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2016年4月29日,笔者参加了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和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在钓鱼台国宾馆主办的"首届中日韩公共外交论坛暨2016年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到会致词,三国前政要、外交官、著名学者、社会名流等聚集一堂,深入研讨中日韩三国合作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会议透出的信息可以使人感受到中日韩三国进一步合作的浓浓春意。笔者深感:建设"东北亚经济走廊"势在必行。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推行的过程中,东北亚区域  相似文献   

2.
正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日韩三国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而中日钓鱼岛争端和日韩独岛/竹岛争议已成热点,稍有风吹草动,必会出现在三国媒体的显赫位置,加之美国与其盟友在东北亚的海上军演加剧了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因而在不少国家看来,中日韩三国在海洋问题上各怀心思,难有合作。然而,就在今年上半年,中日韩三国启动了北极合作谈判机制。4月28日,三国间第一轮北极事务高级别对  相似文献   

3.
帷幕拉开:三国学者谈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日韩三国已开始探讨促进三国经济合作的各种设想,三国经济合作的帷幕已经拉开。本文介绍的是中日韩三国的部分学者在一次研讨会上的有关观点。谨慎的日本积极的韩国三国学者都认为有必要建立中日韩经济合作组织或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但是态度有所不同。日方态度谨慎。究其原因,一是担心中国不会响应。日方学者坦言,“中国眼下正把全部精  相似文献   

4.
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为核心和先导的东北亚合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印尼巴厘岛《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的签署之后,东北亚合作的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加强东北亚各国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亚太区域内各国经济的发展,促成亚太地区经济进一步崛起,还会化解东北亚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东北亚的合作应当加强信任、走制度化的合作道路,创设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为核心和先导的东北亚合作模式.以次区域合作先行的模式来带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能源安全问题是东北亚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目前的形势表明,能源正在成为东北亚各国关系和区域安全方面的新热点,它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成为诱发东北亚国家间争夺的导火索,也可能成为促进东北亚国家合作的突破口。东北亚能源需求上升从能源需求角度看,中日韩三国能源需求对外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地区的概念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指亚洲的东北部地区.这样就包括了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地区、蒙古、朝鲜、韩国和日本共6个国家,其中,俄罗斯、中国都以部分地区入围“东北亚”地域概念。另一种是指东亚的北部地区。如果按“东亚”来划界,那么显然不包括俄罗斯。因为俄罗斯传统上届于欧洲国家,尽管它横跨欧亚两大洲。这样,“东北亚”概念就只包括中、日、蒙、朝、韩5个国家。这也可以认为是以国家来定位的一种概念。虽然从广义上讲,东北亚合作不能缺少俄罗斯的参与,但如果把东北亚看作是东亚的一部分,那么从现有的东亚合作机制来看,还没有包括俄罗斯。这里所说的“现有的东亚合作机制”就是指10+3框架,即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组成的中央政府一级的合作机制。朝鲜、蒙古作为东亚国家,只要它们有意愿,随时可以加入这一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各类经济一体化组织纷纷建立,形成了一次区域集团化的新浪潮。在此背景下,东北亚的中日韩三国依托黄海建立空间联系,并环绕黄海地区构成了一个合作圈层,即"环黄海经济圈",具体包括韩国釜山、仁川、蔚山,日本北九州、下关、福冈以及我国的天津、大连、烟台和青岛十个会员城市。  相似文献   

8.
正朝鲜似乎成了一块被人遗忘的角落。"一带一路"战略在周边独缺东北亚一块,形成了缺口和断裂。朝鲜是中国在东北亚推行"一带一路"战略的必经之道。中日韩三国合作已建立起以领导人为核心、20个部长级会议和60多个工作层机制为支撑的机制,却没有包括朝鲜。涉及东亚区域合作机制的"10+3"、亚欧会议、东亚峰会、APEC等等,也都没有邀请朝鲜参与。然而,朝鲜在地域上是东北亚的核心地区国家,在政  相似文献   

9.
<正>11月1日下午,第六次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在首尔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韩国总统朴槿惠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会议。会议由朴槿惠主持。三国领导人对中日韩合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并就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看法。李克强表示,中日韩是陆海邻国,同属东亚文化圈,也是东亚三大经济体,对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日本和韩国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经济体,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中都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三国经济总量占东亚的90%以上,占全球的份额约为23%;人口总数达15.4亿,占东亚人口的3/4,占全球的份额约为21%。可见,三国经济合作拥有巨大的潜力。但与世界上很多地区相比,中日韩经济合作进展相对较慢。在当前三国经济面临各种挑战以及国际经济  相似文献   

11.
日本大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泄漏危机极大地震动了全球,对俄日能源合作也产生了一系列连带影响。俄日的能源合作紧系东北亚安全局势,同时也关乎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态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东亚区域合作和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合作机制的建立得到了东亚各国的普遍重视。以东盟和中日韩三国为代表的“10+3”框架是当前东亚范围内最广泛和最深入的机制形式。中国积极参与了同东盟各国和中日韩之间的各种对话和合作.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安全利益,促进了东亚的繁荣和稳定,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威望和国际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东亚区域合作和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亚的区域科技合作也已经受到了各国的重视,提上了各国领导人的重要日程。“10+3”领导人会议明确了进行东亚科技合作的政治意愿和共识.各国开始着手进行相关机制的研究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5月8日,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将访问日本,并参加5月9日在那里召开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这对中日韩三国合作机制来说,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12年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后,三国领导人年度会议被搁置,仅在2015年11月举行了一次。因此,此次东京会议能否成功举行,已不再是简单地检验三国领导人年度会议机制是否能够重回常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李瑞 《科技资讯》2009,(24):128-128
中国和俄罗斯劳务合作如今已成为中俄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向俄派遣劳务人员不仅缓解了俄劳动力短缺的压力,还带动了俄地区经济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中俄之间的劳务合作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5.
正欧亚国家是指目前的独联体成员国或曾经加入过该组织的国家,包括俄罗斯、中亚五国、南高加索三国和地处东欧的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该地区国家与"一带一路"建设关系密切:哈萨克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首倡之地;欧亚国家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该地区"一带一路"的早期成果最多、最实,具有示范意义;中、俄两国领导人通过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声明,拓展了双方合作倡议协调的领域和空间。目前,欧亚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寻求与中国实现中长期战略规划的相互对接,并不断搭建新的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6.
文化播报     
正"庆祝中日韩合作二十周年"研讨会在京举行今年是中日韩合作启动20周年。2019年4月12日,由外交学院主办、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协办的"庆祝中日韩合作二十周年"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来自中日韩三国的官员、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近80人与会。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主持了会议的开幕式。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日韩合作20周年,20年来,在三方共同努力下,中日韩合作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东博会的主体活动之一,以“高新技术产业合作与发展”为主题的东北亚科技发展高层论坛于2005年9月21日举行.与会者分别介绍了本国(本地区)在东北亚区域科技经济合作的现状.并对未来加强东北亚区域各国(地区)科技合作进行了展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正东北亚区域六国(中国、俄罗斯、蒙古国、朝鲜、韩国、日本)的经济体量,约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速的区域之一。东北亚地区合作拥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各国都有开展区域合作的强烈愿望,地区经济存在一定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但东北亚地区安全环境动荡复杂、政治互信不够,导致区域合作进程缓慢。中俄同为东北亚域内大国,在此区域都有维护安全稳定、提升合作水平、促进地区发展繁荣的强烈意愿。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区域合作也因其供应链相对缩短受到地区国家青睐,给东北亚区域合作带来新机遇。  相似文献   

19.
正"金特会"及朝美联合声明对于东北亚安全格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不可谓不大,冷战以来长期损害东北亚安全的朝鲜半岛问题有望改观。目前签署的协议还存在很大的脆弱性,半岛重返恶性循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要使和平、合作、稳定、发展在朝鲜半岛真正取代战争、分裂、冲突、动荡,仍然需要相关各方相向而行,付出艰苦努力。然而,春天可能即将来临的喜讯还是给东北亚地区合作带来了推动和期待。同时,中日韩三国关系也出现了积极可喜的变化。5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建设的深入,3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3国间技术的差距和要素禀赋的差异使得高技术产业有从日韩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数据研究发现,伴随着产业转移而来的是较高的技术溢出系数,充分利用技术溢出效应将有效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并拉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