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龙脑香林种子植物名录、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等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龙脑香林有种子植物602种,347属,103科;种子植物区系热带分布科占总科数的75.73%,热带属占93.95%,热带分布种占92.86%,而76.25%为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的种类.在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的种类中,又以南亚-大陆东南亚分布(变型)为主,占总种数的30.07%,从分布区类型表明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龙脑香林植物区系是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并与热带喜马拉雅地区的植物区系联系更加紧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有35种区系成分仅见于此地而不见于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1995,(1)
保护区名称行政区域位置主要保护对象面积(公顷)级别云南小桥沟自然保护区云南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云南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云南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云南碧塔海自然保护区云南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云南威远江自然保护区云南无量山自然保护区云南菜阳河自然保护区云南怒江自然保护区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云南海子坪自然保护区云南三江口自然保护区云南大雪山自然保护区云南十八连山自然保护区云南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云南驾车自然保护区云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云南黄连山自然保护区云南分水岭自然保护区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云南雕林山自然…  相似文献   

3.
西藏的羚牛     
经过1983——1985年西藏全区自然保护区区划和1987—1991年西藏自治区珍稀野生动物考察。笔者对西藏羚牛的两个亚种的基本情况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参考近年国内外资料,已知西藏羚牛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的横断山脉伯舒拉岭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东部。采用样方轰赶调查法推算,西藏地区羚牛种群数量为4523±754头。目前,西藏的羚牛受到西藏地区各级政府的重视,并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但资源浪费和乱捕滥猎仍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境内,有一株“榕树王”,长在保护区内老刀弄半坡海拔980米的山林里.在我们专程拜访它之前,本打算为它拍摄一张全景照片.但当我们见到它之后,才知道这个想法成了泡影.因为“榕树王”的横茎  相似文献   

5.
高炉铜冷却壁热态实验及温度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铜冷却壁传热过程分析,得到铜冷却壁热面复合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在1∶1的热态实验炉上进行了热态实验,得到不同炉气温度下相应的热面复合传热系数值.建立了铜冷却壁三维数学模型,模拟铜冷却壁在几种不同的热面边界条件下的温度场分布.通过与热态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可知,热面复合传热系数不能取恒定值,需要考虑炉气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计算壁体热流密度的分布,还可得到热面渣皮的厚度的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6.
秦岭是我国羚牛的主要产地之一 .本文阐述了秦岭地区的自然条件、羚牛的分布、生活习性 ,探讨了秦岭地区羚牛受伤的原因 .  相似文献   

7.
榕树王     
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海拔940米的捣弄岭岗上生长着一棵大榕树。它的树冠枝桠向四周伸展,并不断长出附生根和气生根。经过若干年的生长,逐渐形成了几十“棵”子树拥着母树的奇特景观,真正是“独树成林”。据测定:此榕树由108根气生根组成,榕树主干直径2.15米,树冠高25米,树冠东西跨距71.77米,南北跨距68.87米,  相似文献   

8.
正据悉,研究人员在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斑果藤属植物新种——盈江斑果藤。斑果藤属植物是亚洲热带地区特有的植物。工作人员在对保护区内进行植物资源调查时,发现了该种斑果藤的两个居群。通过详细观察与对比,研究人员认为该物种与菲律宾斑果藤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最终确认该物种为新物种。因为该物种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被发现,所以被命名为盈江斑果藤。  相似文献   

9.
深山访牛羚     
《大自然》1986,(3)
在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里,栖息着一种体态魁梧、重达千斤的庞然大物——牛羚.牛羚又叫羚牛、扭角羚、野牛,极其珍贵难得,同大熊猫、金丝猴等并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我们来到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很想一睹  相似文献   

10.
在秦岭山脉的中部,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自然保护区,它就是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被确定为40个最优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之一。该保护区位于宁陕、柞水、长安三县交界处,总面积16418公顷,是以保护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野生动物类型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牛科(Bovidae)中3种动物的染色体组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我国牛科中3种动物(即羚牛、绵羊、黄牛)的染色体组型,从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上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并讨论这3种动物彼此之间的进化亲缘关系和进行杂交育种的可能性,为畜牧育种培养新类型提供细胞遗传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羚牛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扩增了羚牛、绵羊、山羊、黄牛细胞色素b基因,并对其全序列(1140bp)进行了测定。其中羚牛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属首次报道。通过对8种偶蹄类动物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差异分析和基于序列差异所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发现羚牛与羊亚科的动物亲缘关系最近,与其他动物亲缘关系较远。表明将羚牛放入羊亚科较为合理,序列差异分析还表明羚羊约在距今500万年前(上新世)从牛类动物中分化出来,牛类分化时间约在600万年前的中新世(Miocene)。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羚牛分子系统进化,解决多年来关于羚牛分类地位及其与麝牛关系的争论。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扩增羚牛、绵羊、山羊细胞色素b基因,并对其全序列(1140bp)进行测定。结合GenBank检索序列,对9种偶蹄类动物(麝牛、绵羊、羚牛等)、1种奇蹄类动物(斑马)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差异进行分析,并基于序列差异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羚牛与羊亚科的动物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差异分别为9.085%和11.652%),与其他动物亲缘关系较远(序列差异为12.344%~23.333%),与麝牛的差异达到了13.658%。羚牛与绵羊分歧的时间约在360万年前,而与麝牛的分歧时间约在550万年前。结论将羚牛归入羊亚科较为合理,羚牛和麝牛形态和行为上很强的相似性可能是趋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于2001年,采用截线法对长青保护区30条样线进行了调查,并与1988年以来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2001年大熊猫为109只,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处于稳定期,分布区有所增加;羚牛种群数量为403只,数量和分布区增加较快;金丝猴种群数量为470~630只,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处于恢复时期.加强宣传教育、监测、栖息地恢复、参与式保护是重点物种管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为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野生扭角羚资源,通过Leslie矩阵方法,预测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扭角羚自1986至2004年间,每隔3年即1989,1992,1995,1998,2001,2004年各年的理论数量分别是715,964,1358,1841,2564,3584头,提出该保护区扭角羚最适数量应控制在1992年的964头,最大容纳量不得超过1995年的1358头.并指出,为了控制种群的快速增长,必需猎杀一部分亚成体及处于生育阶段的雌体.以3岁为年龄距单位,将扭角羚划分为9个等距年龄组,得出扭角羚达到稳定年龄结构时,各年龄组占有的比例分别是0.3100,0.2145,0.1663,0.1289,0.0700,0.0546,0.0257,0.0306,0.000.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重点保护兽类的分布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横跨秦岭南北,是我国野生动物分布的重要地区.省内共有野生兽类148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7种和16种,以羚牛、斑羚、青鼬等资源较丰富;省地方重点保护兽类有 12种,以猪獾、小麂、毛冠鹿和狍资源较丰富.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阐述了陕西省重点保护兽类的种类和分布,并提出了保护兽类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扭角羚的繁殖特征及生命表初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牙齿切片方法,共鉴定出41号野生扭角羚四川亚种的年龄,结合野外及圈养条件下的观察资料,编制出扭角羚的生命表、内禀增长率及繁殖价表。结果表明,雌性性成熟年龄为4岁多、雄性为5岁多;雌性最大繁殖年龄为17岁、雄性尚不完全清楚;由生命表编制出了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和死亡率曲线。  相似文献   

18.
对活塞在机械负荷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三维制图软件UG建立了内燃机活塞的几何模型,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转换有限元模型。然后探讨了活塞机械载荷的确定方法。完成了活塞在机械载荷作用下的应力与变形分析,并考虑了活塞裙部侧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塞的应力主要受机械载荷的影响,同时活塞变形呈轴对称分布,变形后裙部外形轮廓形状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活塞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结合部分学生的个别访谈,从临床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方法的改进、实践基地的机制建设、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我国五年制临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运用行为主义的强化学习理论,以临床实践运用操作技能为核心,整合有限的教学资源,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四个方面科学、合理的对策以期为丰富我国五年制临床实践教学的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