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车来了     
在2014年"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极具土豪范儿的"拼钱大战"被叫停后,专车服务成为各大打车软件的又一新战场。然而,专车服务似乎在中国有点水土不服:自2015年1月以来,已经有近十个城市叫停了专车服务。值得庆幸的是,交通运输部于2014年11月27日、2015年1月8日两度表明态度,对专车业务将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管理"的原则,鼓励和包容市场创新。当前各类"专车"软件将租赁汽车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并  相似文献   

2.
突然间,专车火了,朋友圈里满是各种"晒"豪华专车和专车红包的图片,让人眼花缭乱。而在线下,有关各大专车软件是否等于黑车的争议却正在持续发酵。确实,自2014年8月各大专车软件纷纷上线之后,在满足细分市场消费者需求、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表现得让人眼前一亮。但作为新生事物,专车在个性化服务和市场运营中都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和安全隐患。在专车高端、个性化定制服务的背后,越来越多的人对专车营运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有营运执照等方面存有不同看法。专车,正遭遇着法律壁垒。  相似文献   

3.
悄然间,各大打车软件都上线了名为"专车"的功能,更高档的车辆、更人性化的服务,似乎一切都很美。然而,专车服务自上线以来却一直处于灰色地带。据《新华网》报道,仅上海"滴滴专车"平台上,就至少有3000辆专车正在运营。但是,上海现有的36家正规汽车租赁公司,没有一家与"滴滴专车"签订过任何合作协议。为何会出现这种矛盾的现象,个中缘由值得深思。或褒或贬的评论已经将专车服务推上了风口浪尖,它将何去何从,是被打上非法的"标签"彻底沉寂,还是顺利"扶正"引爆一个全新的市场?这就要看各方能不能够直面问题,合力而为了。  相似文献   

4.
专车是"互联网+"经济模式在公共交通领域的体现,滴滴专车通过订立四方合同以相对合法身份进入汽车营运市场,当前对于这种合同形式的合法性仍未有定论。应认定滴滴专车四方合同的合法性,同时将专车纳入监管,从打车平台软件、私家车、保险及传统出租车等方面对专车服务运营模式进行规制,以保障专车服务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2013年,中国梦的火焰又一次被点燃。新的一年,本刊有新的斯待,孜孜学人也将有新的收获。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总结的:"善于在做一件事的开端识别时机,这是一种极难得的智慧。"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曾说:"科学精神只问是非,不计利害。"所谓的科学精神就是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了坚守学术阵地,为了弘扬科学精神,古今中外的先哲们不断地拓展了自己的生命时空。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在诗里写道:"我的产业是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他是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6.
在服务互联网环境下,大量的用户需求可能被不同的用户同时提出。如何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快速有效地构造服务解决方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式的个性化服务定制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文中所提算法的有效性。首先,利用历史服务请求及服务解决方案识别出的需求模式和服务模式,建立需求模式和服务模式之间的匹配关系。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模式的个性化服务定制算法(LPSC)来处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LPSC算法中,对于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根据用户需求的相似度进行分类构造虚拟需求。再用有限个数的需求模式去替代虚拟需求,通过需求模式与服务模式的匹配关系找到需求模式对应的最佳服务模式集,通过服务模式的组合来产生最终的服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孙强 《甘肃科技》2013,(8):93-94
"大流通"模式是图书馆适应新时期读者需要,在流通领域实行的一种完全开放式的服务模式。本文结合扬州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的实践经验,在阐述"大流通"模式意义的同时,也分析了这一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凌云岚 《世界知识》2010,(23):69-69
<正>有一天,从一只又大又好的桃子里,跳出了一个小孩,他成了一对贫苦老夫妻的掌上明珠,大名桃太郎——在故事的结尾,小小的桃太郎打败了鬼岛上的恶鬼,带回了大车的财宝。《暧昧的日本人》一书正有着这样一个有趣的"开篇"。如果说神话故事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密码,那么,作者通过桃  相似文献   

9.
《少儿科技》2020,(5):13-14
1.1999年版《辞海》第5248页有这样一个词条:"颜任光(1888—1968)……又名颜嘉禄,字耀秋,广东崖州(今海南三亚)人……"他是谁?因为什么,他的名字被收录于此?2.1888年,在农历九月,颜任光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小时候,他活泼、顽皮,智力过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在私塾里被誉为"神童"。  相似文献   

10.
东晋人郭璞在他的《橐驼赞》里这样描述骆驼:"驼惟奇畜,肉鞍是被,迅骛流沙,显功绝地,溍识泉源,微乎其智."意思是说:橐驼是一种奇畜,它有象鞍子一样的肉峰,在沙漠里能很快地奔跑和找到人们所看不见的水泉."橐驼"就是骆驼,古书中又写作"橐佗".这种珍兽在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等省却是很普通的家畜.  相似文献   

11.
正他是当红"70后"作家,被《格兰塔》杂志选为"最杰出西语青年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这样评价他:"早已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世界,早已拥有了一门与其年纪毫不相称的精湛技艺。"在2020年尾声时落幕的第五届中欧国际文学节上,西班牙青年作家安德烈斯·巴尔瓦参加了与中国作家的线上对谈,他2017年出版的小说《光明共和国》当年获得了赫拉尔德小说奖。颁奖词里写道:"在《光明共和国》中,巴尔瓦不仅运用了一如既往的大胆叙事,发挥了处理模糊情境的天赋,更增添了形而上学与暗黑寓言的维度,令人紧张而又不安,颇具康拉德《黑暗之心》式的犀利,呈现出了伟大文学作品的气象。"  相似文献   

12.
以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特征作为逻辑起点,论述了服务创新的"四原则"及其"四要素",提出了科学构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模式,以及在多维空间里寻求与用户需求同步匹配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一位推销员正在推销一种钢化玻璃杯。他先向顾客介绍商品,然后示范表演——把一个钢化玻璃杯扔在地上,以其不碎来证明杯子很耐用。可是,他不巧拿了一个次品,猛地一扔后,杯子碎了……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推销员急中生智,笑了笑,说:"你们看,这样的杯子是不行的,我不会把这样的杯子卖给你们。"大家听了,也都笑起来。推销员又乘机扔了五六个杯子,杯子都没碎,他一下子博得了顾客的信任。  相似文献   

14.
好好先生     
正蔡迪洋是个好好先生。你看,他扫地已经扫了一个星期了,上个星期不该他扫地,但是傅翼洁那样吩咐,他就只能这样去做了。他并没有抱怨,只是低着头,拿着扫把,认真地扫地。又过了一个星期,傅翼洁又让蔡迪洋去扫地,蔡迪洋已经连续扫了两个星期,就有点抱怨了:"为什么老是我扫地?"傅翼洁笑了笑,说:"那又怎么样,今天你再扫一次,明天就不让你扫了。"老实的蔡迪洋只能又拿起那把扫把,不是乱扫,而是认真地扫地。偶尔,傅翼洁也扫那么几次。我有些愤愤不平:"傅翼洁,你怎么可以这样?你不就以为自己学习好,  相似文献   

15.
美国情景喜剧《外包服务》讲述了一个美国公司将其销售外包给印度公司的故事。众所周知,印度是当之无愧的"外包界老大",全球外包业务大多被其包揽,美国市场更是一度被其垄断。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紧随其后,从规模和能力上奋起直追,2014年9月2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开展,主题定位为"数字时代:市场无边界,服务无极限",意味着中国服务外包向"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又迈进了一步,应运而生的服务外包公共平台,正逐步成为"中国服务"助推器。  相似文献   

16.
张国峰 《科技信息》2011,(19):I0239-I0239,I0261
"大流通"是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它不仅体现了科技进步,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本文对"大流通"服务模式的特点与弊端作了阐述,并对大流通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狐狸搬家     
正一年中,狐狸接连搬了三次家。狐狸先是住在山林里,不久搬到草原上,然后又搬到海边,现在搬到了沙漠里。山羊看到狐狸这样折腾,问它:"你在一个地方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去别处呢?"狐狸很委屈地回答:"我每次在一个地方住了没多久,就闻到这地方有一股难闻的怪  相似文献   

18.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在故事的叙述中提到三十多次他的"寂寞"事实上霍尔顿是一个充满爱心并渴望爱的青少年,但他却生活在一个缺失爱和温暖,并且处处被背叛的世界.正是这样的环境导致了他的寂寞、学业上的失败甚至精神上的崩溃.  相似文献   

19.
正马小虎被一道填空题难住了:大猩猩的身高约是150()。括号里到底填哪个单位名称呢?是米还是厘米?马小虎想得脑袋都大了。迷迷糊糊间,马小虎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他正四下张望时,前面突然出现两个影子,后面一个在使劲追,前面一个在拼命逃。马小虎揉了揉眼睛,原来是"米"在追"厘米"。他一看,立刻高声喊道:"你们好!我想请你们帮个忙。""米"一听,立刻停下了追赶的脚步,走到马小虎跟前。马小虎掏出作业本,问道:"这个括号里填哪个单位名称比较合适啊?"  相似文献   

20.
曾经被广泛热议的"中国模式"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由热渐冷,甚至到了被遗忘和抛弃的境地,致使这样一个崭新的概念在提出不久就近乎夭折,着实令人感叹。事实上,中国模式自提出伊始,就面临来自各方的非难和指责,它因为意识形态的偏见而被误读,因为苏联模式的阴影而被曲解,因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信心的缺失而被冷遇,这些正是"中国模式"这一概念近乎夭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