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禾成 《青年科学》2010,(3):20-20
提示:据有关媒体报道,纳斯卡文明以纵横秘鲁沙漠的“纳斯卡线条”而闻名,但关于神秘的纳斯卡文明如何消失,以及纳斯卡线条如何制造,一直是萦绕在科学家心中的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2.
正鸟岛被称为秘鲁的"小加拉帕戈斯",沙漠、峭壁、海洋、嶙峋的大小礁石岛屿,形成了荒芜却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致。远看静无一物,近看不计其数的海鸟正在岩石上栖息,密密麻麻。秘鲁,神秘现象无所不在。航拍纳斯卡线条的第二天,我来到皮斯科附近的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Reserva Nacional de Paracas),没想到去往著名的鸟岛(Islas Ballestas)途中,又目睹了另一处"圣迹":烛台地画(El Candelabro),正指向160公里外的纳斯卡线条,据说它们之间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3.
正上世纪30年代,一个惊天发现轰动世界,秘鲁南部的荒原之上竟然存在着世界最大的"地画"。如今我终于有机会飞临这片荒漠,像诸神一样俯瞰这神秘炫奇的纳斯卡线条。一个晴朗的上午,我坐在Pisco Airport机场候机室外的长凳上,感受着这片干燥地区强烈的阳光。距离起飞还要一个小时,我随手拿起机场人员给我的一份飞行示意图,上面的十几个几何线条组成的图案便是著名的"纳斯卡线条"(Nazca Lines),也是此次飞行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4.
《奇闻怪事》2012,(12):34-35
如果你有机会乘坐飞机飞临位于秘鲁南部安第斯山脉的高原古城纳斯卡一带,一定会被眼前出现的一幕壮丽场景所震撼:在纳斯卡山谷的荒漠中布满了长度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宽窄不一的巨大线条。它们以直线和箭头形线条为主,也有三角形、长方形、菱形、梯形、螺旋形等几何图形,以及栩栩如生的蜥蜴、蜘蛛、卷尾猴、老鹰、  相似文献   

5.
纳斯卡猜想 古代的纳斯卡先民为什么要制作这些图案?一个流行的猜测是,这是给外星飞船用的跑道。  相似文献   

6.
博闻     
《创新科技》2012,(4):56-57
<正>盘点那些可以拯救地球的科幻工程人类喜欢修建工程,在地球表面竖起一些庞大的建筑物,证明曾有这么一群拇指大的小人在此生存,这是我们在茫茫宇宙中留下一丝痕迹的办法之一。所以,当经济衰退或者一波又一波的环境危机袭来时,除了不断建造,我们还能做什么呢?这里列出的几个巨型工程项目,有的挺真实,有的非常科幻,也许它们可以帮助人类走出未来的经济和环境危机。沙漠绿洲网日本的清水建设株式会社提出了一项设计提案,在沙漠上建立一个相互连接的人工海水湖网络,其中每个湖上修有一个人工岛,用来进行农业耕种和城市建设。理论上说,人工湖会降低岛上空的气温,让这些土地变得适合用淡化的海水耕种,而附  相似文献   

7.
如果乘飞机从秘鲁南部的"纳斯卡荒原"经过并从高空向下俯瞰,你将会惊异地发现,荒原上镶刻着一幅幅绵亘无垠的奇异巨型图画。这些雕刻精美的史前巨画从何而来?它包含着什么寓意?  相似文献   

8.
侃侃  建国 《世界博览》2023,(13):74-83
<正>即使在极其炎热的地方,依然有人类文明或有意或无意中留下的痕迹。炎炎夏日,很多人希望找个凉快的地方消夏避暑,但也有一些人却向热而行,在高温爆表的地方为夏日之行再添一把火。廷巴克图:被风沙包裹的明珠高温、干旱、不毛之地,说起这些词,人们最先想到的应该是沙漠,一望无际的沙海中,阳光和流沙不知道吞噬了多少生命。而提起沙漠,人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横贯非洲北部,全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这片巨大的沙漠面积相当于美国,气候条件恶劣,被认为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世界上最有名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沙漠及第三大荒漠(仅次于南、北极),大到可以塞进两百六十一个台湾,可这里却养活不了太多人,只能喂养一个台北市的人口,因为这里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干湿撒哈拉"撒哈拉"一词的原意是沙漠,虽然名叫"沙"漠,实际上撒哈拉沙漠绝大部分是岩石覆盖的荒漠,只有较小部分由沙丘覆盖。最近一次的冰河期间,撒哈拉沙漠的范围比现在更加广大,向南超过了今天的沙漠边界。冰河期的低温,使接近赤道的  相似文献   

10.
二、初到沙漠(中) 7 6月21日早晨8点,我们分到北区的9个人整装待发。夜里刮起的狂风依然在城外的旷野上怒吼,沙漠的早晨便充满舒心的凉意。被酷热烤炙了一天的阿拉伯人,此刻正充分利用早晨的这段凉爽酣睡着,大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我们9个人站在这样一个早晨里,等待着分赴大漠深处的那些未知的岗位。要分别了,没有人大声讲话,也没有人开玩笑,大家看起来似乎都有些沉重。我们互道珍重。军人不是一种轻易动感情的职业,但就我个人而言,6月21日早晨在Lakoura旅馆门前同战友们的告别,却成为我记忆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最动感情的时刻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文化播报     
<正>美国现巨型人工沙漠怪圈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黑石沙漠地区近日出现一个独特的怪圈,总周长超过九英里(约14.5公里)。这幅作品面积相当于曼哈顿。怪圈大到能容纳176个温布利体育场,大圈中包含1000多个单独的圆圈,可谓"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12.
沙丘探奇     
"那是个黄黄的世界,那是个使我忘食废寝的世界……沿途如同女人酮体的绵延沙丘,落日余辉,干燥的风……"三毛描绘沙漠情境的文字我们耳熟能详。沙漠的独特景观对我们来说的确充满了神秘色彩和诗情画意,沙漠也是我们向往的地方。地球上陆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 作为绘画艺术,离不开线,线尤能体现中国画的特色与精神。在油画艺术造型中,线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仅就线语言在油画造型中的作用,阐述如下:作为形的基础框架的线条,长期以来成为人类用以观察和描写自然界的一种方法。但我们知道自然界许多形体本身不存在着固定的线语言。我们解释为一种线条的东西,实际上是指在  相似文献   

14.
健钧  南迪 《世界博览》2023,(3):86-91
<正>也许你并不了解他是谁,但是说到那幅价值4.57亿元的“6行圆圈”你一定见过。赛·托姆布雷的作品神秘莫测,看似潦草的线条游走于历史之间,是待破解的谜。在所有关于当代艺术的讨论中,抽象一词的提及度总是很高。色块、线条、涂鸦式的笔迹,这些抽象艺术的形式总让人产生无以名状的倾心,或是同等程度的厌恶。一大块画布上什么也不画,就只画了一条长长的直线;或是各种黑色、黄色、白色的油漆点看似随意地铺满了画布;或是一大堆红褐色的钢铁,像野草一样从地面上长起来。抽象艺术让人看不懂,这些作品似乎连孩童也能做出来,难道是艺术家在嘲笑这个世界吗?  相似文献   

15.
马鸣  赵序茅 《大自然》2014,(6):20-22
<正>广袤的沙漠常年干旱,植被稀少,通常被形容为生命禁区。可是野生动物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它们依靠独特的生存策略,实现了人类眼中一个又一个沙漠生存奇迹。地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什么是荒漠、戈壁与沙漠在我国,对荒漠或沙漠的认识及记载历史悠久,如2000多年前的《禹贡》一书中有"西被流沙(即沙漠)"的记载;《汉书·地理志》也有"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述。白龙堆即今天新疆罗布泊的风蚀雅丹地貌,属于极端干旱地区。也就是说,古人早就注意到了沙漠这一特殊自然地带。然而,时至今日人们经常将"沙漠"与"荒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
《少儿科技》2010,(5):35-35
<正>地球实在太小了,以至于我们称呼它为"地球村"。然而,在这个村中仍然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例如……会"走"的巨石一片可怕的静寂中,巨大的石块似乎自己长了腿一样,在茫茫的沙漠上滑行着……这一切令人匪夷所思,然而却是真实存在的。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内华达州相毗连的群山之中,有一条特大的"死亡谷"。死亡谷是  相似文献   

17.
<正>研究人员已经查明地球上最干旱的地点是阿塔卡马沙漠,这个位于智利的沙漠已经被确认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而且研究人员还在这个地方找到了生命存在的证据,这一发现对寻找火星生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它们真顽强     
正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南北长约1000千米,年降雨量可低至8毫米,被称为世界的"干极"。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里的地表形成一层硬壳盐,人们因此认为那里是地球上最干燥、最不宜居的地方。科学家却在阿塔卡马沙漠里发现了一个顽强的细菌群落,并将进一步研究这种细菌。3年间,他们从沙漠的8个地  相似文献   

19.
一千七百年前,突如其来的气候灾难使神秘的纳斯卡古文明毁于一旦。如今。在秘鲁南部。代表壮观的纳斯卡古文明的被埋没的城市、织物和祭祀品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曾经发现这个一度消失的神秘世界的考古学家向读者讲述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20.
二、初到沙漠(下) 10 6月22日,一大早我们就在斯玛拉支队接受训练。受训的方式就是随老观察员一起出巡,亲身经历一次巡逻,熟悉沙漠驾驶、电台通联、GPS的定位和导航、同当地驻军的会晤程序等观察员业务。这天带领我们去巡逻的是一位法国少校,另外两位巡逻队员是一位埃及上尉,另一位是委内瑞拉少校,再加上我们四个中国人,一共是六人。巡逻开始前,法国少校做了情况介绍和分工,我们便分头去准备。我们四个人跟着埃及人和委内瑞拉人来到楼前的停车场。只见埃及人走到一辆插有联合国旗的越野车前,打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