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将光固化树脂代替热固化树脂作为结合剂,利用快速成型原理实现了砂轮的快速制造。通过复合二氧化硅微粒,大大改善了光固化树脂砂轮的机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数十秒钏就可以完成超薄型切割砂轮的固化工艺和磨削砂轮的分层固化工艺,用所试制的砂轮对硅材料的加工表明,光固化树脂砂轮与热固化树脂砂轮具有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2.
选区激光熔化快速成型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选区激光熔化的成型过程及成型机理,归纳了该工艺的技术特征,推导了温升与加工参数间的解析关系式,并据此优化了选区激光熔化快速成型的工艺.采用Cu-P合金对成型工艺进行了实验验证,分析了扫描速度及激光功率对成型质量的影响,探讨了球化的成因及消除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配置扫描速度、扫描间距、激光功率等加工参数,可以直接成型具有高致密性的金属零件.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投影光固化成型系统的数字成像芯片尺寸有限、不能兼顾尺寸和精度的问题,研制了基于数字微反射镜成像的双投影光固化成型设备,通过两路不同成像倍率的光路拼接成型,提高了零件成型尺寸和精度。首先,提出了基于数字微反射镜的双投影光固化成型方案,研发了光学系统和机械结构。其次,进行了该系统4倍成像光路的光照强度均匀化测试、畸变校正测试、脱模方法测试和两个光路的单列条纹固化测试。最后,对双投影光固成型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两个光路的单列像素固化特征平均宽度为55μm和8μm,并且采用双投影光固化成型方法可以同时满足成型尺寸和精度需求,还可进一步实现宏微结构一体化制造,用于微结构制造和生物制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由于微机械制造具有加工尺寸大小、成型分辨率要求高等特点,微机械的快速成型微细加工工艺存在着不同通用快速成型工艺的特殊问题及关键技术。该文对微机械光成型微细加工工艺和系统构成等进行了研究,制作了国内第一台微机械光成型实验系统,并加工出微曲柄等微零件,探索了快速成型微细加工技术制造微机械的新路子。最后提出了微机械快速成型微细加工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Intenet面向光固化快速成型和STL文件的远程在线报价系统,论述了该系统基于模型加工时间的报价原理,、对该系统的算法和步骤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分析和比较在Internet上实现该远程报价系统的几种方法的可行性和优缺点,实现了以ActiveX控件构筑的、工作在Broser/Server模式的网络报价引擎。该引擎具有文件操作,报价参数选择分层计算模型体积和加工时间以及显示详细报价结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光固化成型的功能零件无模具快速精密铸造工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论述了基于光固化成型的功能零件无模具快速精铸新技术,该技术将激光快速成型技术与精密铸造工艺结合起来,特别适宜具有复杂形状的金属功能零件整体制造.在新产品试制和零件的单件小批量生产中,不需复杂工装及模具,可大大提高制造速度,并降低制造成本.通过烟机叶片的制造实例,对这项新技术的工艺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功能零件无模具精密铸造生产的中空内部支撑光固化原型结构.  相似文献   

7.
用正交试验法对SLS尼龙粉料进行烧结实验,研究了SLS成型工艺对尼龙烧结件密度和强度的影响规律;结合材料性能对关键工艺参数做了进一步实验,确定了SLS尼龙粉料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对SLS高分子粉料成型工艺的确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远程快速成型制造与服务系统构筑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提出了一种基于因特网和企业内部网的远程快速成型制造服务系统,讨论了其总体运作流程和具体功能细分,针对该系统,提出了一种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网络组成及其硬,软件配置方案,实现了基于光固化快速成型工艺的在线报价,在线洽谈以及客户信息管理等功能单元,并分析和比较了用以帝现该远程服务系统的网络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流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聚合物材料的广泛应用,注射成型技术因其快速、低成本、大批量的生产等优势而成为聚合物微流控芯片成型制造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也存在微结构成型难、残余应力与宏观变形等问题。为表征聚合物微流控芯片成型能力、研究工艺参数对成型质量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研究熔体温度、注射压力、注射速度、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对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微流控芯片微通道复制度、残余应力、宏观翘曲变形三种指标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三种指标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最优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微通道复制度最主要的因素是注射速度和熔体温度,影响残余应力与翘曲变形最主要的因素是熔体温度;利用正交实验对三种指标优化得到的最优参数存在差异,而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了微通道复制度高、残余应力小和翘曲变形小的高质量芯片。最优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如下:熔体温度为245℃、注射压力为160 MPa、注射速度为50 cm3/s、保压压力为70 MPa和保压时间为5 s。  相似文献   

10.
薄壁零件快速原型的成型工艺与一般零件的成型工艺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对这类零件的熔融沉积快速成型工艺研究,得出了选择提高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参数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1.
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的核心是质量单元的有序排列,光固化快速成型机中的质量单元就是光敏树脂,在成型过程中光敏树脂逐渐被消耗,为保证光固化快速成型机正常工作,需不断补充光敏树脂体积的收缩量。针对光固化快速成型机的工作液槽容积有限、微量的补偿过程及光敏树脂自身的粘度对成型工件质量的影响,改造了光敏树脂动态补偿系统,较方便地实现了光敏树脂的连续微量补偿,提高了光固化产品的成型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型几何特征的光固化快速原型制作时间预计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几何特征的光固化快速原型制作的时间估计算法,利用体积、有效表面积等参数及经过统计分析算是的支撑结构因素,来地估算模型的制作时间,克服了传统方法必须进行分层、加支撑和获取最终加工文件才能进行时间计算的缺点。经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有效、精度较高及应用性强,对实现模型制作的精确报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微型光造型法的一个很大的缺点是构造物的制造时间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报告微型光固化立体成型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平面曝光型光造型方案,设计并制作了实验装置,利用热敏色带制作微型平面掩膜,进行了平面固化成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平面曝光型光造型方案进行成型,单层硬化时间可缩短至120s。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快速熔模铸造中型壳开裂问题,对树脂模型与型壳材料在消失过程中的热变形机理和型壳开裂条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原型一型壳热变形数学模型,并应用于新型燃气涡轮导向器的快速铸造.实验中当升温幅度较低时,涂挂厚度很小,型壳也不会破裂;当树脂模型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时,即使不抽壳,型壳也能保持完整而不破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树脂制备方法,不仅可以简化传统制作蜡模的工艺步骤,而且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树脂模型精度、粗糙度对复杂铸件的传递特性,已成为该方法被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点状胶液接触式转移机理的流体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接触式点状胶液分配过程,按照分4个阶段研究胶液转移过程的观点,建立了非牛顿流体肢液从针头挤出、与基板粘附、胶液分离过程的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布胶高度、胶液的表面张力与接触角、针头端部结构特征、针头运动特性等重要参数对胶液转移过程和胶滴尺寸与形状的影响,探讨胶液分配高度与挤胶工艺参数之间的匹配规律,分析接触式胶液分配过程点状胶液分离与胶滴形成的动态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16.
快速成型中的支撑结构设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光固化法快速成型制造中支撑结构的作用及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出发,以快速成型的成型精度为设计目标,以实验优化经验为修正,进行了支撑规则研究。面向STL模型,进行了待支撑区域的分类及分类技术研究;针对不同待支撑区域,提出了十字支撑类、带垂直板的单墙支撑类、斜板支撑类、轮廓支撑类、自由单墙支撑类等结构设计策略。研究结果有助于智能地完成支撑结构设计,可有效地保证快速成形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水合物渗流是一个多相多组分非等温的物理化学渗流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相变、能量变化以及储层介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藏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的定义方式。应用渗流力学理论,结合水合物开采方式,对其渗流过程进行了描述,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藏开采的基本数学模型,并探讨了目前天然气水合物渗流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天然气水合物藏的物理模拟和数值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立体光造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快速成型技术,光敏树脂是光固化快速成型中制造各类形状零件的重要光致凝固材料。通过实验优化了合成立体光造型用树脂聚合物工艺参数,并用DSC、TGA和FTIR等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增强使样品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同时讨论了光固化过程中收缩与工艺参数之间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数学模型可用于更好地理解、控制和改进高炉炼铁过程.作为全高炉动力学数学模型的较新研究成果之一,多流体高炉模型被成功开发.该模型基于多流体理论、反应动力学、冶金传输原理及计算流体力学等理论,充分考虑了多相多组分之间的同时相互作用.实际应用表明,多流体模型是一个复杂全面的高炉过程模拟仿真系统,可对炉内主要现象进行多维数学模拟解析,并能较精确地预测高炉在指定条件下的操作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