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存在效益差的现象。特别是1998年,亏损额达1556亿元,比1997年增长221%。经过治理,1999年企业效益虽大有好转,但好转的主要原因除1998年基数太差,具有*补偿”性质外,主要是宏观政策上的因素,如连续几次降低贷款利率,降低部分产品的税负(如出口退税)等。从实质上看,并没有什么根本性好转。企业效益差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疲软,消费需求不足,企业产品销售率较低。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与精神的需要,又是新起点。在整个经济运行系统中,属于“关节点”的地位,是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最终动力。若消费需求萎缩,消费水平低下,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就不能实现,企业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只有消费需求旺盛,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从而企业效益才能有根本性好转。致使悄费需求不旺的因素很多,如大多数居民收入水较低,且收入预期不稳定;消费品结构不合理;消费环境不称心等等。为激活消费市场,近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如较大幅度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事l投入;治理消费秩序等,有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  相似文献   

2.
张孝平  苏轩 《科技资讯》2011,(30):169-169
生产过程组织与控制是研究企业怎样从空间上和时间上合理地组织产品生产,使生产过程能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生产出尽可能多得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一、供应链概述及其应用供应链(supplyChain,简称SC)是美国管理学者于本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因应全球制造(GlobalManufacturing)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极大复杂化的需要,从生产实践中抽象出来并精炼提高而成的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供应链最初是指产品生产的最终完成需要经过许多个厂家进行原料提供、产品生产和商品销售而形成的一个链状的供需过程。随着对供应链研究的逐步深入和不断实践,供应链的核心思想也随之发展。供应链生产组织模式可以理解为:在保持一种稳定而有活力的供需关系的同…  相似文献   

4.
《昌河科技》2008,(2):F0003
昌飞公司12车间车工一班是承担各型号直升机液压、燃油、滑油、起落架等轴类车削零件生产的班组,在班长李军(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带领下,以精益生产为中心不断加强班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5.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首先必须生产出优质产品。产品质量好,才能取得用户的信任,“花香蝶自来”。一、什么是产品质量1.从一般意义上看产品质量。第一、它是工业产品能以满足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需要的各种属性或特性。这些属性和特性区别各种产品的不同用途,满足人们的不同需  相似文献   

6.
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机械、材料消耗量及管理费支出的数量标准。任何一个施工企业,都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符合企业自身要求的成本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7.
黄燕燕 《科技信息》2009,(14):53-53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一门独立又集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科学。和谐企业的建设,首先需要一支和谐的团队,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打造出企业一支和谐的优秀团队。企业管理之道是职工,安职工则安企业,所以我们企业的各项实践工作中必须要有群众第一的观点。国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不论国家还是企业,其最终目的都是以人为本,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为了企业职工,企业要多为职工着想,  相似文献   

8.
郑行忠  刘光前 《科技信息》2008,(12):233-233
成本,是经济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搞经济不讲成本,是必然要失败的。提高经济效益,就是用较少的投入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对生产企业来说,就是以较少的劳动耗费,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简而言之,就是多、快、好、省的统一。因此,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对提高经济效益有直接的重要意义,推动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千方百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改进技术,用较少的资金和物资,生产出成本低、质量好的产品,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十二大提出了要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方针。我省工业战线的广大职工对经济效益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明确,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端正讲求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赵紫阳总理指出:“我们讲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量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红旗》1982年第7期)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尽可能地节约,尽量减少劳动耗费和劳动占用;二是讲生产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来满足社会需要,“在这里关键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是固定在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物化的概念应该严格限制在物质生产领域,遗憾的是不少学术论著却把物化概念扩展到艺术生产领域,把以物质形态呈现出来的艺术构思也称之为物化,这就必然引起学理上的混乱。实际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有着严格区别,物质生产的原料是自然物质,艺术生产的原料则是精神材料;物质生产是人以自身的自然力以动的形式作用于自然物质的物化过程,艺术生产则借助于媒介对精神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和升华;物质生产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生产的产品则是赋予艺术构思以物质形态的物态化过程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因此,将物化与物态化区别开来具有学术意义,有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张光岩 《科技信息》2008,(10):131-132
全面预算管理既是企业实现经营战略、完成经营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保证和科学方法。铁路行业经过三年多时间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以财务收入和支出预算为重点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行业和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从分析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支出预算编制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通过对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的有效性、操作性和科学性等进行浅层论述,进而探索作业成本法(预算)在成本支出预算编制中的引用,提高支出预算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工艺创新则是指企业采用某种方式对新产品及新服务进行生产、传输,主要是企业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消耗或改进现有产品生产,最终实现企业产出最大化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讨工业设计与市场的关系.市场的竞争实质是商品(产品)的竞争,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作为商品所有者(企业或国家)都要力争以尽可能少的以商品形式表现的社会劳动,去换取尽可能多的社会劳动;每个国家都要力争使自己商品获得最高的国际市场价格,并尽可能销售得更多,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如何使商品具有上述的能力,工业设计具有特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它主要表现在要简练、再利用、制约化,以这个作为原则,要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作为一种基本特征,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实际上就是对过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一种变革。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前 ,我国农村有 9亿多人口 ,占全国人口的 75%以上 ,是最大的消费群体。随着农村电网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的加快 ,家用电器的逐步普及成为农村消费升级最重要的表现。现在 ,许多企业都视农村市场为“广阔的原野” ,但如何开发这块消费领域 ,鼓励和引导农民增加消费支出 ,把这种潜在需求变为现实的购买力 ,似乎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企业是市场的微观基础 ,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 ,活跃市场流通、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 ,也是贯彻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方针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从客观上说 ,农村市场需要什么 ,企业就该生产什…  相似文献   

16.
安全文化是直接为生产安全服务的文化,是直接保护劳动生产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文化.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其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稳定等功能,把实现安全生产经营的价值与实现人的价值统一起来,最终实现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市场有巨大的潜力,开拓农村市场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启动农村消费,在宏观决策上要创造条件,如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投资,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等。同时,启动农村消费,企业还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如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农村市场有潜力,有压力。我们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8.
论精神产品的价值决定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生产作为精神产品创造的生产劳动形式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重要内容;技术、知识和信息等精神产品作为精神生产的成果是重要的社会财富;精神产品生产的原创性和唯一性等特点决定了精神生产创造非物质、直接的价值.精神产品不存在代表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以及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且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时间都是复杂劳动时间.精神产品价值的实现也不是在部门和行业的竞争中最后决定的,而是取决于精神产品本身的原创性和垄断性,所以,生产精神产品所花费的个人劳动时间直接决定精神产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生产性服务业也称生产者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分离出来。发展而成的新兴产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成长、高辐射、高就业的服务产业,具有国际性、知识性、创新性、协同性、信用性等特征。生产性服务业既是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集中表现,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来源.其发展水平决定着大都市对城市体系中次级城市的经济支配能力。未来制造业的生产不仅是物质产品,更是服务产品,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的产品价值有70%-80%来自于服务业.企业的经济活动由以制造为中心逐渐转向以服务为中心。生产性服务业也可理解为服务生产的外部化或者市场化,分离和独立的目的是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不合理的生产计划安排,可能导致生产客户不需要的产品而产生大量库存,或者订单充足而计划安排不妥造成拖欠订单等问题,进而导致生产计划和生产现场之间的信息脱节。针对传统生产计划安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含有生产时间、产量和主生产计划等为约束条件并对其进行最优化求解,进而实现了用MCR(MixingCompletionRate,混合完成率)控制表对生产计划进行控制。实践证明,将此控制工具应用到卡莱轮胎公司中,成功降低了企业库存,加速了企业资金流动,充分表明了该控制工具在企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