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设用地是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是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哈尔滨市辖区为研究区,在分析哈尔滨市辖区1994—2013年建设用地动态变化、探讨其驱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并对其未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1994—2013年哈尔滨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尤以1999—2006年最为明显,年均增长率为14.39%.2007—2013年哈尔滨市建设用地结构供应量变化显著.(2)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也相应增加.(3)1994—2013年哈尔滨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大不尽合理,其建设用地变化弹性系数为3.08,远大于1.12的合理值.只有少数年份的建设用地变化弹性系数在合理值范围内,说明哈尔滨市应放慢建设用地的扩大速度.(4)人口、经济及交通因素、产业结构因素成为哈尔滨市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5)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精度高于灰色预测模型,经预测,2020年哈尔滨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476.557 4km~2,2025年为538.162 6km~2.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写字楼为载体的城市经济活动在推动城市发展与提升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城市办公用地发生显著变化。科学合理地预测办公用地开发面积,不仅是协调用地空间供需矛盾的要求,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以2001—2011年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和2001—2012年末新开发办公用地面积为基础,运用灰色—多元回归模型对2012—2016年北京市办公用地开发量进行预测,掌握短期内北京市办公用地开发面积动态变化趋势,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理论,缓解北京办公用地供需矛盾,为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1980—2013年潮汕地区6期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IS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33年间潮汕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统计数据、政策因素对该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3年整个潮汕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扩张了1 230.87 km2,建设用地面积扩张速度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地建设用地扩张,以占用耕地为主,占用比例高达72.19%,但2000年后耕地侵占量明显下降。水域在1980—1995年潮汕地区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贡献了期间仅次于耕地的建设用地扩张面积来源。近年来林地和草地被侵占的面积总量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经济和人口是潮汕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最主要驱动力;此外,耕地保护和“三旧”改造政策的实行有效地制约了潮汕地区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对耕地的侵占情况。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当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引导建设用地扩张并重点保护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4.
基于CA-Markov模型的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滇池流域为例,基于1990和1999年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分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程度,并基于马尔可夫模型定量分析土地利用转化的方向。采用GIS中多标准评价(MCE)方法,结合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CA-Markov)模型,对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解译结果的Kappa系数达0.7338,表明预测结果可信。在此基础上,运用CA-Markov模型对2017和2026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快,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压力很大。2008—2026年,耕地、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将有所减少,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将迅速增加;与1990—2008年相比,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变化趋势相反,而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变化趋势相同。建设用地在原有基础上往外扩展,水域变化则较小。林地资源虽然有所减少,但仍然是流域主要的用地类型。建设用地扩张明显增加了滇池非点源污染的负荷。土地利用不合理是造成目前滇池水质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将加剧未来流域的水环境和水生态压力。因此,保有足够的人均耕地,降低施肥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保留足够量的生态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是降低该区域非点源污染潜力的重要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土地利用合理规划管理、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5.
区域碳收支是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研究热点之一.以阿克苏河灌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排放因子法定量测算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分析其变化的影响因素,借助Markov模型预测未来15年的碳排放变化态势.研究结果表明:1) 2006—2015年,阿克苏河灌区碳排放总量增加了0. 549×10~7t,其中园地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是引起碳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单位GDP能耗、人口密度、人均GDP和建设用地面积是引起2006—2015年建设用地对阿克苏河灌区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内在驱动力; 3)经马尔科夫预测,2015—2030年阿克苏河灌区碳排放量将增加0. 403×10~7t,增加趋势有所放缓,生态治理工程的效果逐渐显现.研究结果对阿克苏河灌区合理利用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生态治理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草海湿地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草海湿地区域典型性、特殊性,以1990、2000和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3S技术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分析,继而利用MARKOV和CA-MARKOV模型预测研究区2020年土地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草海湿地区域林地面积最大,耕地、草地面积变化较大,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变化幅度和变化率明显且持续增加;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量和变化率来看,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提高,土地利用正处于发展时期;从空间变化来看,1990-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间转化不大,2000—2010年转化较为复杂.通过对2020年预测分析结果可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增加明显,水域面积持续增加,草海湿地继续得以保护.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城镇建设用地的规划预测值与实际需求量的一致性,利用宜昌市1996-2004 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进行了关联度分析,并结合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目标,预测了2010-2020 年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量.结果表明,城镇人口、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工业总产值等3个因素是驱动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因子,其权重分别为0.404、0.316和0.280,预测到2010、2015和2020年,比规划基期(2004年)累积增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742.36、1 673.12和2 857.43 hm2,其预测结果可为制定宜昌市城镇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自2016年以来,随着全国范围内房价开始回暖,我国房地产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高峰,因此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及城市人口密度进行预测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该文将根据2009—2016年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建立GM(1,1)模型对以上两指标进行灰预测,并通过残差检验和级比偏差检验说明预测的准确程度。  相似文献   

9.
以鄂北岗地为研究区,运用RS技术和GIS技术,使用数学模型计算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与空间分布状态,定量揭示2001—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状况.结果表明,2001—2013年鄂北岗地土地利用结构稳定性较差,建设用地增加幅度大.就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而言,13年中,转入剧烈的是建设用地,转入面积达到84.967 1km2;转出剧烈的是耕地和林地,分别转出了72.365 4km2和45.832 5km2.动态指数计算结果表明,2001—2013年建设用地的年变化率最大,为3.916 8%,耕地最小,绝对值为0.453%.状态指数方面,正值地物为建设用地和水域,说明面积出现增加趋势;而负值地物说明面积呈现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葫芦岛市为例,通过对其1997—2007年建设用地的总规模以及用地效益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根据葫芦岛市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影响因素,采用平均增长率法、回归分析法以及趋势外推等方法,预测葫芦岛市未来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同时对各种预测方法进行对比,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泉州市为研究区,根据2002—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运用Costanza的方法,结合谢高地修正的我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分析了泉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由于泉州市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2002—2009年泉州市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扩大,耕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引起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下降.泉州市2002年总生态服务价值为242.998亿元,2009年为239.205亿元,从2002年至2009年近8年来共减少了3.793亿元.就生态系统各单项服务功能价值(ESVr)来看,均处于下降的趋势.2009年泉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为GDP的7.8%,且从2002年至2009年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不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运用PSR模型框架,构建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使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物元模型对泉州市2001年、2004年、2007年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泉州市土地生态系统受到较大的破坏,服务功能和生态结构有所退化,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差,生态问题较大,均处于预警四级.在评价年份中,泉州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但速度缓慢.利用模糊物元模型,计算样本与标准之间的欧氏贴近度,衡量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水平,评价结果合理客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边缘区耕地变化的发展预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广州市海珠区为试验研究区,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和基于时间序列的最小二乘法模型预测。运用定性量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所选定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包括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变化范围和变化量),变化过程,从而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的动向。通过对一特定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为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并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及土地管理部门等提出合理性,科学性建议,对实际工作有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用1985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ArcView3.2软件和统计分析技术,分析了泉州市1985年~200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5年~2000年期间,泉州市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泉州市15年来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年均变化速度为0.22%。(3)泉州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增减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统计分析显示,耕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主要集在内陆山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内陆山区。其中类型转化变化量最大为耕地转变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其次为林地与草地类型之间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运用样本回归模型分析当轮耕影响粮食产量达到多少比例时,中央财政预计需相应安排多少专项补贴资金;通过对国家财政收入、国家人口数量、人均粮食需求、工业粮食需求、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变化、天气气候等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画出折线图并添加趋势线进一步分析,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并用Matlab编程对各项数据进行求解和检验;对未来粮食产量及土地轮耕面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元回归和灰色关联的粮食种植面积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影响粮食种植面积的农业劳动力人口、粮食进出口贸易、农民受教育程度、城乡收入差距、家庭负担等多项指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陕西省小麦、玉米种植面积的数学模型,得到了种植面积与各指标的线性关系。然后,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各指标对种植面积的影响程度,根据关联度的大小,得到各指标重要性排序,该结果与种植面积模型反应的各因素的相关关系相同,说明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泉州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泉州市为例,采用APH与特尔菲结合的综合评价法计算不同时空的土地利用集约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认为城市化发展、产业集群、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引起该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时空差异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上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得到了上海市1996-2005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灰色预测方法对近期(2010年)和远期(2020年)的生态足迹及各类用地规模进行了预测,确定了生态环境适宜的上海市土地利用调控指标与优化布局,测算结果将有助于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实现对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调控,促进土地利用与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地理模拟和耕地保护相耦合的思想,基于近15 a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从土地利用方式转换的角度出发,进行耕地的空间预警研究.①利用ArcGIS得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得出建设用地扩张是造成耕地流失的最大因素;②采用GeoSOS集成的ANN-CA模型,以低速扩张的模式预测2020年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格局;③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将建设用地预测图与2009年耕地现状图进行重叠分析,提取耕地预警区域.预警总面积为931.86 hm~2,占2009年耕地总面积的37.88%,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存在尖锐矛盾.因此,相关部门可根据预警区域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大小,采取补偿措施,以此协调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动态规划在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动态预测模型GM(1,1)和动态规划方法解决了农业土利利用结构优化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