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微生物发酵转化黄芩苷生成黄芩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葡萄糖醛酸酶的菌株HQ10,能够以黄芩为底物,通过发酵将黄芩中的黄芩苷转化为黄芩素. 通过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黄芩苷转化率近于92%. 发酵产物经TLC、HPLC、质谱等方法检测确定为黄芩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筛选到一株产β-葡萄糖醛酸酶的菌株HQ-10,该菌能够以黄芩为底物,通过发酵将黄芩中的黄芩苷转化为黄芩素。通过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黄芩苷转化率近于92%。发酵产物经过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其中转化产物经TLC、HPLC,质谱等方法检测确定为黄芩素。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UH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的汉黄芩素、隐绿原酸和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含量的方法。以芹菜苷为内标,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 1.8 μm),乙腈和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2 mL·min-1。结果表明,汉黄芩素、隐绿原酸和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1(R2>0.99),最低定量浓度为1 ng·mL-1,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大鼠血浆中汉黄芩素、隐绿原酸和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的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黄芩愈伤组织和栽培黄芩的生长特性和黄芩苷积累规律.研究表明,黄芩愈伤组织的生长和黄芩苷的积累并不同步,而是先生长后合成.栽培黄芩在6~7月和8~9月有两个生长高峰期,其中6~7月的黄芩地上部分增长量最为显著,增长了582%,在此期间主要进行初级代谢,在9~10月,根部的黄芩苷含量快速积累,其含量提高了76.4%,而茎叶中的黄芩苷含量均明显减小,分别减少了33.8%和21.5%,说明黄芩生长由初级代谢向次级代谢快速转化,这与在黄芩愈伤组织中的积累规律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采收后的干燥过程对于药材自身来说可能是一个抵御干旱胁迫的过程,因此在日晒的早期阶段,可能会启动这一抗逆机制而使活性成分的含量有所提高.基于这一假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自然晒干过程中整体及切片黄芩样品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4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了CHS和BG2个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黄芩新鲜样品中黄芩苷含量仅为85.58mg/g;整体日晒15 d内,切片日晒9 d内,黄芩苷的含量分别增加107.8%和74.4%,15 d后该含量迅速下降到109.3 mg/g(整体)和69.2 mg/g(切片).在整个晒干过程中,黄芩苷及黄酮总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倒"V"字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这种变化趋势是由黄芩根自身的抗干旱胁迫生理机制所决定的.整体样品较切片样品更有利于保持和启动这一抗逆机制因而更有利于提高黄芩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离鉴定秦岭中草药黄芩中的黄酮类物质并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 植物原料用溶剂提取,常压硅胶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分子结构,PNPG法测定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 分离鉴定了8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汉黄芩素(1)、黄芩素(2)、汉黄芩苷(3)、千层纸素A-7-O-葡萄糖酸苷(4)、白杨素-7-O-葡萄糖酸苷(5)、黄芩苷(6)、黄芩素-6-O-葡萄糖酸苷(7)和去甲汉黄芩素-8-O-葡萄糖酸苷(8),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1和7表现出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0.13 mmol/L和0.25 mmol/L,稍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0.42 mmol/L).结论 秦岭中草药黄芩中某些黄酮类物质能够有效抑制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与阿卡波糖相当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7.
反相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RP HPLC法对不同产地黄芩的有效部位主成分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初步分析不同产地样品之间的质量差异.色谱条件为:zorbax5μmEclipseXDB C184.6mm×250mm柱,甲醇 0.4%(体积分数)磷酸流动相,280nm紫外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黄芩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及其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首次建立了黄芩愈伤组织中黄芩苷的测定方法,并对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和黄芩苷生成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愈伤组织中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ODS-C18柱,流动相:水-甲醇-磷酸(47∶53∶0.2),流速为1 mL/m in,检测波长为280 nm,室温.结果表明:黄芩苷在2.6μg/mL~120μg/mL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9.74%,RSD为0.85%,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稳定性好,可用于愈伤组织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在药物代谢转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论述了催化药物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 UGTs)的分布、分类及其底物多样性,药物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的产物类型,药物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的毒理药理效应等;阐述了药物代谢中的去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的风险和意义,脑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分布活性及功能,葡萄糖醛酸轭合产物的分析方法,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过程的个体差异、种间差异等。研究表明,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是重要的药物清除与代谢反应,与药物代谢、药效、毒副作用及癌症的发生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黄芩中黄芩苷提取和精制的最佳工艺,以水、60%乙醇、碱水为溶剂对黄芩进行了回流提取,浸膏分别采用酸沉工艺和D101吸附纯化工艺精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出膏率,黄芩苷的得率和含量.结果表明:大孔树脂精制醇提物黄芩出膏率最高,为20.73%;酸沉淀法精制醇提物黄芩苷得率最高,为11.93%;酸沉淀法精制水提取物黄芩苷含量最高,为69.29%.说明以大孔树脂精制醇提物和酸沉法精制水提物,能获得较高的黄芩出膏率和黄芩苷含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的植物激素、碳源、水解乳蛋白(LH)和水解酪蛋白(CH)、光暗条件对黄芩愈伤组织进行培养,通过石蜡切片观察愈伤组织细胞形态。结果表明:0.5mg/LNAA和2.0mg/LKt组合时愈伤组织生长量最多;1.0mg/L2,4-D和0.5mg/LKt组合时,黄芩甙含量最高;蔗糖为2%,葡萄糖为3%或4%时,都不利于黄芩甙的积累;LH、CH、黑暗条件能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而不利于黄芩甙的积累;光照能显著提高黄芩甙的含量;胚性愈伤组织占优势,已出现明显的微管组织的分化。  相似文献   

12.
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动态及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0年6~8月对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玉米的严重程度及赤眼蜂自然寄生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全年共发生2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7月末至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400粒和374粒,第一代卵孵化率97.18%,第二代卵孵化率96.09%,田间花叶率86.00%,百株蛀茎孔数754,蛀茎株率100.00%,百株蛀雌穗孔数70,百株蛀雄穗数77,蛀雄穗株率77.00%,蛀雌穗株率66.92%;玉米螟赤眼蜂在春玉米的第二代卵粒的自然寄生率最高达到21.56%。通过调查及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银杏胚乳发育时期生理变化与其胚性感受态之间的关系,筛选出高感受态的银杏胚乳外植体,为开展银杏体细胞胚发生的研究及建立银杏体胚发生体系提供支持。【方法】以6月10日—9月15日不同时间段的银杏胚乳为材料,研究各时间段银杏胚乳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黄酮、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及与其愈伤组织诱导率的相关性。【结果】银杏胚乳发育及其胚性感受态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6月10日—6月30日,此时胚乳虽然细胞生理代谢旺盛,含水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高,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比值较高,易诱导愈伤组织,但其愈伤组织为松散易褐化的非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感受态水平较低。第2阶段为6月30日—8月10日,期间的胚乳抗性酶活性、黄酮含量、IAA与ABA比值都处于较低水平,而玉米素核苷(ZR)+异戊烯基腺苷(iPA)与ABA的比值处于较高水平;第3阶段为8月17日—9月15日,其胚乳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高,黄酮含量达到峰值,IAA与ABA的比值处于较高水平,且ZR+iPA与ABA的比值处于较低水平,胚性感受态水平高,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最高。第2阶段愈伤组织诱导率比第1和第3阶段都低,胚性感受态也较第3阶段低。【结论】3个不同阶段胚乳发育时期胚性感受态强弱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能力的排列顺序为第3阶段>第2阶段>第1阶段,7月20日—9月15日的胚乳胚性感受态较高,是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较好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RP-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尾叶香茶菜中二萜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期尾叶香茶菜叶的4种主要二萜类成分kamebakaurin(Ⅰ), excisanin A(Ⅱ), rabdokunmin C(Ⅲ)和kamebanin(Ⅳ)的含量. 结果表明, 不同生长期尾叶香茶菜叶中二萜类成分含量发生变化. 化合物Ⅰ和Ⅱ在7月上旬含量最高; 化合物Ⅲ在6月初到8月中旬含量变化不大, 但8月上旬含量开始下降;化合物Ⅳ在6月中旬含量最高, 7月上旬含量开始下降. 7月上旬尾叶香茶菜中总二萜类成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Two woody plants, Platycladus orientalise (tolerant to drought) and Acacia auriculi-formis (sensitive to drought), have been subjected to rapid and slow soil drying. ABA levels in their roots and xylem sap have been determined using radioimmunoassay (RIA, sensitivity is 0.4 pmol per assay vial) with a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 + )-ABA. ABA contents of P. orientalise and A. auriculiformis growing in well watered soil are 0.3 and 2.5 nmol·gDW-1 in roots and 1.6 and 0.4 μmol in xylem saps, respectively. A rapid soil drying has been applied to these two plants with soil water content (SWC) being reduced to 0.02 and 0.06 g·gDW-1 respectively. Under such treatment, ABA was increased by 22 times and 2 times in roots and by 7 times and 34 times in xylem saps respectively for P. orientalise and A. auriculiformis. After rewatering for 6 d, ABA in roots and xylem sap of both species returned to control levels. When a slow soil drying was applied, SWC was reduced to 0.1 and 0.13 g·gDW-1 respectively for P. orientalise and A. auriculiformis. ABA was increased by 5 times and 1.6 times in roots and by 6 times and 19 times in xylem saps respectively for these two plants. ABA in roots and xylem saps decreased to near control levels 8 d after watering. Plant leaf water potentials of both plants hardly changed at times when root and xylem ABA showed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response to soil dry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ABA levels in the roots and xylem saps of P. orientalise and A. auriculiformis are more sensitively regulated than leaf water potential in response to soil drying and can act as a chemical signal in root-shoot communications of the drought stress.  相似文献   

16.
硝态氮在羊草—土壤中的分配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时期羊草地上部器官硝态氮含量是:叶大于茎大于穗,前两者硝态氮含量,随季节逐渐增加,到8月达最大值,随后下降,穗中硝态氮含量则是随季节逐渐下降。地下部不同层次根系中硝态含量表层的最高,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在整个生长了内,7、8月份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华安县绿竹林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1997年1月福建省华安县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ami)林各组分的热值、能量现存量;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绿竹叶与细根分解过程的热值变化.结果表明:1)1997年1月绿竹林各组分的灰分含量有较大差异,在3.82%~17.66%之间,杆的灰分含量最低,叶的灰分含量最高;干重热值在16625.5~18648.2J/g之间,细根的干重热值最低,杆的干重热值最高.2)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绿竹叶的干重热值有一定的季节变化,干重热值在冬季最低.3)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绿竹细根分解过程中干重热值呈现上升、而后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扫帚艾群落初级生产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扫帚艾群落初级生产。结果表明,该群落初级生产量季节动态明显,地上初级生产量5,6,7,8,9月份分别为12.04,23.40,43.82,71.15,154.66g/m2;地下初级生产量5,6,8,9月份分别是50.25,60.40,66.67,149.59g/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黄芩素和黄芩苷分子进行构象扫描,获得2个化合物的最低能量构象并对其进行了全优化.从分子的几何结构、酚羟基解离能BDE、绝热电离势IP、HOMO和LUMO能级以及其能级差ΔE(LUMO-HOMO)等方面分析了2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C6位的酚羟基为黄芩素和黄芩苷的最大反应活性位点.在非极性溶剂中,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取决于分子中酚羟基的脱氢能力,黄芩苷的抗氧化活性大于黄芩素的抗氧化活性.在极性溶剂中,抗氧化活性取决于分子中单电子的电离势,黄芩苷的抗氧化活性大于黄芩素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