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的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有专家预测,从2005年以来,我国的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将趋于成熟。生物质气化发电的发展方向是联合循环发电(BIGCC)以及先进的小型燃气轮机发电。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19):44-45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锥形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课题(编号:2001BA40380301)针对目前国内生物质气化发电、供热、供气存在的原料适应范围窄、燃气焦油含量高、自动化程度低、适用松散型物料的气化发电设备和系统等问题,开发锥形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发电供热、供气机技术产业化为目标,研制生物质气化装置与气体发电机组成的系列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8,(5):62-62
本成果是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质气化技术,即在流化床中气化产生中热值燃气的气化技术(专利号:ZL200410013943.4,ZL200420024372.X)。它采用单一流化床二步气化法,又称间歇式生物质流化床水煤气气化工艺。其采用纯水蒸气为气化剂生产中热值燃气。本技术在生物质气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与以氧气为气化剂相比,投资少,运行成本低,而且气化效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3,(13):24-25
生物质是环境友好的重要能源资源之一,其高效利用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还可实现CO,零排放,是间接利用太阳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能源利用处于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但是,我国每年用于直接燃烧供热的生物质折合21900万吨标准煤,此能源利用方式效率低,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和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围绕直燃发电的整个产业链,探索和完善相应的规范、标准,为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实现我国农林生物质资源的工业化、集约化应用,以及我国农村分布式能源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7,(5):58-58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的工作温度为650℃,属干高强燃料电池,适合用于分布式发电.美国的FCE公司已经开发出MCFC商业化产品。由于工作温度高,KMCFC内部可实现煤气、天然气、生物质合或气等的直接重整,  相似文献   

7.
面向新一代生物及化工产业的生物质原料炼制关键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质纤维素等生物质本身是一个超分子功能体,是新一代生物及化工产业最具价值的工业通用原料。国家973计划项目“秸秆资源生态高值化关键过程的基础研究”研究团队经过为期5年的研究,建立了以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高效转化关键过程和技术平台。但是,要在生物质经济的全球竞争中形成优势,还需突破制约生物质成为通用原料的基础问题。本文分析了面向新一代生物及化工产业的生物质产业发展特点和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符合生物质原料结构特点和产物功能要求的生物质原料炼制过程新思路,将生物质原料炼制思路从原料预处理.组分分离提升到选择性结构拆分,并阐明了生物质成为新一代生物及化工产业通用工业原料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果聚糖是继蔗糖、淀粉之后,植物中第三大储藏性碳水化合物,是果糖的天然来源。利用富含果聚糖的生物质资源,开展基于果糖平台的生物炼制,是一个充满前景并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深入研究基于果糖基生物质生物炼制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将有助于推动果糖基生物质生物炼制产业的发展,从而对我国的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照欧盟和美国标准,以及我国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标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固体生物质燃料,针对氧弹内加水量、充氧压力、辅助燃烧条件等因素进行试验研究,考察氧弹量热法不同条件试验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提出适合的发热量最佳测定条件,为合理利用固体生物质燃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1,(6):23-23
1课题介绍 该课题来源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生物质全降解制品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2009年12月通过了山东省科技系统主持的鉴定工作,并获得了鉴定证书(鲁科成鉴字[2009]第1404号)。鉴定认为,该课题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在生物质全降解制品配方、成型工艺及装备方面达到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7,(7):62-62
纤维素生物质是自然界中极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它包括各种农作物秸杆、林业生物质等,我国每年仅农作物秸杆就达8亿吨以上。本项目技术以各种农业和林业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利用分解微生物将纤维素生物质降解为可发酵性糖类物质,然后利用产氢微生物转化为燃料氢,或利用酵母转化为燃料酒精。  相似文献   

12.
木质纤维素资源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复杂,目前还缺少能够破坏纤维素结构稳定性的低成本技术,生物降解转化的效率还不能适应大规模工业化要求。国内这方面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急需针对生物质抗降解屏障与生物转化的难点,围绕其中3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1)植物生物质是如何抗生物降解的——从生物降解转化的角度深入研究这一系列抗性屏障的特性,寻求破解之道,是实现生物质高效转化的基础;(2)微生物是如何攻击植物生物质抗降解屏障的——深入研究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机理、多样性以及酶系合成调控,探寻人工构建低成本且高效的复合酶系的可能途径;(3)破解抗性屏障和提高转化效率的可能途径——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发展为生物的定向设计与改造提供了可能,通过设计和改造植物、微生物及其降解酶系,选育适于转化纤维素为大宗平台化合物的微生物,研究其代谢调控,构建代谢工程菌,研究定向转化的过程及相关产品,结合物理化学预处理技术的研究,可望集成和设计出新的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生物转化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综合生物炼制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发电技术。它工作温度高,废热可以得到有效利用,能量转化效率高;因运动部件少,工作时安静;采用全固态结构,无酸碱腐蚀性物质包含在电池中,电池的污染排放低,因而被称之为21世纪的一种绿色发电技术。此外,SOFC的运行温度使得燃料的内部重整成为可能,原则上不仅可以使用纯氢燃料,还可以用资源丰富而且经济的天然气、煤气、生物质气等作为燃料。这就使得SOFC的运行费用大大低于其它使用纯氢气的燃料电池。这种费用较低而效率高的能源技术特别适合于中国的国情。不但可以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传统火力发电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还将带动和促进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每年产生的植物光合作用产物可达2000亿吨,其中超过1500亿吨是以木质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植物生物质(Plantbiomass),是唯一可预测的能为人类提供物质和燃料的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木质纤维素分解难,成为限制含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利用及环境治理上的瓶颈环节,因此加快分解木质纤维素无论对生物质资源的转化利用,还是环境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着悠久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物质能源体系。在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先民们积累了丰富的能源知识,根据不同的用途合理地选择能源,通过多样化的利用形式,充分满足了古代社会生活、生产等方面的需要,为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延续提供了重要保障,是一笔值得珍视的科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66-66,68
“甘蔗制酒精关键技术合作研究(2009DFA30820)”是国家2009年下达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主要针对我国甘蔗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中品种及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与巴西进行交流与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丰富的木本油脂、松脂、蓖麻等生物质资源为原料,针对非粮油料生物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开发木本油脂、蓖麻生物质资源的预处理、催化转化、深加工制备功能产品表面活性剂、能源产品蓖麻基润滑油、关键化工中间体癸二酸中间体等环境友好制备工艺。研究生物基表面活性剂制备工艺技术,创制松香双子表面活性剂、油脂基阳离子和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漆脂基乳化蜡及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水果和包装纸用乳化蜡等新产品;建立中试示范生产线。通过对示范工艺系统优化和技术集成,实现木本油脂、非粮非木质生物质蓖麻的综合利用,将为木本油脂高值利用、替代石油的蓖麻基可生物降解能源产品的产业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为我国生物基材料的发展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7,(10):51-51
木材、竹材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在目前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采用高新技术,充分挖掘木材、竹子的利用潜力是解决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竹材和木材虽然均属于天然生物质材料,但是在组织结构、表面化学组分以及物理力学性能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竹材与速生丰产人工林木材相比,具有密度大、力学性能高、表面组织结构致密、装饰性能好特点。  相似文献   

19.
氢能源是一种二次能源,要靠相应的生产来获得。利用生物质制氢可分为热化工转化和微生物制氢2类。利用有机废水生物制氢的研究我国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未来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氢能需求是任何单一的制氢技术所不能满足的,需要多种制氢技术互为补充,低成本、环保的制氢技术的开发与利用非常必要,文章介绍了未来社会氢能的开发与利用情景,最后对氢能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谈发展生物质产业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05年初,我在《科技日报》上发表了“发展生物质产业”一文[1],至今已半年有余,这方面的情况目前又有了许多变化,如:国际原油价格由每桶40多美元飚升到60多美元,美国总统签署了“美国能源法案”,我国能源形势愈趋严峻,以及生物质产业开始在我国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等等。本文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