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有了新的突破,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历史的时期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将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将使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飞跃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在对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认识上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飞跃。 1、由“限制”到“补充”的飞跃 由于理论、经验的限制和“左”的思想束缚,长期以来,我们都认定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商品与市场则是同社会主义本质不相容的。认为哪里有商品经济,哪里就会滋长资本主义.由此,便产生了一系列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政策。这种限制政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展到消除城乡之间的买卖关系和割除“资本主义尾巴”——农民自留地的荒谬地步。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能与社会主义结合的原因,在于市场经济本身。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不存在先后次序问题,市场经济的二重性质决定了它的“可超越性”与“不可脱离性”以及其一般特征与特殊性,社会主义离不开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完全等于商品经济;搞市场经济不等于搞私有制,不等于搞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会导致两极分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会导致无政府主义,不会导致自由经济。  相似文献   

5.
经济形态演进和社会形态发展均有其自身规律性,但二者的发展又具有非同步性、非对称性。这就决定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商品经济是并行不悖的。进一步认识经济形态与社会形态的非对称性,对于落实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加快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经济运行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毛泽东经济思想同改革开放的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的突破性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由50年代的计划经济理论,经过80年代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到90年代逐步形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主义进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党和政府通过采取开放搞活非国有经济成份,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推进价格改革,建立间接调控体系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逐步引入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出发,阐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阐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作用的重点由对敌对势力的镇压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由对计划经济的保护转移到对市场经济的保护上来;由为经济建设从外部“护航”转移到对经济建设本身起直接“引航”“调整”和“推动”作用上来。同时,也论述了应如何充分发挥法律的反作用,即加强法制建设,尽快建立起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发展商品经济,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上有过一个从否定到部分肯定再到肯定的认识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预测社会主义是没有商品生产的社会。列宁认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仍然需要保留商品生产。斯大林部分肯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可能性,但又把它局限在个人消费品的范围。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问题有着相互矛盾的态度。邓小平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经济的创新性认识。  相似文献   

9.
《资本沦》是一部真正科学的“资本主义经济沦”,它所研究的商品经济的特征和规律,不仅揭示了社会化商品经济运动过程建立的完整的商品经济理论,也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资本沦》对于我们进行市场经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马克思所论述的劳动价值论和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是我们宏观经济调控和企业经营管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发展商品经济,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上有过一个从否定到部分肯定再到肯定的认识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预测社会主义是没有商品生产的社会。列宁认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仍然需要保留商品生产。斯大林部分肯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可能性,但又把它局限在个人消费品的范围。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问题有着相互矛盾的态度。邓小平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经济的创新性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个私经济”是一本很难读的书,我们只有认真地加以分析、研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阅读,真正、充分地肯定它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才算真正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了以“新经济政策”为具体表现形式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邓小平主要从两方面发展了列宁的思想,既解除了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又分析指出了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作为长期性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和体制,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乃至道德体系会产生重大影响。市场经济体制与其运作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法律思想条件共同作用于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及相应层次。市场经济机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应具备公正、平等的竞争道德;市场经济运作的社会主义经济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和互利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道德原则;市场经济运作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条件和意识形态规定其道德的特定内  相似文献   

14.
史永隽 《广东科技》2011,20(2):53-5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以至于人们30多年来对此的争论一直不断。卓炯提出的商品经济理论的彻底性,使他一直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争鸣的前沿,卓炯商品经济思想研究至今仍然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改革质的飞跃,改革终于走出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枝枝节节修补的沼泽,转向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就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关系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观点。主要有:工农业产品之间应当等价交换;“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提出了价值法则是个伟大学校的命题。这些思想观点,对我们理解和实践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产物。但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剩余价值却是客观存在的。剩余价值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对剩余价值适用范围、剩余价值在公有制经济中分配进行重新认识,努力实现剩余价值分配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改革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中,没有比市场经济更具有迎接全球化挑战的内涵。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背后,是一种全新的革新机制,这种机制在中国任何过去的制度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建立这种机制的压力和经验几乎全部来自外部世界,为了迎接这种全球化所赞成的由内生型改革走向外生型改革的挑战,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制度层面都进行了创新,但是仍然存在理论层面和制度层面从外部到内部的不平衡问题,为了全球化的经济市场化、政治心化和思想化多样化的深刻挑战,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从“远虑”式的课题入手,真正着眼于长远确立理论和制度创新的根本原则,继续进行社会主义理论的革命性创新、面向长远未来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我校科研现状及可挖潜力,针对我区发展前景,从四个方面提出我校科研必须为“老区”经济建设服务: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校科研应为发展“老区”经济服务;二、我校科学研究要面向“老区”经济发展:三、我校科研要为老区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四、我校科研面向老区经济建设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20.
交易方式及其发展变化是经济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交易方式的角度,探讨了交易方式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将市场经济概括为以物物交换为基础,经历了“商品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金融经济”四个阶段的经济形式。分析了四个阶段的异同、联系与区别、发展与包容。从交易方式的角度,指出经济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意义和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