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召宝天曼辖区,位于伏牛山南坡,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区域.该区有野生维管植物173科,878属,2696种.对该区野生植物区系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其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华中成分为主,区系地理成分多样、起源古老。  相似文献   

2.
利用蝴蝶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的特性,研究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局部特征变化对蝴蝶多样性的影响,运用标准化样线监测法对宝天曼漂流水库、七星潭、葛条爬、长岭头、马山口等地区进行蝴蝶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度最高的类群为蛱蝶科Nymphalidae,为当地优势类群,共24属52种;弄蝶科Hesperiidae为稀有类群,仅4属5种.5条样线中,葛条爬属级、种级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最高,依次为2.7613、2.9268、7.7715,优势度指数最低,为0.1879;七星潭科级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4042;而长岭头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7518.保护区内的蝴蝶古北种、东洋种和广布种所占比例分别为:20.48%、13.25%、66.27%,广布种占绝对的优势,古北种多于东洋种.  相似文献   

3.
2000年4月至2008年11月对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柄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11种,隶属于2目、5科、10属.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和广布种为主,各5种,分别占该区两栖动物总数的45.5%,其中大鲵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伏牛山是臭蛙属及花臭蛙分布的北限,同时也是秦巴拟小鲵分布的东限.根据其资源特点,提出了保...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载河南省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蝗虫共计35种,隶属于3总科、8科、29属,计蚱总科6种,蜢总科1种,蝗总科28种。  相似文献   

5.
叶永忠  汪万森 《河南科学》1999,17(A06):61-64
系统研究了河南伏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布和组成群落的乔木,灌木,草本的不同种类及其个体数以及在海拔垂直梯度上的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群落类型与物种丰富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系统研究了河南伏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布和组成群落的乔木、灌木、草本的不同种类及其个体数以及在海拔垂直梯度上的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群落类型与物种丰富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木腐菌调查采样的基础上,共鉴定出隶属于50个属的106种多孔菌。本文给出了该地区的多孔菌名录。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多孔菌主要是世界广布种和温带种类,少数亚热带种类也有出现。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2—1987年的调查,本名录记载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蝶类160种,隶属于10科92属。其中1科46种为河南省新记录。计斑蝶科1科1种,凤蝶科2种,粉蝶科4种,眼蝶科9种,蛱蝶科10种,蚬蝶科1种,灰蝶料9种,弄蝶科10种。  相似文献   

9.
伏牛山南北自然过渡地带植物多样性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河南省伏牛山区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该地区植物多样性具有物种丰富,区系成分复杂,起源古老,特有种分布较多等特征。分析表明,生态交错带强烈的空间异质性,特殊的功能和形成历史,以及气候变迁,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形成该地区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老界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地区西峡县的最北缘,伏牛山的南坡。这个保护区总面积13018.2公顷,境内最高峰——摩云垛尖海拔2075米。1982年河南省政府批准建立,属于省级自然保护区,现由西峡县林业局所辖的黑烟镇林场经营管理。老界岭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交界的过渡地带。南北及东西植物在此交汇,植物区系以华北及华中植物区系成分为主,兼有分属东北、西北及华东、西南等成分。该区共有维管束植物约170个科,391属2300多种。植被特点主要为以山毛榉科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华山松  相似文献   

11.
通过群落调查,计算重要值,确定伏牛山自然保护区乔木层优势种,分析不同演替期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优势种多呈聚集分布,栓皮栎、短柄枹、锐齿栎、华山松等乔木层优势物种均呈聚集分布,从演替初期到演替后期,多物种在同一群落同时形成聚集分布增多,使群落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宝天曼林区的位置及范围宝天曼林区属于内乡县万沟林场。它的位置在万沟林场的东面偏北方向。它的范围是根据山脉走向,为了方便而划定的。宝天曼林区的北部和西北部与七里沟林区相邻,以黑鸡垛山脉脊部为界;东部和东北部以宝天曼的岭脊与南召县界;南部与东南部与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24(4):128-128
2009年7月2日上午9点,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河南省社科联主席王耀、平顶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邢文杰、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潘民中、平顶山学院院长文祯中、副院长张清廉及研究中心各方向学术骨干参加了揭牌仪式。我国著名文化学专家、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镰教授,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分别发来贺电。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89—1990年的调查,本名录初步记载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蜘蛛120种,分隶于76属,30科,其中有6个新种和4个中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5.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林分直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宝天曼天然次生林32块样地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分别以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Beta分布,Gamma分布拟合及预测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10种主要乔木树种直径分布,并对其适用性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最适合于拟合及预测该林分直径结构的分布.同时应用三种直径分布特征数对直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eta分布与Weibull分布均可以较好地描述宝天曼天然次生林主要乔木树种的直径分布;大多数树种偏度为偏左,峰度值为正.  相似文献   

16.
以1979、1991和2000年陆地卫星多波段遥感影像为主要研究资料,结合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的区域特点,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建立景观分类系统和解译标志,对伏牛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类型划分和面积调查。通过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布质心和扩展度指数等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借用空间格局变化表征模型,对伏牛山自然保护区1979、1991和2000年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3个时期的景观格局的特征及各类型分布特征、景观格局变化的趋势及特征。结果表明:在1979~2000年间,研究区域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景观格局发生了波动变化,特别是在1991~2000年间,有林地景观斑块数增加了110%,景观破碎度增大,但总体景观及景观要素均趋于稳定。对影响景观格局变化中的驱动力分析得出:景观变化与地形因子中的坡度因子和坡向因子相关性较大,与海拔因子相关关系不大。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植被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5年5-6月份在河南省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鸟类调查期间,通过对鸣唱个体的定位观察,发现了3只白喉林鸫(Rhinomyias bruneata).经查阅文献,确定为河南省鸟类分布的新记录.白喉林鸫是我国华东地区亚热带森林的特有夏候鸟,因该地区中低海拔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其种群数量十分稀少,因此已被有关国际保护组织列为受胁物种,以往文献对白喉林鹆的鸣唱特点描述甚少,本文描述了在河南发现的白喉林鸫的形态特征、生境特点,首次报道了其在繁殖期的鸣唱特征,并对该物种在我国的分布和保护状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王治国 《河南科学》1994,12(2):144-144
报道河南蝶类新记录13种。在近几年工作中,作者得到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朱东明教授、牛瑶先生提供标本(有*者),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王正用先生等参加采集,以及台湾鳞翅专家张保信先生和日本国久保快哉、森下和彦先生的诸多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19.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海洋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海洋自然环境状态下的资源为目的。它既能保存一部分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为评价人类活动的优劣提供比照标准,为子孙后代了解、认识和利用海洋留下一些样本;又有助于减少或消除人为的不利影响,改善海洋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再生资源的繁殖与恢复,为大量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的海洋生物物种提供栖息、生存和发展进化的良好条件,有效地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从而使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提供赞助支持,北京绿色东方科技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阳光·自然·生物”青少年培训营,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有重要科学价值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濒危物种保护基地作为培训场所,已连续举办了数年。其目的是提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