级与评价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取得了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环境质量评价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作为评价方法,确定了较为实用的Fuzzy-Grey模型。提出了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介绍了主要模块功能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环境质量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层级的模糊概念.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在单环境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总体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的探讨.对华亭煤矿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它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当前保护地质环境、进行地质环境规划并进行分期治理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采用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对徐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徐州市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大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南区的淮塔、第三季度、2000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略好一些,但徐州市的整体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同时也说明了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