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稳流阀性能的台架试验及其结果,该阀是渔船轴带发电机的定量泵液压恒速装置的关键元件。试验分别测定了该阀在输入流量变化和系统的电网负载波动时对阀恒流量输出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和评价该阀及其系统的实用性,为改善系统和稳流阀的性能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hase Doppler Particle Analyzer,简称PDPA)对含稳流器的组合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同时与相同试验工况下无稳流器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性能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稳流器的组合气液分离器在试验工况下有很好的分离效率,稳流器能有效地提高组合分离器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得到具有更高传热特性的换热装置,在椭圆截面螺旋铜管(ESSCT)换热器内安装螺旋折流板和中空管,对其进行了结构改进。采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法,研究了不同入口流速和不同ESSCT截面横纵向半径比(e)条件下,改进后ESSCT换热器的振动强化传热特性。研究表明,可将传热元件由传统的圆形截面变为椭圆形截面来获得具有更高传热性能的换热设备。当截面为椭圆形(e≠1)时,ESSCT的传热性能获得了不同层次的改善。尤其当e=2时,ESSCT的传热性能获得了最大幅度的提高,此时换热器综合强化传热性能最强。ESSCT的平均面均传热系数(SAHTC)和强化传热评价指标(Epec)及其增幅均随入口流速增加而增大。此外,单位压降下的SAHTC在低流速时效果更明显,其随入口流速的增加而减小。研究结果对新型ESSCT换热器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其展弦比λ分别为1.0、1.4、2.0、2.4,长短轴比C。分别为1.5、2.0、3.0的椭圆环形端,在循环水槽进行的敞水性能系列试验结果。并给出了计算椭圆环形鳍升力系数C_L对攻角α、展弦比λ及长短轴比G_o的经验公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内燃机缸盖系统的传递特性,提出了利用缸盖表面振动信号识别气缸压力的倒谱分析方法.通过倒谱开窗并进行平滑处理,使测量的振动信号和计算的传递函数更具鲁棒性,可以消除传感器测点位置和内燃机运行工况等敏感因素的影响.实验及分析结果表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对高风压无阀式潜孔冲击器的气缸进行局部结构优化。通过对冲击器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起其冲击系统的模拟模型,并利用MATLAB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气缸内部增加了一个过渡带,使得后气室进气长度发生了改变;在后气室进气长度等于临界值时,活塞的实际行程最短,频率最高,而活塞单次运动的冲击末速度、冲击功和耗气量基本不变。在气源压力为2 MPa时,后气室进气长度为10 mm时,冲击器的实际行程最小,频率最大,相较于上一代冲击器,频率提高了约9. 3%,其他性能参数与之基本相近,整体性能大幅度提高。研究结果对于高风压无阀式冲击器设计和优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科学的许多领域,换热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随着人们对节能问题的日益重视,新型强化传热技术的应用和高效换热器的研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椭圆管式换热器因为其低阻特性,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应用萘升华传质/传热比拟技术,在雷诺数为500~3500范围内.对三排椭圆管光板换热板芯进行了平均传质/传热实验研究,在不同雷诺数下对三排错排椭圆管换热板芯进行了光板与加设三角小翼式CFU和CFD涡产生器的局部传质/传热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对比了两种不同位置涡产生器条件下的强化传热效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叠加原理和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密绕椭圆截面螺线管电流的磁场,分析磁场与长短轴之比、螺线管长短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长短轴之比越大,螺线管越短,磁场在垂直于螺线管轴线方向的分量越大,螺线管内匀强磁场的区域越小,但当长短轴比接近于1或螺线管较长时,磁场与密绕圆截面螺线管的磁场相似,螺线管内匀强磁场的区域较大,只在螺线管端口是非均匀磁场.  相似文献   

9.
对旋转椭圆截面螺旋管道的不可压缩充分发展层流流动方程采用Galerkin方法求解,获得近似分析解.讨论了参数变化时二次流动和轴向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流动结构与旋转、曲率、挠率和截面形状等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由于工艺精度等原因,椭圆钢丝螺旋弹簧的截面会产生绕形心旋转变形.为了研究截面旋转角的影响和计算旋转椭圆钢丝螺旋弹簧的切应力及刚度,基于弹性力学,推导了旋转椭圆钢丝螺旋弹簧切应力模型与刚度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和有限元分析可知,切应力计算值与仿真值的最大相对偏差为1.79%,最大切应力及其所在角度以及刚度的计算值与仿真值的相...  相似文献   

11.
为测量发动机气道的流动特性,提出了气道的变压差试验方法.变压差试验只需要确定气门最大升程时模拟气缸内与环境大气压的初始压差,试验过程不需要保持气缸内恒压差条件.变压差试验方法测量精度与定压差的精度相同,试验操作程序简单可靠,易于实现气道稳流试验的全自动化,对于企业生产线上的批量缸盖检测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文中详细介绍了变压差试验的理论依据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维热线风速仪测量了不同工况下某全尺寸汽车风洞1∶15模型风洞试验段内的非定常流场.对测点自功率谱密度(PSD)分析表明,对于喷口风速小于37m.s-1的低速工况,湍流能量主要集中在20Hz附近,当喷口风速为25m.s-1时,该频率对应的PSD数值最大;喷口风速大于37m.s-1的高速工况,湍流能量主要集中在43Hz附近,当喷口风速为41m.s-1时,该频率对应的PSD数值最大.无论是高速工况还是低速工况,气流从喷口到收集口处脉动速度的振动幅值都逐渐增加,且在高速工况下的脉动速度幅值增量明显大于低速工况.通过试验还发现脉动速度在收集口角度为0°的工况下的振动能量远高于收集口角度为15°的工况.  相似文献   

13.
阐述内燃机缸内冷态湍流流动和传热的一种二维数学模型,即用数值方法求解控制缸内气体流动和传热的一组偏微分方程组,得到缸内流场及温度场,进而求出壁面处温度的变化规律.计算是基于控制容积法,采用可在轴向伸缩变化的轴对称动坐标系.在压力较正方程和K-ε湍流模型中均考虑了流体的压缩性效应,旋流也作为因变量之一纳入了计算.对平顶及带凹坑的燃烧室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容积法一维非定常流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有限容积法对发动机排气管系中的气体流动作模拟计算.该方法是以往一维非定常流动计算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与特征线法相比,具有计算稳定、质量流量误差小等优点.文中对该方法的模型作了简述,并以8L240Z四冲程柴油机为例,进行了模拟计算,包括:发动机的性能参数、排气管系的压力波动情况、质量流量误差等.计算结果表明,该模拟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梯形断面明槽中恒定均匀流的流速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Ritz方法和Fourier级数求得梯形断面明槽中恒定均匀层流流速分布的精确解,又根据笔者建议的关于脉动粘性系数VT的假设,给出了相应的紊流流速分布的公式。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氢燃料应用于内燃机及车辆的各项性能,在一款2.0 L汽油机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发动机各系统及部件,研制出氢内燃机和样车,并进行了台架和整车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氢内燃机功率和扭矩比同排量汽油机均下降40%左右,但最高指示热效率和有效热效率分别可达到40.4%和35.0%,NOx排放主要受混合气当量燃空比的影响.氢内燃机及整车各系统工作正常,动力性能也满足开发要求.氢内燃机汽车CO和HC排放显著降低,NOx排放仅为0.057 g/km,比国Ⅳ标准低了28.75%,具有良好的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17.
内燃机燃烧分析仪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测录内燃机缸内的压力及温度,开发了一种内燃机燃烧分析仪,该分析仪由国产高速数据采集卡及自行开发的控制软件组成,它不仅能精确设置每度曲轴转角内采样点的个数和采集循环数,而且在采集过程中能实时计算和表征内燃机工作过程的压力升高率、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放热率等参数。经实际使用以及与国外产品相比表明,此分析仪具有全中文界面、价格低、操作简单、使用维护方便、功能便于扩充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李占松  王艳梅 《河南科学》2014,(11):2252-2255
恒定流与非恒定流是流动现象的最基本分类形式之一.非恒定流是实际存在的,是绝对的.恒定流是理想化的,是相对的.通常重视的是由于主动原因导致的流动整体非恒定性,运动要素整体上随时间变化在允许幅度内可以近似作为恒定流处理.往往被忽略的是由于被动原因导致的流动局部非恒定性,运动要素随时间明显变化的空间在允许范围内可以近似作为恒定流处理;否则则呈现为周期的或不规则的非恒定流.流动局部非恒定性是由流动实质所决定的,可由它所遵循的控制方程在相应局部边界条件下进行分析.现有一些流动的计算示例和工程实例就是该种类型非恒定流存在的佐证.  相似文献   

19.
对内燃机试验和分析曲线的振荡及光顺处理进行了论述,用几种光顺方法对试验和分析曲线的振荡进行了修正,并比较了几种方法的优势所在.根据光顺处理的逼近性和平滑性要求,得出了一些对曲线振荡的光顺处理具有一定实用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径流式有叶涡轮流量特性预测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般的涡轮流量计算方法,分析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经考察涡轮流道上各种气体状态参数间的关系,提出一种通过联立方程预测涡轮流量特性的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的求解过程.用该方法与涡轮台架试验相结合确定了流量系数随工况的变化关系,利用这种关系预测了几个径流式有叶涡轮的流量特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并且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