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崇祯历书>最早引入了第谷的蒙气差修正,改变了我国天文观测不考虑蒙气差影响的状况.<历象考成后编>中进一步引入了卡西尼蒙气差理论和新的蒙气差表,这份蒙气差表为当时学者根据卡西尼理论计算所得.卡西尼蒙气差表比第谷之表有更高的精度,它的引入是中国在蒙气差的认识和修正方面的又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2.
《交食表》是《崇祯历书》交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于实际推算的直接基础。本文对《交食表》进行了综合考察,将各算表分成三种类型,并结合《崇祯历书》所介绍的相关模型、数据及其他材料,分析了不同类型算表的算法,发现了一些错误和矛盾。通过分析“视半径表”,发现传教士计算日月视半径的方法其实是第谷算法的近似简化,地影半径的算法则取自隆格蒙塔努斯《丹麦天文学》。就《交食表》本身而言,算法与算表的数据基本相互吻合;与《崇祯历书》其他部分相比,《交食表》虽存在不一致之处,但对交食推算结果并无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明末基于欧洲天文学编纂的《崇祯历书》中,交食算法非常重要且又比较复杂,是后来清初学者研习西法时的重要内容。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崇祯历书》交食算法中的迭代运算为切入点,对清初学习西法的代表学者之一——王锡阐关于西法的理解和改动进行了讨论和研究。首先,对《崇祯历书》在求解实朔望和日食食甚过程中的迭代运算进行了分析,发现相关算法来自第谷的《新编天文学初阶》,但传教士为了降低推算的复杂程度,对后者进行了少许改动。其次,通过与《晓庵新法》进行深入比较和分析,发现王锡阐不仅对《崇祯历书》交食算法原有的两处迭代运算进行了改订,而且将迭代运算推广应用到对食甚前后时刻,即初亏、复圆等时刻的求解中。虽然王锡阐对《崇祯历书》交食算法中迭代运算的改订和发展在当时没有被广泛接受和采纳,但其在日食初亏和复圆计算中的一些思路还是对后来的官方历法——《御制历象考成》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方的地心体系(包括第谷的体系)基本上对太阳用了“简单偏心圆模型”.关于西方天文学的早期中国官方著作中。《新法算书》对太阳用了“简单偏心圆模型”,但是《历象考成》对太阳用了与“‘对点’模型”一样结果的“双‘本轮’模型”.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光肥影瘦”的提出起因和理论基础.认为“光肥影瘦”理论针对《乾坤体义》中的数理逻辑矛盾,是在蒙气差理论,特别是在《崇祯历书》“蒙气径差”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传统自然哲学而构建的;《历象考成》中的“光分修正”并非源自方以智的“光肥影瘦”理论.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之际,太阳视差传入中国,并被积极引入官方历法。从《崇祯历书》到《历象考成后编》均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理与修正,理论层面上已经与西方相差不远,但由于中国天文学以实用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仅将其作为历法计算的重要参数,未能产生类似于西方的影响。通过对比几部官方历法中太阳视差的相关记述,研究清代历算家对该项知识的3次主要修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清代历算家对太阳视差的认识程度以及科学诉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历象考成后编》中求解刻卜勒方程以计算日月中心差的方法的来源及其精度,同时对书中日月理论的总体精度进行分析,发现:书中用于太阳和月亮中心差计算的方法分别是薄利奥和卡西尼方法的简化版本。前一种方法用于太阳中心差计算时可以把最大误差控制在1角秒之内,而后一种方法用于月亮中心差计算的最大误差也不会超过11角秒。尽管从现代观点来看这两种方法并不是当时的最佳选择,但是,相对于书中日月理论的总体精度水平而言,该书编者的选择还是相当明智的。由于书中吸收了自刻卜勒到牛顿时代西方日月理论发展中诸如此类的重要成果,清代日月位置计算的精度实现了一次飞跃:与《历象考成》中的理论相比,该书日行理论的精度提高了10倍以上,月行理论在月黄经的计算方面精度提高了4倍以上,在黄纬计算方面精度则提高了将近10倍,从而为清代交食预报精度的提高奠定了直接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崇祯七年(1634年)三月发生了一次大食分日食,因处于明末历法改革及《崇祯历书》编修的关键时期,这为检验西洋新法与传统中国历法的疏密提供了重要机会。通过韩国奎章阁藏明刻本《崇祯历书》中的《古今交食考》和《治历缘起》等资料,发现此次日食的记载在入清后曾遭到传教士的人为删除,其背后隐藏了新法在此次日食推算中不及传统历法这一事实,其目的是为了掩饰西法曾经的过失,显示其一贯的优长。并且此次交食记录的删改不是独立的个案,类似现象曾多次发生。由此可知,西洋新法"与天密合"的现象并非完全因其推算精密,其中与传教士在其著作中有意突出对新法有利、隐瞒对新法不利的证据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晓庵新法》日、月、五星的运动模型,并详细地介绍了计算月亮行定差的具体过程;说明了日本学者宫岛一彦复原的模型与本文模型的等价性.考证了上海图书馆所藏16册署名“晓庵氏”著之《西洋新法历书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作为17世纪中国历法改革的学术基础,《崇祯历书》的编译在17世纪西学东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乃至周边国家的天文历法和数学发展影响深远,它是汉译西方科技典籍中内容最为丰富、影响最为广泛、作用最为巨大的一套学术著作。《崇祯历书》国际会议的主题是“《崇祯历书》——交流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