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通讯     
编者先生:贵刊四卷一期起,增辟『国际问题研究法』一栏,这在我们十二分欢喜,因为这种知识在目前是我们青年所最需要而渴望着的.这一期平心先生底『讲话,』我是满腔热望地读过了.在这里,平心先生曾说:『只有在资本主义时代,才有所谓国际问题发生.』对于这句话,我仍有点疑问,似乎这就是『前未经见』底平心先生的『创作;』照平心先生底界说,好像就只有资本主义时代下所发生的种种国际现象才算是国际问题,其余如资本主义时代之前或后,『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往来与纠纷』都不算是国  相似文献   

2.
在前面,我们已经说明一切的国际现象是以诸社会底物质生活过程做基础的,所以特别把物本论确定为研究底出发点.然而同时又已指出,我们所需要的,乃是历史的物本论,这就是跟机械的直观的物本论对立的一种新方法论——也可说是一种新历史观.因为国际现象不但应该看作贯串着物质的必然性的社会现象,同时还应该理解为带着流变性和发展性的历史现象.社会的物质生活关系在不绝地变动着,发展着,反映在国家和国家底关系当中,就演成互相联结互相矛盾的国际动象.唯有最正确地反映历史发展法则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才能够帮助我们发见潜伏在国际现象中底规律性.因此我们在这里要解决的急要问题,是怎样将那和动的逻辑相结合的历史观——历史的物本论具体地应用到国际问题底研究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孔林是我国古老的树木园.从泰山麓东行二百多里,渡过泗水,离曲阜县城三里许,就会看到一大片茂密葱茏的树林.红墙碧瓦,掩映其中.这就是埋葬着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子孙的『至圣林』,也称『孔林』.孔林,原称『孔里』.《史记》载:『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名日「孔里」.』后来,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引《皇览》说:『堂中树百数,皆弟子异国人,各持其方树种之.皆异种.鲁人无能名,因此为孔林』.『孔林』的名字本身就说明,它不只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宗族聚葬地,而且是一个古老的人造园林.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耳闻目睹了常熟市区两个相邻的酒家,门前都各竖了一个招牌:上面写有品名、规格、单价等。左边那家酒店价格并不贵,菜的色、香、味俱差,且经常是『老面孔』;而右边那家酒店的价格却较高,但饭菜品种多,味道佳,质量好。不用讲,左边那家酒店逐渐门庭冷落,食客大减;右边那家酒店门庭若市,问津者多。左边那家酒店眼看在竞争中打败仗了,就想出了一个『高招』,在原来竖的牌子边又加竖了一个招牌:为答谢顾客,在一个月内实行『八八』折大酬宾和美食奖……,想通过此法去招徕顾客,压倒邻店。但遗憾得很,左边酒店『招牌加牌子』之后,饭菜质量、花色还是『驴子拉磨——原地打转』,虽也热闹了几天,可好景不长。那相遥『咫尺』的右边酒店依然是『芝麻开化——节节高』。 『招牌』应该是经营特点的标志,它只能『逗引』顾客,却不能抓住顾客,真正能抓住顾客的是质量。  相似文献   

5.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自民党制定的一九九八年活动方针中有争取实现国家公职人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这一条。这是自民党重新执政以来首次明确提出该问题,并得到了该党领导机构的同意。很多日本政治家辩解说,参拜靖国神社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特征以及国民的历史意识。其实,人们并不是孤立来看『参拜』事的,它往往与日本政要的一些言论联系在一起,这就不是什么『传统文化』之类的问题了。如在对外战争问题上,日本有人认为『太平洋战争是因美国对日本实施贸易封锁引起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是『战胜者对战败者的报复』,更因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便认为『要说战争是不义之举  相似文献   

6.
崔亚珍 《科技信息》2009,(20):106-107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中国广泛使用的『新编日语』,『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大家的日语』3种教材的结构,内容及编写目的,并针对它们是否适应中国目前的日语教育现状,按照5条标准进行了逐一分析。分析表明,每种教材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单纯依靠一种教材,而应该根据学习者的实际学习需要,适时适量的添加一些辅助教材及项目内容,进而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  相似文献   

7.
突出国家安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保障经济安全是『重中之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今年4月和6月先后签署了(俄罗斯联邦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和《总统国家安全咨文)。在此前后,俄罗斯最高决策层还相继推出了有关国家安全战略的其他一些重要文件。这些文件全面展示了新形势下的国内、国际安全状况,国家安全面临的  相似文献   

8.
《安徽科技》2001,(7):1
新世纪之初,江泽民同志在准确把握当今国际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对『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全面地阐述.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还提出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这一『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强调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学习和领会其精髓,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勇作科技创新的先锋,在实现『三个代表』思想的伟大实践中率先垂范,努力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9.
自由与法律     
近年来我们常听一般人说:『不自由,勿宁死!』,这显然是个人主义的自由的极端的呼声,又常听说:『只有团体的自由,没有个人的自由!』,这显然是否认个人之自由而迷信团体的能力之主张。也常听说:『法律之内有自由,法律之外无自由!』,这是主张『法治』的普通的旧话。这都是在思想上所引起的不同的见地。实际上也有不少的情形牵涉到自由问题。近年以来的解放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恋爱自由,结婚自由,等等──都是个人自由的表现。再一方面,如所谓爱国运动,所谓民族解放,以及正统政党和反动政党之组织与活动,皆表示个人自由与团体自由之区别…  相似文献   

10.
读者通讯     
编者先生:贵刊三卷十二号瞭望台里的「日本政局的突变」一节里,对于日本军部与外务省对立与否的观察是这样的:「有些汉奸的政论家,常常认为日本外务省与军部对立……但是这次日本政变的事实却粉粹了这种「政论」证明日本外务的对华政策是跟军部一鼻孔出气的.」但是在『最近日苏纠纷的透视』一篇里,赵汉齐先生却说『这两大对立意见反映到政论中心便表现为陆军省与外务省的「尖锐的对立.」』虽则前者指对华后者指对苏可是日本对华与对苏同样是对外收策,那末日本军部与外务省究属「一鼻孔出气」呢?还是「尖锐的对立?」此外还有一封郑之纲先生的来信,所询问题相同,不另重录原文.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读者们:我在第一封信中,已经和你们讲起过,研究国际问题者,应该有一条新闻的鼻子,但现在我又要更进一步告诉你们,有了一条新闻的鼻子,对于高深的专门研究,还是不够的。你们如果只具备了一条新闻鼻子,你们对于一个问题,也许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你们要知其所以然,就必力求知其『全』不可。荷兰哲学家史宾挪莎(Spinoza)告诉我们:『一件事物的理智的爱好,包括在了解其全。』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也告诉我  相似文献   

12.
龙果(四续)     
公路开始向上爬,他们看到贝彻台兹加登乡村的灯火。向前进又向上走便抵达贝格荷夫秘密公路的入口处。那儿有髹着蓝白条的障碍物,在黑暗中有穿着银色制服的领袖私人卫队的冲锋员把守着。汽车停下的时候,其中之一就打着电筒照着兰尼的脸孔;兰尼伸出他的右手说:『希特勒万岁!』于是那位纳粹立刻回了礼,来客通了姓名和他的同伴的姓名;队员们接过了条子,他们全打亮电筒查验车中确没有第二位过客了。于是说:『您请吧,伯特先生。』障碍物举起,他又继续开驶而去了。  相似文献   

13.
欧战爆发之后,以巴尔干主人自居的意大利便很想找着机会在这地方来冒险一下,于是提出了「保护」巴尔干的口号。究竟意大利的真意是什么,苏联 B.Zarorozhtsev 在工会机关报“Trud”撰『意大利「保护」巴尔干』一文,加以正确的分析,现转译于下。  相似文献   

14.
自从一八六一年第一件始祖鸟标本在德国晚侏罗世(距今约一亿四千万年前)地层中发现以来,这种具有爬行动物骨骼特征的、但已长有羽毛的动物,被认为是最早的鸟类代表,并一直保持着鸟类『始祖』的称号.可是,近年来,由于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新标本的相继发现,这『始祖』的宝座一再受到冲击.如有人认为,恐龙并没有绝灭,鸟类是它的后裔,『始祖鸟』是一种长翅膀的小恐龙.又有人从古地理学的角度出发,推测始祖鸟之前应该已有鸟类.更有甚者,据美国  相似文献   

15.
对于矛盾统一律的补充说明国际现象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又不断地往前发展,这即使是一个寻常的国际时事观察者也可以看得出来的,因为在全般的历史过程中,没有再比国际现象富于流动性和变幻性了.可是关于国际现实底变动和发展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解说:观念论者特别看重各个国家底心理关系底变化,目的论者根本否认国际现象变动发展底因果法则性,机械论者和客观主义者又以为外力的作用足以决定国际间生活变化底各方面.如果要问,这一类的看法是不是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国际现象底本质呢?物本论的矛盾逻辑(即动的逻辑)底回答是否定的.第一、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们正缺乏学习国际知识的完善适用的工具书,旧有的几种年鉴,不是过于陈旧零乱,便是材料取舍不能适合一般大众的需要.存在这时期『世界知识年鉴』的出版在供给研究国际问题的参考材料这一点上,实在是有莫大的意义的.这是一部小型的年鉴,虽然在内容上不能说是十分丰富,但我们如果能够估计到大众的需要,就不能不承认这是最切实用的一种工具书.它和普通年鉴在编制上取材上几乎全然不同,编者与撰稿人的合作成绩在这部小年鉴里是表现得异常美满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国际问题的意义和任务曾经有过一个极悠久的时期,我们底祖先是把一个天子统治或几个帝王分治的疆土看做整个的天下;在现在看来,这种狭小的世界观诚然是很可笑的;但是倘使我们一直到今天,仍旧是生活在闭锁的和世界隔绝的古国里,要跳出古人所想像的『天下』圈子,差不多是不可能的.人类历史底巨流终于在十三四世纪以后把中国这个孤寂的碱水湖和世界底文化海洋沟通了.然而直到百年前,我们底先辈依然是把本国认作至尊的『华夏,』把外人看做化外的『夷狄.』这种可笑的偏见到头是给外寇的炮火逐渐震碎了,外洋资本主义底强力压在中国民族身上,使许多一向鄙视夷狄的权贵与士大夫也不得不讲求『洋务.』可是在当时除却极少数的外交家和政论家注意到所谓『世界大势』之外,一般在朝在野的官民对于国际情势仍旧是莫知莫觉的.这到了最近几年光景可就两样了,不但许多最觉悟最清醒的民众对于当前的国际局面必得付与极大的关心,就连那些最顽固最迂腐的份子也不能不常常谈到『中外大势所趋』了.这件事正是说明,今日的中国已经和世界融成了一片,国际上每一种势力每一个风波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底命连,使一切人的生活和意识不能不感受到强烈的或微弱的震荡和刺戟,在别一方面,中国一切重大的事变也可以震动国际生活底波流,使世界不得不承认中国在这个地球上所处的地位底重要.随着国  相似文献   

18.
新旧『黄祸论』都有极为相似的历史背景,新旧『黄祸论』都从两个极端杜撰其『理论』,新旧『黄祸论』都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知之甚少。不久前,美国《华盛顿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黄祸幽灵再现》的文章,鼓吹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对中国进行历史性访问后的25年,消失了的黄祸再次笼罩全球。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也别有用心地将中国当前的快速发展比喻为“黄祸”。近年来,“中国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粮食威胁论”等奇谈怪论不绝于耳。按照这些人的逻辑,12亿中国人是绝对不能脱贫致富的,中国人一旦富起来,世界上就会“粮食不够吃”、“能源不够用”、“环境遭破坏”,甚至连“淡水也不够喝”了,他们给世人描绘了一幅可怖的前景。然而,我们若考察一下历史,便会发现这些貌似新颖的理  相似文献   

19.
研究国际问题和一切国际现象,绝对离开不了现代哲学上的方法论.可是我们运用这种方法论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明了国际现实变动发展底一般法则,使我们概念地认识国际关系和国际情势,最主要的是在依据高级的逻辑规律,和认识的具体范畴,具象地去观察,分析估量一切国际现象流变开展底动向,找出每一个事变每一种形势的具体的法则和因果关系.前面我们已经解说过物本论的矛盾逻辑和历史的物本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1986,(4)
多少年来,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郊的金一中,投身于大自然的绿色怀抱之中,默默孕育了一代代人才.学生名册中,就有吴晗、艾青等闪烁的名字.春天,这里又爆出了一则新闻:在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国家环境保护局、北京自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大自然』杂志举办的一九八五年『你知道吗?』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