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绘画中的线有别于几何学上的概念,它是绘画最基础也是最深奥的语言和构成形式,线条作为素描的艺术语言又具备了表现客观物象、传达主观感憾、构成形式美感等功能。我们要采取多种途径去加深对线条的审美含义和表现力的认识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为切入点,从造型、色彩、笔触、构成方面探析写意性油画风景语言的艺术特征,研究油画风景如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体现精神特质,让东方文化内核在艺术作品中得以传承和展现。  相似文献   

3.
现代重彩绘画在以往绘画风格基础上,吸纳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同时又具有东方绘画之神韵,在视觉语言和现代绘画媒材的兼容方面,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在当代绘画中它以绚烂的色彩和线条的神韵,构成一种独特的绘画新样式。  相似文献   

4.
对视觉空间的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界早就有所重视。视觉空间是反映现代中国绘画“写意”、“写心”、“传神”特征的窗口,是美感的载体,它包含着一种理念。它在中西绘画中都有各自意义上的独立存在。其视觉心理,一是倾向于客观,具有科学性;二是倾向于主观,具有浪漫性。艺术空间多向客观和主观两极发展。其视觉空间,一是追求纵深,再现“前前后后一连串的物象”;二是追求平排,表现物象时,“步步移”,“面面观”,观其内涵,略其形色。艺术空间多是“心”、“景”合二为一,“悟化”的结果。西方绘画,中国古代和现代绘画视觉空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西方、中国古代绘画视觉空间应包含于现代中国绘画视觉空间之中。  相似文献   

5.
“岩彩画”是近年来国内艺术界从材质的角度新命名的学术概念。岩彩画是中国最古老、最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至今,我们仍然能从敦煌壁画中找到它的画法痕迹和发展脉络。古老的岩彩画不仅对中国绘画,而且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的绘画都有很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国内艺术界对失传的岩彩画进行了重新研究和开发。现代岩彩画更加强调造型、色彩、肌理的相互交织,注重吸收西方的色彩成果及构成理论,将现代理念、敦煌壁画、工笔重彩和民间美术融为一个大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6.
绘画语言是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是检验画家艺术水准的标准。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产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绘画语言是艺术作品有机形式的体现,是构成绘画艺术中多种可视因素的总结构  相似文献   

7.
塞尚重视绘画的形式美,强调造型和画面视觉要素的构成秩序,力图使自己的绘画达到绝妙的均衡和完美,他向着这方面,进行异紫执着的追求,但其艺术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阐,都不为人们所理解,加之他怪异、孤僻的性格,不善与人相处,使得他的绘画作品内容多是室内静物、野外风光、自画像和少数亲友,题材元素的选择极为有限。本文通过对其绘画作品在题材的表达和元素的选择方面加以分析和探讨,来试图了解画家本人极富个性的内心世界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油画风景写生技法相比较,现代绘画技法着重于构图构成的演变、色彩平面化的处理、意象化用笔的巧妙处理。将传统油画风景写生技法的严谨、朴实风格与现代绘画语言相融合,是当今油画风景写生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水是构成井维系一切生物体生命的基本要素。中国古代哲人曾试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说明世上万物的起源,《书·洪范》甚至将水列于五行之首。对中国画来说,水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意”是中国画的灵魂,那么笔、墨、水便无疑是构成其生命的最根本的要素。尤其是在中国画中占重要地位的水墨画,全凭以水调墨、水墨互用来作画,以此求得画面的勃勃生机。古人创造了水墨画,并将“水”冠于“墨”之前,似乎是说用水比用墨更重要也更不容易。事实上,一部水墨画史,也就是一部用水技法的进步史。在当今绘画形态和语言从传统到现代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陶瓷绘画的构成要素着手,详细分析了各构成要素的语言特点、形式结构和审美特征,可以看出陶瓷绘画和其它绘画艺术形态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陶瓷绘画的工艺美、形式美呈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特征,陶瓷绘画的各构成要素在创作的构想中都发挥出各自的作用呈现出各自的特点。通过对各构成要素在陶瓷装饰中和谐而自然的运用所表现出来的方法的研究,发掘出一系列陶瓷绘画的表现形式,试图探寻陶瓷绘画的多元化创作思路与方法,从而为陶瓷艺术提供更多的设计路径和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绘画艺术和西方一样,过去很长时间都是追求逼真再现。自东晋顾恺之提出“传神论”的主张,中国绘画界便不再以模拟再现自然物像为能事,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朝着写意表现方向发展。然而,不论绘画艺术如何拓新,其改革方式基本上是基于材质和技法方面的,因而有水粉、油画、版画、玻卡水彩等说法。相反,这一次莫道宏提出的“资讯绘画”观及其实践,虽然也涉及到材质和技法的改革,但主要则是基于“绘画为何”这个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意”与“笔”的关系一直都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和绘画创作研究探讨的中心。从绘画创作的过程来看,张彦远所提出的“意在笔先”和“画尽意在”的命题,是对绘画创作过程之始、之终的概括和总结;除此之外,“意”与“笔”的关系贯穿于整个绘画创作的过程之中,即“意在笔中”,这是对绘画笔意论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一语言是文学艺术的材料,各种艺术各有其特殊的艺术语言。在探索绘画的过程中,形式语言是我们必然要遇到的主要课题之一。如果借用柏拉图的“绝对形式”来说明它,是指一种抽象理念。那么,具体到一幅绘画中的所谓“形式”是什么呢?可以说它即是用以构成这幅画的各种因素:点、线、面、色、调、体、块之间的构成关系。画面所有构成因素都互相关照、联系,构成具有某种“秩序”的统一性。它与简单的总和有着质的差别,用康定斯基的话说:美是“数”的安排,数给大自然带来和谐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使命是应用视觉造型去显示自然多样…  相似文献   

14.
刘佳林 《科技信息》2009,(19):147-147
对绘画艺术语言形态的研究是中国当代美术走向深化的标志,同时也是年轻画家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在中国当代油画发展得热火朝天的时期,让人们更好更深刻地认知绘画语言,让画家们更能懂得灵活运用绘画语言,探讨用绘画技法表达情感的妙处,将具有时代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很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一直以来是中国绘画(不仅仅是山水画)的精髓,几千年来一直是绘画工作者和学习绘画的人不断追求和向往的境界,深入分析和研究意境是新世纪艺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隋唐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全面发展的时期,透过隋唐的绘画艺术可以直观地捕捉到这段时期绘画的审美特征。本文从审美文化的视角宏观地分析了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分别从隋唐绘画艺术之根——和、隋唐绘画艺术之气质——风骨、隋唐绘画艺术之诗意——意境、隋唐绘画艺术之外显——趣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隋唐绘画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华长印  徐青青  任红霞 《科技信息》2009,(20):I0212-I0213
本文以中国传统绘画白描在服装绘画中的应用进行阐述,通过“线”这种服装画最基本的艺术表现语言,透析传统经典在当下绘画艺术中的意义。线条是绘画的基础手段,也是张扬个性的一种体现。在进行创作中,设计师需要以流畅、多变的白描线条来构成服装画面虚实空间、明暗对比,以达到完整实现自己构思意图的目的。因为任何艺术的创新和变化都离不开自身的本源,所以只有坚持传统才能使创新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许翠 《科技信息》2012,(6):312-312
绘画作品的语言是指构成画面传达特定的思想感情、精神内涵的表现手段,色彩语言是其中一个基本因素,由于在绘画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东西方绘画中都备受关注。东方绘画以中国画(水墨画)为代表,西方绘画以西洋画(油画)为代表,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形成民族文化的因素不同,造成了中西方绘画在色彩方面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了东西方绘画中色彩的差异,希望通过了解这些不同点,有利于在各自的发展中,互相取长补短,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首次创设专门的绘画教育机构“画学”,并由宋徽宗亲自参与教学。宋徽宗注重表现绘画的意境与内涵,并创造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使绘画由造型艺术逐步发展为具有诗情画意的综合性艺术。  相似文献   

20.
申晓峰 《科技信息》2011,(18):262-262
所谓中国画本质,即中国画的根本性质,它是由绘画内在的审美因素构成的,是绘画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比较稳定的方面,从整体上规定绘画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画即是道、画为心物溶冶之结晶、画乃感情之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