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统计等方法,对轻量级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了优秀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模型,其具体内容为髂宽指数、克托莱指数、上臂松紧差3项指标.构建了优秀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均值模型、单项评分和综合评分标准的选材模型,为轻量级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中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0):77-80
科学选材是青少年举重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目前运动训练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论文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结合举重运动的专项特点,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选材的6个要素进行分析,以期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韩玉柏 《科技信息》2009,(22):I0217-I0218
本文通过对2008年奥运会女子举重6个级别前八名共48名优秀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世界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及克托菜指数置信区间的特点及其身高与体重的回归方程,通过与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各项数据对比,所得结果为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选材与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举重是一项竞技性很强,专业特点非常突出的体育运动项目,举重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需要从青少年开始,在训练中要严格按照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会影响青少年身体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5.
使用文献资料法、远程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陈艳青雅典奥运比赛选材与教练员因素方面做出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举重选材的过程中不仅要强化运动员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和生理机能的选材,而且更加应该加强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选材,教练员的执着、耐心与勤奋将有利于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形成良好的信任和默契,促进运动训练良性循环的形成,提高训练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刘伙耀 《广东科技》2012,21(15):60-60,47
作为一项以发展力量为主的竞技体育运动-举重,对运动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不断提前运动员的训练年龄。同时,为了确保运动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避免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更多的运动损伤,要求对举重运动员要从青少年抓起,重视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并应采取较合理、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切实地提高举重训练的效果。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进行相关阐述,并提出了的相应观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对全国98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皮脂厚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公斤级前六名运动员各项指标的绝对值均优于后六名运动员;82.5以上公斤级运动员体脂百分率增加明显,去脂体重则无明显增加。结果提示了前六名运动员的皮脂厚度可以作为选材、训练及降体重的参考数据,而82.5以上公斤级运动员体重增加应根据去脂体重增长情况严加控制。  相似文献   

8.
针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上挺能力训练过程中存在的身体协调能力不足、心理素质薄弱和训练方法针对性不强等主要问题,给出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上挺能力的相应策略,并对调整训练策略后的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上挺能力的发展趋势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9.
姚多柱 《科技促进发展》2010,(3):I0014-I0014,I0013
现代举重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提高,对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及临场心理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表现为举重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高低,而更突出地表现为心理状态的稳定。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过硬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举重运动员在比赛关键时刻的取胜至关重要。本文就举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举重项目特点和营养补剂的生物学功能,为举重项目运动员选择适宜的营养补剂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参考国内外20篇文献,对举重运动员经常选用的运动补剂的来源、特性及生物学功能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结果 根据举重项目特点,可选用蒺黎皂甙、乳清蛋白、肌酸、红景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和某些金属元素等可作为举重运动员的运动补剂.结论 所选运动补剂可提高举重运动员同化激素水平,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运动员体内CP储量,提高举重运动时磷酸原系统供能比例和运动后的及时恢复,提高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吴者健 《科技信息》2011,(5):418-419
本文对广州体院、伟伦体校举重专项运动员进行赛前心理障碍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同时探讨举重运动员进行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以使运动员达到最适宜的赛前竞技状态,为广大的举重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网球运动员选材的综合测评问题,运用多属性决策方法,建立了网球运动员运动素质选材的多指标评价模型,并结合某高校的应用实例给予分析说明,为运动员选材提出了一种比较科学、客观、合理的选材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网球运动员选材的综合测评问题,建立了网球运动员运动素质选材的多指标评价模型,运用多属性决策方法中的信息熵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结合某高校的应用实例给予分析说明,为运动员选材提出了一种比较科学、客观、合理的选材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结合我国竞技健美操的项目特点和15-17岁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特点,从运动员选材的理论入手,遵照运动员选材原则和方法,通过专家问卷和统计优化,确立了我国15-17岁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选材指标和指标权重,并对指标进行详尽的分析,初步构建了15-17岁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选材指标体系,为这一年龄阶段运动员的选材工作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5.
采用追踪实验研究法,观察并记录女子举重运动员在夏训期间的训练情况及每个周期的血睾酮、血红蛋白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举重运动员在前两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血红蛋白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正常水平;从第二周期开始,血红蛋白平均值显著下降,第三、四周期血红蛋白平均值明显上升;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血睾酮(T)平均值从第一周期开始与基础值相比有极显著的下降(P0.01),并达到了整个训练周期的最低值;在第二、三周期T平均值有所回升,但仍然低于基础平均值水平;在第四周期T平均值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与基础值相比有较显著的升高(P0.05)。结论: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血清睾酮值个体差异极大,其各个指标的生化基础值要比其它项目的运动员的基础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杨尧祥 《科技信息》2011,(19):I0282-I0282,I0355
1举重运动员竞赛能力的培养高水平举重运动员竞赛能力的形成,是全年、多年的训练任务。高水平运动员的竞赛能力的培养,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1合理安排举重专项训练内容的比例举重训练计划中专项训练份额迎应接近黄金分割线率0.618。根据国际举联技术部指定的训练计划,专项训练应占67.5%。所以高水  相似文献   

17.
黄志平  刘敏  尹彦 《广西科学》2014,21(2):199-202
【目的】通过对广西举重运动员下肢髋、膝、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向心测试,研究其在不同角速度下相对峰值力矩和峰值力矩比值,找出薄弱肌群,为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美国Biodex System 3Pro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测定广西举重队16名重点运动员在60°/s、180°/s、240°/s速度下两侧下肢髋、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的等速向心峰值力距。【结果】(1)举重运动员髋、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的相对峰值力矩男子明显大于女子,并且男女运动员都随运动速度的增加(60~240°/s)而减小;男子左髋屈肌群相对峰值力矩在中速(180°/s)和高速(240°/s)时明显低于右髋,男子右膝伸肌峰值力矩在低速(60°/s)时明显低于左膝。(2)当运动速度从低速(60°/s)增加到高速(240°/s)时,女子举重运动员右髋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男子运动员;男子举重运动员在慢速(60°/s)时左膝和右膝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差别较大,女子举重运动员在慢速(60°/s)和快速(240°/s)时左膝和右膝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差别较大;举重运动员踝关节背屈跖屈峰值力矩比值在中速(180°/s)时最大,男子举重运动员在快速(240°/s)时最小,女子举重运动员在慢速(60°/s)时最小。【结论】广西举重运动员下肢三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两侧不平衡,男运动员表现更明显;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薄弱肌群为右髋屈肌群和左踝背屈肌群;男子举重运动员的薄弱肌群为左髋屈肌群和右膝伸肌群。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对体操运动员传统选材法与现代选材法二者之间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体操运动员传统选材法通常使用经验目测和一般身体素质测试,而现代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则进入了软硬件结合的阶段,并开始向软件倾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验证了ICP光谱仪在运动员机能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并采用ICP/AES法和原子吸收法对女子举重运动员、体育系女生和普通系女生共44人进行了头发中6种微量元素的检测,对微量元素含量在女子举重运动员、体育系女生和普通系女生之间的差异以及6种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为运动员机能的检测与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20.
黄梓进 《广东科技》2013,(16):238-239
为了提高举重运动员的综合水平,各个国家省市以及县级体育单位的很多优秀教练更加重视对青少年的举重培养。根据笔者多年训练举重运动员的经验,对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有一定的思考,同时注重举重训练的科学性。希望通过本文与同行进行交流,共同提高我国举重项目的竞技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