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唐朝安化长公主和亲南诏,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史料记载的混乱,长期以来对于安化长公主和亲一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结合唐、五代和宋朝史料,辨明真伪,对安化长公主南诏和亲的事迹作了考证,对其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西南边疆稳定方面的历史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南诏是一个正处于国家化进程中的地方民族政权。南诏统治者主观上有建立国家的愿望,这在其官制上有明显的表现。南诏的中央官制在南诏国家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组织化和制度化程度的高低,是判断南诏国家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南诏的中央官制看,南诏在中晚期已初步具备了古代国家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
南诏文化渊源流长,古籍卷帙浩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诏文化古老深邃的艺术魅力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建立南诏文化数字化图书馆是抢救和保护南诏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可以达到抢救、保护、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4.
南诏文化渊源流长,古籍卷帙浩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诏文化古老深邃的艺术魅力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建立南诏文化数字化图书馆是抢救和保护南诏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可以达到抢救、保护、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明代早期文献遭到破坏,致使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史料留存较少,现存史料分散记载于各类典籍之中,这不利于南诏大理国史的研究。对南诏大理国的史料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其来源,并论述了南诏大理国史料收集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南诏晚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揭示唐与南诏在矛盾纠葛中走向灭亡的历史原因。表面看,是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穷兵黩武使南诏与大唐相继而亡,但其更深刻的历史原因,却是传统的儒家体制文化危机的周期性暴发。  相似文献   

7.
南诏上层统治阶级为了消除部落臣民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加强对其政权的统治,在南诏社会积权推广儒家思想。大唐帝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利用儒家思想来加强治理西南边疆,使儒家思想在南招社会得到迅速传播和发展,南招社会风气渐渐向内地模式转换或趋同,形成了人知礼乐、本唐风化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蛮书》是研究南诏历史的一本地方志。在该书中,樊绰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参照历代史书详细地反映出了当时南诏政权各方面的情况,为后代史家研究南诏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通过对《蛮书》的作者及其版本、主要内容,并对其史料价值做出考证和分析,来说明《蛮书》是迄今研究南诏前期社会情况最重要的地方风土志史书。  相似文献   

9.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二期发表了王丽珠的《巍山南诏遗址》一文。 一千多年前,存在于我国西南边疆的南诏政权,从始祖细奴逻于唐太宗贞观23年即位(公元649年),到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大长和国建立,历时二百五十三年,传十三世。其中,在皮逻间兼并五诏,迁都太和城(今大理县太和村)以前的八十九年,南诏都在今云南巍山回族自治县境内。这段时间,南诏生产力逐渐发展,领土不断扩张,  相似文献   

10.
南诏的繁荣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注重山区经济的开发。南诏立国期间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山区经济,给南诏国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历史上谱写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以史料为据,从农业、畜牧业、盐业和矿业几方面,分析探讨南诏山区经济取得的成绩及其当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家李洪文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唐标铁柱背后的故事》,以公元7世纪南诏地方政权与唐朝和吐蕃的角逐及分合为背景,以合乎历史的传奇、关乎情理的荒诞、关爱本我的生命、和谐共生的自然和朴实生动的文风,再现了那段时期的民族融合和平民百姓的人生命运。  相似文献   

12.
唐代西南边的八个羌人小国总称西山八国,因其部落酋长从唐初就接受了唐朝的官职封号,实际上接受了唐朝的羁縻或统治;由于其地势在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中甚为重要,在广德元年相继被吐蕃攻占后,唐朝在贞元年间收复失地,西山八国因而率其部众内附,重新接受唐朝的羁縻,唐代史籍中开始出现西山八国的称谓;唐朝自贞元年间始置"西山八国安抚使",说明唐朝对西山八国地势的重视;而吐蕃要进攻唐剑南西川或维持对南诏的控制,故尔屡次同唐朝发生对西山八国的争夺战。  相似文献   

13.
关于南诏和大理国史料事类索引编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诏和大理国史料索引的编制可为研究者提供快捷检索史料的途径,有助于推进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的研究,其中尤以南诏和大理国事类索引的编制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洱海区域的盐井发现和开发与南诏大理文化的形成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盐在南诏和大理国的民族、地方政权形成过程中,在历代王权的转移、政权的更替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食盐的控制是南诏之所以能够把分散的各族各地捏拢在一起的经济和文化纽带。洱海区域的盐井文化是诠释南诏大理文化的独特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论南诏与唐朝关系的动因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诏与唐朝的关系是中世纪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重要一页。南诏与唐朝的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从唐朝积极扶持南诏统一洱海地区、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到天宝战争,而后又重新走近、实现贞元会盟,再到后期的和战,利益所在是导致双方关系演变的动因。在这一过程中,唐朝西南边吏的个人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南诏虽在对唐朝的战争中胜多输少,但并没有打出西南、逐鹿中原的想法,这一点有着深刻的历史、现实与西南地区世居民族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等原因。  相似文献   

16.
<南诏野史>是保存元末历史资料较多的书籍,书中保留了许多当事人写的诗歌.结合历史分析这些诗歌,同时把历史人物与郭沫若的历史剧<孔雀胆>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作对比,从而展现现实中段功以及他的两位妻子的性格与命运.  相似文献   

17.
南诏郑回的政治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回被俘流寓南诏,积极传播中原儒学于南诏王廷,勤勉辅助异牟寻进行政治经济改革.极力促成南诏国重新归化唐朝,竭力推动南诏与中原汉地的沟通交流,为中原汉族和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团结友好及南诏的社会进步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