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碟”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人类历史上的?世界上究竟是谁最先记下了“飞碟”在地球上的行踪呢?“飞碟”这个名称是三十六年前出现的。第一个给“飞碟”命名的是美国人肯尼斯·阿诺德。那是1947年6月24日的事。这一天,当他驾着私人飞机在华盛顿州雷尼尔山顶附近飞行的时候,发现了九个飞得很快的发亮的碟状飞行物,以“一蹦一蹦的、飘忽不定的姿态”在高山之巅转来转去。在俄勒冈州彭特尔顿,阿诺德把他的发现告诉一个新闻记者时,说这些物体“象一个碟子掠过水面那样飞行”。由于这个比喻,第二天一些通讯社向全国播发的电讯中,宣布了发现“飞碟”的惊人消息。从此,“飞碟”这个词便不胫而走,传遍了全世界。从那时起,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学习物理或自然科学时,每当遇到“浮力”这种很抽象的概念时就觉得理解比较困难。学习“液体能对物体产生浮力”这一原理,可通过实验器具进行演示说明。而当拓展到知识‘空气”也能对物体产生浮力,老师就无法通过实验直观有效地演示了。平时我们坐在教室或走在路上,的确也没怎么感受到有什么浮力,可实际上空气的确是有浮力的,这引起了我和几位同学的兴趣,决定动手制造一个可以直观表现这一原理的实验器。  相似文献   

3.
自动化与人     
“自动化”一词的含义说法不一。根据Chapanis的说法,自动化就是旨在改进人类生产和物质、能源和信息运用的技术,经过自动控制和程序元件的应用实现不同程度的自动化操作。在这个定义中所用的“人类生产”一词的含义是什么呢?它是不是泛指一直是人的生产,或指生产过程中实施各项劳动功能所必须参与的人? 这个问题还由于存在着生产过程自动化会导致  相似文献   

4.
远离地球     
《科学之友》2005,(8):56-56
离我们最近的星系是“大麦哲伦星云”,在距离我们170000光年的遥远地方。也就是说,它的光要经过170000年才能到达地球。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这个星系是它在170000年以前的样子。我们看到太空中的物体越远,它们的光到达地球的时间就越长。借助望远镜和探测卫星,我们甚至能看到宇  相似文献   

5.
机械人的历史与现状在我们现在的文明社会中,差不多人人都熟悉“机械人”这个词。第一个出现的人造人是泰勒斯,这是白垩纪远古时期希腊神话中的一位青铜巨人。自古以来,机械人就一直是人们想象中的东西。没料到就在不久以前,“机械人”这个词第一次被人用到。这是捷克斯洛伐克剧作家卡雷尔·查培克于1920年创作的剧本,名字叫《罗莎姆万能机械人公司》.“机械人”(Robot)是个新词,它是从Robota(捷克文,意思是服役或农奴)这个词衍生出来的。所以,机械人是一种人造人,它能代替人干活并为人服务。在这一段时间里,从公元前100年的赫伦制作第一部自动机开始,各种自动体不断问世。在所有这些现存的自动机中,有三台最负盛名,在瑞士纳沙特尔湖畔的历史博物馆中,它们仍使人们惊叹不已。这些自动装置是于十八世纪中叶制作的,它们能演奏风琴、写出完整的句子和画画,宛如活人一般。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中的生命,是由各种生物组成的。而各种生物体,又是由有机物组成的。在这里,生命只是一种现象,一种过程,它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后浪追着前浪,浩浩荡荡地向前流动。生物体依靠生殖繁衍,延绵不息,形成了这种波澜壮阔的生命长河。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可以说是极为普通。举目周围,真是“俯拾皆是”。然而,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熟视无睹的生命现象,又是我们已知现象中最为复杂的现象。而人类又是这些复杂现象中最为复杂的生物体。别的不说,单单说一说生物体的构成,就会让你坠入云里雾里而百思不解。虽然构成生物体的…  相似文献   

7.
思维是一个词,而不是一件东西。我们可以按照我们喜欢的方式使用这个词。如果我们用它指有了人类的语言能力才能产生的心理过程,那么,动物思维这一提法不过是动物与思维两个词的组合而已,并无实际意义;但是,如果我们认为,不借助言词也能进行某种思维,并且认为,思维可以是一种意向、一种想象、一种意图,或一种期望,那么,“这种思维除了见之于我们人  相似文献   

8.
一词在各种文章中经常见到,在科技文章中也不例外。当同志们一见到,头脑中很快出现:是指示代词变来的中性第一格或第四格,中文可译成“这个”。这只是一个方面的用法和译法。此外,还可在不同的句子结构中可译成“这是”;“(这)正是“,“(这)就是”;有时甚至不译出来……  相似文献   

9.
麻雀从空中掠过,它可以根据风速迅速地调整自身的飞行速度,及时放下“着陆装置”,准确无误地落在想停的树枝上。鸟儿如此轻巧地“着陆”,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可是许多飞机着陆,仍需要有长长的跑道和宽阔的着陆场。解决这样的问题正是科研人员特别感兴趣的。他们试图在各种生物体中发现物理或化学原理,并模拟它们以解决问题。于是,仿生学就应运而生了。虽然,“仿生学”这个词直到1960年才创造出来,但它所研究的内容早在几百年前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如早期研究飞行器的人,试图模仿鸟的样子去制造带有扇动翅膀的飞行器,有些模型甚至还用鸡毛…  相似文献   

10.
<正>实验模式生物体研究中的发现为其他生物体的机理研究带来了战略眼光。在植物学界,已经建立的这样的模式生物体有拟南芥、苔藓、金鱼草和矮牵牛花。2000年,拟南芥基因组发布。2019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发布了金鱼草这种一向被忽视的植物的全基因组精细图谱,为这种模式生物体增加了新的研究资源。自拟南芥时代以来,金鱼草就一直是显花植物的一种经典模式生物体。事实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模  相似文献   

11.
似乎这个问题本身就让人感到奇怪。按日常经验,一个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到某一点,这应该有明确的含意,难道还有什么可疑的吗? 让我们先看一看哲学家们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哲学家考虑问题不同于常人。他们爱追根问底,看个究竟,不把矛盾揭个底朝天,决不罢休,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都遵守一定的哲学原理。换句话说,任何与正确的哲学原理相违的都不成其为科学。  相似文献   

12.
第一封信:薛定谔的熵和生物体先生: 佩鲁兹对于玻尔兹曼和薛定谔的负熵和生物体的论点的看法,可能是不正确的。让我们考察一下一个由生物体构成的孤立系统。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其外界环境进行着大量的能量交换。它是在熵近乎恒定的不变状态下维持自身的。鉴于这种孤立系统并非处在平衡态,其总熵必然随着时间而增加,所以生物体必定会不断地把正熵转递到其周围环境中;换句话说,生物体一定是负熵的藏身之所。对这种熵流给以生动形象化的表达,就说成生物体靠食负熵为生。  相似文献   

13.
石磊 《世界科学》2009,(7):27-28
1998年,当“代谢组学”(metabolomics)这一新术语出现时,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广泛注意。然而最近,在分析化学研究的支持下,这一领域(“代谢组学”)——侧重于细胞、组织或生物体中整套的小分子代谢物——明确了新的定位:2008年有500余篇论文提到“代谢组学”一词。随着光谱数据、浓度、化学结构及更多信息大量增长.  相似文献   

14.
“房屋”这个词未来几年将会有全新的含义——人们的住所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智能房屋。它有思维的“大脑”,可以给您直接发送信息报告的相关情况,当然,您同样可以给它下达指令,让它为您和您的家人服务。智能屋也有“大脑”从表面上看来,智能房屋与普通的房屋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它里面的每一个设备全部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智能房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信息网络”和“大脑”。“信息网络”就如同人体的神经系统,房屋内的所有设备将与网络连接起来;而“大脑”可以协调房屋内的设备,并根据室外发生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智能房屋会记下用户的日常生…  相似文献   

15.
这个缩略词比较长,它经常出现在有关计算机的媒体中,是多媒体的专业术语。 WYSIWYG的原文是Whatyou see is what you get,将它的意思直译出来,就是“你看到什么便得到什么”。这个意思不能构成单词,放到文章的语句中,很难让文章有连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1.恩格斯的物质运动观恩格斯早在写作《反杜林论》(1877—1878)年之前,在1873年5月30日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写到:“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运动着的物质、物体。物体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各种物体的形态和性质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认识。在运动之外,在对其它物体的一切关系之外,就谈不到什么物体。物体只有在运动中才显示出它是什么。因此,自然科学只有通过物体的相互联系、通过物体的运动来观察物体,才能认识物体。对运动的各种形态的认识,就是对物体的认识。所以,对这些不同的运动形态的探讨,就是自然科学的主要对象”。([3]第310页)由此可  相似文献   

17.
远离地球     
《科学之友》2005,(15):56
离我们最近的星系是"大麦哲伦星云",在距离我们170 000光年的遥远地方.也就是说,它的光要经过170 000年才能到达地球.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这个星系是它在170 000年以前的样子.我们看到太空中的物体越远,它们的光到达地球的时间就越长.借助望远镜和探测卫星,我们甚至能看到宇宙诞生时的模样.当我们观察一个恒星系或太空中的其他物质时,就像坐在一部时间机器里一样.以下是各个天体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传统的看法,当生物体处于80℃以上高温中时,组成它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将会发生变性,分子结构趋于解体,于是“生”的特点也将无法维持下去。所以,人们一般认为,100℃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存在任何生命实体的。譬如拿大家熟悉的“高温灭菌”来说,就是在100℃条件下是杀死所有杂菌的有力措施。这一方法至今还运用不衰,没有人对它产生过怀疑。  相似文献   

19.
如所知,MP有三个命题联接词→、(?)、~。现构造另一个中介命题逻辑MP~*,它只比MP多一个形式符号<,称为“真值程度词”,读为“真值程度不强于”或“真值程度弱于”,于是MP~比MP多一条形成规则,即当A、B为合式公式时,A相似文献   

20.
最小基因组与生命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家睿 《科学》2004,56(5):18-19
生命最本质的特征是。每一个生物体都拥有一份控制其结构和功能的“设计图”.这份“设计图”还可以一代代地遗传下去。在孟德尔和摩尔根时代,这份“设计图”被称为“遗传因子”或者“基因”,而在后基因组时代则被称为“基因组”。如果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关心的是物种起源。那么今天的进化论研究者则是把视野聚集在基因组的起源。此外,寻找最早基因组的工作又引出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维持一个能够独立生存的生物个体的基因组应该有多大。换句话说,能否得到一个满足生命活动最低需求的最小基因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