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析对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展模式、发展程度、发展阶段、发展效应,发展速度5个方面得出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基本判断:中国是一个低度城镇化的国家,国家的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中国的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中国城镇化水平滞后制约经济发展;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以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为宜。  相似文献   

2.
<正>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日前表示,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不是搞房地产,城镇化一定要与农业现代化结合。朱之鑫表示,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来看,城镇化都是客观的发展方向,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最关键的是要走得稳、走得准、走得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朱之鑫表示,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3.
典型国家城镇化模式比较及借鉴,认为各国城镇化是将自身比较优势与全球分工结合的过程.新时期中国城镇化进程所面临的环境主要是传统的城镇化动力正在减弱,金融危机加速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以及面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约束等等。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城镇化主体转向流动农民工、城镇化由东部拉动转向以中西部拉动为主、以农村土地为栽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转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等等。,当今,中国的城镇化形成了城市群模式、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模式以及就地城镇化模式,分析三种模式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取向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均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这将对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区域发展带来极为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分别是面向国际和国内视野的着力转型升级的新倡议和新战略,两者之间如何形成互动和融合发展是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和当前若干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带一路”对新型城镇化的可能影响,以及新型城镇化对“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作用;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几个重要议题,包括:时代背景与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全球城镇体系变化格局及其新发展,“一带一路”的空间路线图设计,与周边国家六大走廊的城镇网络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参与“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节点城市和门户城市等遴选与方案设计,以及注意推动国际合作中的风险防范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正>城镇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城镇化进程既是当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各地区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构性问题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城镇化规律,确立科学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行动框架。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差距还很大,城镇化是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这已成社会各界共识。要能够不断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来吸纳就业发挥人口聚集功能,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必须要有系统谋划和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7.
从十八大看今后信息化工作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下称"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即"新四化"。同步发展的"新四化"中,信息化是新增的内容,这表明信息化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的迅猛发展促使中国在配网及用电侧大量发展微电网,预计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微电网将会有井喷式发展。而每个微电网中必须备有一套容量足够的、无二次污染、具有长寿命周期的储能单元。这对提高国家新能源的利用率,大幅降低CO2及所有可吸入悬浮颗粒物的排放具有重大意义。这种与中国城镇化进程配套的创新型储能技术的推广应是对建设宜居城镇和蓝天国家所不可缺失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镇化的探索和实践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创举,健康有序的城镇化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尤其是能为中欧合作开辟新平台,注入新动力。一方面,中国能够借鉴欧洲发达国家城镇化历程的积极经验,学习其先进技术,推动自身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意味着巨大的内需,为中欧贸易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当然,在学习西方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中国应当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河南城镇化也将步入新型城镇化道路和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新时期,为促进河南城镇化健康发展,提出如下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机制;二是探索建立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城镇化健康发展投融资机制;四是探索建立城乡利益平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科技智囊》2014,(2):8-14
<正>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这次会议集中全党智慧和力量,从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高度,科学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了推  相似文献   

12.
从人口流动差异角度探究其对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并利用全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流动对东部和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起阻碍作用。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东部地区人口流入规模减小,人口流动对城镇化的影响由促进作用变为阻碍作用;中西部地区人口流出持续扩大,但人口流动对城镇化发展的负面影响减弱;民族地区人口流入规模增大,人口流动对城镇化影响由阻碍作用变为促进作用。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区域城镇化均衡发展是中国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动力,东部地区依靠人口流入推动其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减弱,城镇化建设应更多注重本地区农村居民市民化和城镇化的质量上;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减小人口流出规模有利于提升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持续性;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开放对于提升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新西化"发展战略,前所未有地强调了信息化的地位与作用,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信息化是实现国家兴旺、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已成为中国未来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从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城际轨道交通和公路的建设、消费结构升级一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的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多元化筹集资金方式等方面浅析银行资金切入的可行性。同时根据区域城镇化规划导向,紧贴国家对区域城镇化发展的规划战略,不断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规划管理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探索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规划管理发展道路,对于国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从规划管理体系的形成、规划编审管理的完善、规划法律体系的构建、空间规划的协同发展、规划管理的信息化5个维度,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城市规划管理的现代化进程;立足当下中国式现代化需求,面向未来城镇化发展特征,阐述了中国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发展的人本化、生态化、协同化、精细化、智慧化5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山东省信息化发展迅猛,但是由于特定的生活经济条件和历史原因,山东省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发展滞后;国内外的发展经验都表明,信息化与城镇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用信息化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城镇化推进信息化发展,这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乃至不断提高国家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钊明 《科技智囊》2013,(10):22-2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走过了迅猛发展的20年。截至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依据国际经验,未来20年中国仍处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转型,国家对城镇化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未来中国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战略目标,明确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总体要求,对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功能等问题进行了重点部署,为中国未来的城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新型城镇化规划布局的实施,地质灾害风险格局将发生新的改变。结合国际社会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从推动科技创新、创新调查评价、强化风险管理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质增效,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减缓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质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9.
鲁瑛 《孝感学院学报》2004,24(1):126-128
人口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城镇化道路的突出特点和现实选择。孝昌县小城镇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改善和提高小城镇的综合功能,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未来数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向前发展的新动力,河南作为中国拥有最多农村人口的省份也希望在政策的春风下能够加快节奏推动城镇化的进程。文章基于河南省城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提出了经济文化双向提升城镇化水平的对策;另外,基于城镇布局不舍理,也通过分析得出一系列积极调整城镇化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