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苏南山丘区铜山林场低质低效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过程、形成原因和功能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建立综合等级判别函数,将低质低效杉木林分划分为3个等级:第Ⅰ类为生长较好的正常林分,第Ⅲ类为极低质低效型林分,第Ⅱ类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低质杉木林以低质型、生长潜力型和综合低质低效型为主。在分析质效因子各等级林分生长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划分杉木低质低效林的技术参数标准,在Arcview支持下使低质低效林的分类结果可视化,时空特征清晰可见,克服了传统分类方法的空间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以福建省延平区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的支持下探讨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程度差异显著,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率的顺序为:园地〉耕地〉林地〉草地,尤其是林地中的疏林地、园地中的茶园和耕地中的旱地土壤侵蚀程度尤为严重。文中还提出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的具体对策,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以红壤丘陵区典型区域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侵蚀背景下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主要体现在表层土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而在表层以下的土壤中没有显著性差异;2)土地利用方式对不同侵蚀部位活性有机碳影响较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侵蚀部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性明显高于沉积部位;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活性有机碳的垂向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表层活性有机碳含量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丘陵区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磷的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素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限制营养元素,农地磷肥过量施入造成的磷流失导致水污染问题引起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本研究主要针对紫色土集中分布的四川盆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农业非点源污染显著等特点,采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地、坡耕地)下的典型酸性、中性及石灰性紫色土,开展磷素等温吸附解吸热力学实验,并结合Langmuir模型研究了不同类型紫色土对磷素的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土林地土壤磷素最大吸附量(Qm)及磷吸附缓冲容量(MBC)高于同类型紫色土农地土壤;林地土壤生物有效磷含量低于农地;农地磷素释放风险高于林地.相较中性及石灰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磷素最大吸附量、吸附缓冲容量低,但磷素解吸能力较高,表明酸性紫色土磷素释放风险较大.多重相关分析表明,尽管不同类型紫色土pH、有机质、土壤质地等因素对磷素吸附解吸并无单一的显著影响,从而无法针对所有3种土壤找出其影响磷素吸附解吸的共性因素,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pH、土壤质地及土壤总磷含量对磷素吸附解吸特性仍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形理论的福州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为例,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分形理论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福州市1988年的TM和2004年的ASTER影像进行解译,然后利用分形模型,计算出1988年和2004年各个地类的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具有分形结构,其中耕地、林地形态复杂程度上升,建设用地形状趋向简单化;水域一直比较稳定,耕地和林地稳定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建设用地稳定性从1988年的最不稳定变化到2004年的最稳定.  相似文献   

6.
根据泉州市的土地利用综合状况,选取14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泉州市进行土地利用综合评价,运用系统聚类将结果分为4个片区,并应用Arc GIS技术绘制泉州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图.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功能区,分析其土地利用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为今后泉州市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城市土地利用热环境效应研究主要以统计分析方法为主,无法从本质上反映城市土地利用与热环境在空间上的内部关联性.该文引入分形理论方法,构建了半径维数,定量描述从热岛效应中心向四周低温辐射过程中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并以武汉市为例展开案例研究.从分析结果来看,武汉市农用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半径维数从大到小分别是2.343,2.333,2.218,2.304和1.715,说明建设用地对城市热环境表现为正效应,林地、农用地及水域表现为负效应,未利用地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半径维数能够有效区分各种土地利用在空间结构上对热环境效应的聚集或缓解的作用效果,可以科学地指导政府部门通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手段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范围与程度.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数据在不同尺度下的精度损失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大部分土地利用数据都是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下测得的,要想对不同尺度下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就首先需要进行尺度转换。当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尺度转换时,各种地类都会存在相应的精度损失。以广州市海珠区2005年比例尺分别为1:2000,1∶5000和1∶10000的土地利用数据为例,对土地利用数据在不同尺度下的精度损失模型进行了研究,这将有助于科学地分析空间尺度转换过程中对空间数据所产生的误差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径流及磷流失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失的大量泥沙和径流不仅造成当地土地生产力下降,而且加速下游水体的富营养化.研究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7月份是泥沙和径流流失的敏感期,也是径流中磷流失的敏感期.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径流中磷的流失主要决定于敏感期的一两次降雨,其流失总量由径流中磷的含量决定,与径流量的关系不明显.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农田流失泥沙和径流最多.坡位影响农田产沙量和径流量.农田中径流量和径流中流失的磷存在一个坡度临界值.  相似文献   

10.
以惠州市某区2005年比例尺分别为1:2000,1:5000和1:10000的土地利用数据为例,对土地利用数据在不同尺度下的精度损失模型进行了研究,这将有助于科学地分析空间尺度转换过程中对空间数据所产生的误差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苏北海堤主要防护林类型防蚀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苏北海堤主要防护林防蚀能力得出:柳杉林土壤侵蚀量〈水杉林〈刺槐林〈无林区,年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922.2888t/km^2.a、1231.1822t/km^2.a和2608.4538t/km^h2.a无林区属于土壤侵蚀量占全年土壤侵量的80.5%,有林地占90%左右,表明雨量较大,尤其是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往往引起的较为土壤侵量的80.5%,有林地占90%左右,表明雨量较大,尤其是大暴雨和犊在暴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新洲县东部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成因,阐述了该区土壤侵蚀形式、程度和分布的特点,并应用实地观测资料推导了土壤流失预测方程和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研究,从而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这在鄂东大别山南麓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特征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彭琴  林昌虎  何腾兵 《贵州科学》2006,24(3):66-70,80
贵州喀斯特山区是我国水土流失以及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高达40%以上,由于贵州特殊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环境、以及人口压力过大,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水土流失以及土地石漠化已成为贵州省生态环境中最突出的问题.自1980年以来贵州广大科技工作者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使局部地区得到改善,但总体不容乐观.本文在总结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因地制宜,提出经济、有效、合理的适宜贵州喀斯特地区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貌条件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控制水土流失的方式、强度及演化过程。本文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地貌各形体要素特征、形体要素组合特征、垂直组合结构等方面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黔中退化喀斯特植被区,选择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地段建立径流场进行野外测定,结合室内实验分析,对试验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0~15cm和15~30cm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持水性及土壤抗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明显,相同土层深度,土壤容重为草本群落阶段>灌丛灌木阶段>乔林阶段,孔隙度为乔林阶段>灌丛灌木阶段>草本群落阶段;土壤自然含水量呈规律性变化:乔林阶段和灌丛阶段自然含水量与草坡阶段之比,0~15cm土层中分别是1.39和1.07,15~30cm土层中分别是1.30、1.04;土壤蓄水能力提高,非毛管持水率为乔林阶段>灌丛阶段>草坡阶段;土壤保土能力提高,相同土层深度、相同时段内,土粒的崩解速度为草坡阶段>灌丛阶段>乔林阶段。因此,退化植被恢复可显著提高其蓄水保土功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冀东地区主要高产土壤———褐土的有机质适宜范围、土壤有机质矿化率、9种有机肥 (物 )料的腐殖化系数及主要栽培作物的根茬残留率。结果表明 ,冀东地区小麦、玉米合计产量 1 35 0 0~ 1 5 0 0 0kg/hm2 的高产农田有机质适宜范围 1 2~ 2 0g·kg-1,有机质矿化率 2 5 8%~ 3 92 % ,9种有机肥 (物 )料腐殖化系数1 4 1 5 %~ 6 0 83% ,小麦、玉米根茬残留率 1 7 8%~ 2 5 2 % ,据此确定了保持土壤有机质平衡及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所需有机肥 (物 )料用量 ,实现了该区土壤有机质的定量调控  相似文献   

17.
树木元素富集与树种及土壤类型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富集系数研究了相同土壤类型上生长的不同树种,不同土壤类型上生长的同一树种,及不同土壤类型上生长的不同树种对18种元素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黄棕壤上生长的悬铃木对元素P的富集系数最大,而马尾松对元素Cd的富集系数最大;对于生长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马尾松,则由于土壤本身偏酸性而造成黄棕壤和红壤上生长的马尾松对大部分元素有较高的富集系数;从不同土壤类型上生长的不同树种对元素的富集系数来看,元素P的差异最大,红壤、黄棕壤上生长的马尾松对元素Cd的富集系数远远大于其它土壤类型上生长的各树种(本文所讨论范围内),过渡元素及原子序数较大的Ba、Pb两个元素的富集系数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磁场处理条件与水的表面张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实验测得了水的表面张力与磁处理条件的关系,得到了自来水和去离子水的最佳磁处理条件是在0.2 ̄0.3T(特斯拉)之间,指出实际运用磁处理水时,磁场不必太高,否则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9.
水旱轮作条件下免耕农田土壤动物群落与施肥措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揭示了江苏省武进县免耕农田土壤动物主要有弹尾目、线虫、蜱螨目、鞘翅目、双翅目、寡毛纲、蜘蛛目及半翅目8大类群,其数量分别受施肥措施,旱田或水田状态及组成土壤动物群落的类群等3个因素影响,同时还受到施肥措施与组成类群之交互作用的影响。各试验田块土壤动物群落间相关性在旱田或水田条件下,各处理间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旱田与水田之间的各试验田相关性多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施肥及水旱轮作等措施,可以有针对性地使某些土壤动物类群增加或减少。  相似文献   

20.
该文论述了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认为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起着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1)大范围的新构造运动导致黄土高原地区多暴雨,有处于地表土壤的侵蚀,(2)新构造运动抬升,导臻地区侵蚀基准面下降,新构造运动上升与沉降交汇处的地形变带、断裂活动带、地震破碎带,地表土岩体不稳定,地表降水大量下渗,为重力和流水蚀创了条件(3)新构造运动的形式、类型制约地形的发育演化,控制着水土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