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器的发展带动了音乐的发展进步,在音乐的发展中,"古琴"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了解了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社会背景而创作的音乐作品,即古琴音乐到现代音乐,才能对音乐有更全面、更深切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和"是嵇康《声无哀乐论》美学思想的核心。嵇康在批判儒家音乐教化思想、继承道家音乐自由和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在自然之和的基础上,人们运用"和比"的方式创作出了和谐的乐音组合,又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和比"之音由此而生;人们在倾听和美之乐时,与之形成共鸣,内心情感便外在表现出来,同时,音乐亦在礼和乐的配合的潜移默化中达到了一定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器乐进课堂"的号召已有20年了,器乐教学被国家教委正式列入教学大纲也有六年的时间。全国各地中小学的器乐教学现在已是百花齐放。本人自幼酷爱器乐,在走上音乐教学岗位后,将多种乐器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深感器乐教学对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作业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戏曲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在音乐中进行。戏曲表演中的"唱"、"念"是声乐化的元素,"做"、"打"是舞蹈化的元素,"唱"、"念"、"做"、"打"水乳交融,不可分割;戏曲表演艺术就是演员在音乐中歌唱和舞蹈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未来音乐世界如果我能拥有一台时间机器,我要在3000年去未来的音乐世界。以后的音乐世界不管从什么方面都与音乐沾上边。以后的房子,更是奇怪。有竖琴形的,有电子琴形的。每一家人在早晨都会放出与自己家的房子样式相同的乐器的音乐。在音乐世界里什么都是乐器的样子。包括沙发、床、电脑、电视等。人们头上戴的是乐器,穿的也是乐器。上班时只要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用身体上的乐器演奏一曲自己创作的音乐,上司就会知道你来上班了。超市里买的是乐器形状的食品。听说音乐世界里的村长是一架三角钢琴,我一看从三角钢琴里窜出一个人,原来他就是村长。他开始弹奏了,站在下面的人也跟着演奏。这就是音乐世界的村歌。突然,有人扔了一把小提琴给我。但是我不会呀!没想到我一拉小提琴我就会了。原来一到音乐世界的人都会出乎意料地演奏所有的乐器。太好了,美丽的音乐世界!四川自贡市东锅子弟小学六年级刘巧思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川南煤田古叙矿区龙潭组煤层成熟演化过程及气体成因类型,运用Petromod 1D模拟软件,结合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岩性地层分布、煤层埋深、泥岩声波时差、包裹体均一温度、气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测试等数据,对川南煤田古叙矿区C_(17)号煤层的埋藏史、受热史和有机质成熟生烃史进行重建。结果表明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地层自晚二叠世沉积以来,地层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剥蚀,即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的剥蚀厚度约为39 m、上侏罗统与上覆地层的剥蚀厚度约为314 m,下白垩统与上覆地层的剥蚀厚度约为2 600 m、下古新统与上覆地层的剥蚀厚度约为1 681 m;龙潭组C_(17)号煤层自晚二叠世沉积以来,主要经历了3次"沉降-抬升"过程,最大埋深为晚白垩世末期的5 101 m,遭受最高受热温度为早白垩世末的234℃,现今温度为47℃,煤有机质成熟生烃过程分为未成熟、成熟生油、高成熟生湿气、过成熟生干气和生烃枯竭5个阶段。煤层气为一期成藏且发生散失时间为中侏罗世,富集时间为早白垩世。现今龙潭组C_(17)号煤层中赋存气体成因类型为热成因气。  相似文献   

7.
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川南实习队及古岩溶调查组,于1985年5月在川南古宋及泸州地区发现了下二叠统阳新灰岩中的东吴期层间古岩溶。这类古岩溶区别于阳新灰岩沉积之后、上二叠统龙潭煤系沉积之前的间断期所形成的古  相似文献   

8.
1 概述 在多功能剧场的设计中舞台的声学条件应能满足各种剧目的需要。在传声过程中,为使声音逼真,必须尽量保持原来的音色,声音中某些频率成分过分被夸大或缩小都会改变音色,这就是失真。扩声系统,即使最优质的扩声系统也难免失真。这就是很多著名音乐家在厅堂内演出时拒绝采用扩声系统的原因,因此,作为以音乐演出为主的观众厅都应建立自然声演出条件。针对音乐具有如下物理特性:音乐的频率范围比语言宽的多,大约从40HZ到15000HZ,各种乐器的差别也很大;音乐的泛音(谐波)成分和结构比语言复杂,音色也丰富的多;音乐的节奏变…  相似文献   

9.
吴瑜芳 《科技智囊》2010,(12):70-73
<正>近几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折射出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北京圣陶实验学校"的创办、"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等系列活动的开展,说明中国文化断层重整工程已经开始。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增加到240篇,其中就有中国古诗文,文言文比例接近40%。  相似文献   

10.
犁石刚 《青年科学》2008,(10):37-37
"缶",这个字恐怕很多人看着眼生。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这个古老的乐器大放异彩,着实把全世界震慑了一把。也难怪,"缶"这种东西作为实用乐器已经失传很久了,不过它确实是中国最古老的乐  相似文献   

11.
<正>传说,在茫茫大海的深处,藏着许多形态各异的"龙宫"。在这些"龙宫"里,虾兵蟹将一个也没有,"高富帅"倒是不少。听糊涂了?那就亲自闯一回"龙潭"去瞧瞧吧!深海勇士名头多神话传说里的"龙宫"住着"龙王",而咱们今天说的"龙宫",其实是潜艇兵对潜艇的爱称。想想也对,潜艇往海里一钻,可不就是个移动"龙宫"嘛。可是,"高富帅"这三个字又怎么解释呢?且听我细细道来。高:兵哥哥部不矮,而潜艇兵哥哥更是高得恰到好处——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12.
木管乐器组被人称为管弦乐队中的"调色板",是管弦乐队中音色最丰富、最有个性的一个乐器组联合体。每一支木管乐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色和技术性能并可与其他乐器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作曲家常常用木管组不同的乐器来刻画性格各异的具体的音乐形象。但木管乐器组的整个音响较弦乐组略显静止并缺少生命力及感染力,因此当它和弦乐组一起演奏时往往会被对方的"壮丽"的音色所覆盖。本文通过一些具体的谱例探讨并展示了在管弦乐队中突出木管乐器组音色的几种不同的方法以及每种方法在乐队音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从德国音乐学家费利克恩·卡茨(Felix gatz)从康德哲学中借用"他律"、"自律"的概念,运用到音乐美学研究中,做为划分音乐美学流派以来,音乐中"他律"与"自律"的对立和冲突,从来就没有调和过.我们从中西哲学范畴以及由其决定的中西音乐范畴的比较研究中,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中所谓"他律"、"自律"的发生逻辑.其实,"他律"也好,"自律"也罢,若简单地将其割裂而片面强调一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世界观和方法论上考究,其无论如何也只不过是一种悖论.  相似文献   

14.
大理古洞经音乐,不但曲调优美,词牌丰富,而且音量宽广,音色甜润,旋律欢快多变,有一种喜庆吉祥,催人上进的魅力,因而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群众十分喜爱.它既具江南丝竹之“雅”,又有广东粤乐之“乐”;既含宫廷音乐的庄隆吉庆,又显民间音乐的欢快抒情;大理洞经音乐主要是古器乐合奏曲,在整个合奏过程里,各种乐器配合得既贴切和谐,又保持着各自的鲜明特性,协同组成甜润深广的音律效果,形成自己的独持风格,因而赢得音乐界和外国朋友的高度赞誉,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巴罗克时期,意大利小提琴音乐的发展与演变,对推动当时欧洲乐器制作工艺的进步、器乐音乐的真正独立发展以及小提琴学派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畲客共醮乐以相通———赣南道教节日祈祥法事科仪音乐研究》是一本从音乐学角度切入,以"仪式"的眼光对赣南道教节日祈祥法事科仪音乐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的著作。该著借用曹本治先生对仪式音乐研究提出的"信仰、仪式行为、仪式中的音乐"三元理论结构模式和梅里亚姆对民族音乐学的定义"研究文化中的音乐",以及霍-萨乐器分类体系等相关理论,探寻音乐本体。  相似文献   

17.
广西壮族无孔笛是少有的嗓振气鸣乐器,音色独特。壮族无孔笛在发展历程中慢慢的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该乐器的制作也已经失传。该文是对覃国伟教授改良的无孔笛的研究,阐述了创新型壮族无孔笛的改良方式、声学研究及运用。在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本土音乐文化也在进步、转变、适应。我们不仅要学习先进的音乐文化,更要对我们本土的音乐文化和优秀的少数民族乐器进行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选择常规数字测井中采用的三侧向视电阻率、伽玛伽玛放射性、自然放射性三种测井曲线,进行贵州岔河矿区龙潭组6、10、16等三层煤层进行对比.利用测井曲线连续性中的突变性和突变组合性规律,对它们进行对比,发现效果显著,为利用地质模型难以精确对比的龙潭组的三层主要煤层,开辟了对比的新思路,为该区煤层开发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机器听觉领域中,语音信号处理与识别早已成为一个传统的研究热点;随着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音频与音乐信号分析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乐器识别是音乐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基于声学特征的识别,近年来,在该领域有众多研究成果出现。文章对十多年来在基于声学特征的乐器识别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乐器识别技术常用的声学特征和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FAST团队在京举行发布会表示,"中国天眼"探测到优质脉冲星候选体达数十个,其中目前已通过系统认证的脉冲星达6颗。它时强时弱、若隐若现,仿佛穿越亘古蛮荒而来;它源自茫茫宇宙深处,是名副其实的"天籁之音"。它就是根据脉冲星信号振幅转换为声音后制作的一段音乐,蕴含着等待破解的宇宙之谜,深邃而神秘。这段神秘"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