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自调匀整方案中,应用以方差最小为性能指标的新的控制方案,对改善匀整效果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目的,在已得到对象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广义最小方差控制律,求得控制算式,研制了用微机实现控制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现场试验表明:整定得好的新控制方案较之原有PI控制,输出棉条线密度方差确有明显战小。  相似文献   

2.
并条机自调匀整广义预测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并条机自调匀整系统被控对象的特点,提出用广义预测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以提高匀整的效果。通过对广义预测控制器和广义最小方差控制器的对比仿真,证明了广义预测控制优于广义最小方差控制,对并条机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符合自调匀整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应用于计算机控制变频调速的自调匀整系统中作为速度合成器的差动轮系的原理,讨论了其设计方法及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4.
并条机开环自调匀整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间延迟是决定输出纱条匀整效果的关键,而现有的几何法、实验法和相关法等确定延时的方法都是非实时测量的且是基于时间延迟的.使用长度延迟,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分析的实时长度延迟计算算法.首先建立了自调匀整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进行了喂入棉条定量检测点和输出棉条定量检测点的相关分析.根据相关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一次性确定系统的延时时间,其仿真结果显示出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一类双线性系统的最小方差控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类双线性系统,建立了具有广义性能指标的最小方差控制算法和参数未知时的自适应控制算法,该算法能用于最小相位和非最小相位的双线性系统。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且能用于废水处理中的溶氧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6.
随分工控机(IPC)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自调匀整系统中,如何在Windows环境下实现自调匀整系统的实时控制就成为一个虽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分析了Windows下实时控制实现的难点,提出了VxD和Win32程度相结合的方案;然后以开环自调匀整系统为重点,根据开环自调匀整系统的一般模型,提出等距离采样一匀整控制算法,该算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圈量和匀整的配合问题;最后以针梳机为例,给出硬件和软件的实现方法。提出的实时控制的实现方法不仅适用于开环控制系统(即使高速并条机自调匀整装置),对于闭环、混合环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自适应波束形成中副瓣电平较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向量的线性约束最小方差(E-LCMV)自适应方向图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对输入数据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分解,得到干扰子空间与噪声子空间,利用子空间之间的正交性,在静态加权矢量中修正约束矩阵和约束响应矢量,可在小快拍数条件下有效地抑制干扰,并同时保持静态方向图的副瓣特征。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副瓣特性,并提高了低快拍数下输出的信干噪比(SINR),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将给水流量系统规范化,给出静、动态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建立了管路特性参数S与系统控制性质之间的关系,可用于控制系统辅助设计。文中还介绍了低S大流量范围自适应控制补偿算法并给出了仿真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输入输出采样周期相同,而且时间上同步的传统离散时间系统(即单率系统)最小方差控制方法,不适用于输入输出采样周期不相同的双率系统.现提出控制刷新频率是输出采样频率整数倍的未知参数双率系统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多项武转换技术得到双率系统的频域模型,设计一个估计器来计算系统的损失输出(即采样问输出),导出了双率系统最小方差控制律,提出了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算法.最后用仿真例子说明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系统辨识实验信号的设计方法.从实际控制器和理想控制器间误差的角度出发,评价系统性能指标为系统在实际和在理想控制器控制下输出误差的平方均值最小.当输入信号或输出信号能量有限时,分别推导出辨识输入信号功率谱密度.当控制策略为最小方差控制时,给出信号功率谱的具体表达式.结论对在最小方差控制下的闭环辨识信号设计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PLC技术控制自动脱漂控制系统以完成自动注水、自动脱漂、配方加注、自动加温、自动排放、自动真空抽吸等工艺步骤,实现无人化操作.设计的自动脱漂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提高了生产效率;其次,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最后,系统操作界面设计简单,工艺员和普通的操作工人经过较短时间的培训就可以熟悉系统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智能自适应预测控制算法,并介绍了其在生物制品发酵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理论在一台75t/h的煤粉锅炉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并且对在用微机实现控制时遇到的参数选择问题作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控制方式能够使过热蒸汽温度系统在参数发生较大幅度变化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目前高速公路的电子收费系统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计算机网络控制的自动收费系统设计方案,并详细叙述了其工作原理和控制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参数为时变的Lorenz系统的同步问题的自适应控制.驱动系统的参数未知并在一个有界区间内变化,同时区间的边界也未知.利用自适应控制设计控制器,并且为了增强混沌系统的鲁棒稳定性,控制器的设计运用了滑模控制的方法.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实现了响应Lorenz系统与驱动Lorenz系统的全局渐近同步.数据仿真表明该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用参考模型自适应方法,处理两类参数未知的线性动态主从对策,得出相应的自适应鼓励策略,并指出了算法的收敛性。讨论建立在波波夫超稳定性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高薇 《山西科技》2006,(3):102-102,105
通过对实际工程预作用自动喷洒系统消防设计,阐述了预作用自动喷洒系统特点及设计体会。  相似文献   

18.
用自适应控制法控制混沌Rossler系统和混沌Duffing系统,数值计算2个受控系统的Lyapunov指数,表明自适应法可控制混沌Rossler系统到达确定的定常态,不能控制混沌Duffing系统到达定常态而可控制到一系列周期态,并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观察和验证受控Rossler系统和受控Duffing系统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振动传感器的计算机自动标定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振动传感器的计算机自动标定系统,系统由IBM-PC微机输出高精度的扫频正弦信号,控制标准振动台以规定的方式振动,通过对固定在振动台上的多个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和失真度进行计算,实现对振动传感器的绝对法或相对法标定。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ACS) for hum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HABP) by multiple drug inputs -infusion speed (IS) control of inotropic agent (IA) and vasoactive agent (VA). The MIMO ACS is able to choose the most appropriate IS of IA and VA at good I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aortic pressure (AOP) and central vain pressure (CAP) at desired level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increase the cardiac output (CO).This ACS simulation consists of 3 parts: the system model (SM), the identifier (ID), and the explicit multivariable self-turning controller (MSC). The SM is a 2-input 2-output bilinear model with nonwhite system noise. The variable ID is capable of estimating the variable onset delay model (BNVD). The ID is capable of estimating the variable onset delay online by compressing the value in gaining the unbiased parameter estimation with an improved generalized least-squares (LS) algorithm. The MSC employs the minimum variance one-step-ahead control law. These three parts make a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successfully for heart disease patients during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