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不同来源野生鱼腥草酚类物质累积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提高鱼腥草的品质。通过野外采样,分析了贵州贵定、惠水及丹寨3县11个样地的鱼腥草叶片酚类物质累积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来源鱼腥草酚类物质的累积量差异明显,叶片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阿福豆苷、槲皮苷的累积量变化分别在37. 5~267. 7μg/g、67. 5~329. 1μg/g、61. 4~287. 8μg/g、363. 5~1 073. 8μg/g、382. 6~876. 9μg/g之间;土壤养分、p H、酶活性也因采样地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影响鱼腥草酚类物质累积的主要因子有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钾含量,其次为土壤p H、蔗糖酶活性及全磷、速效钾含量。该结果可为鱼腥草的栽培地选择及提高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利用华北蓝盆花(Scabiosa tschiliensis Grunning)资源,测定了其花序不同萃取物中总酚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总酚的质量分数最高,达到130.8 mg/g.通过HPLC分析,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检测到槲皮苷、槲皮素、绿原酸、芦丁、咖啡酸、表儿茶素、淫羊藿苷、阿魏酸、异鼠李素和香草酸10种单体酚.其中,槲皮苷、槲皮素、绿原酸和芦丁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达15.15、6.87、4.73、2.67 mg/g.体外抗氧化分析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产自广东化州市3个不同产区的化橘红为原料,用HPLC方法分析其有效成分柚皮苷含量,并研究了化橘红柚皮苷重结晶纯化工艺。结果表明,同产于化州不同产区的化橘红其有效成分含量也有区别:化州宝山产化橘红柚皮苷含量最高(109.95μg/mL),平定产其次(105.36μg/mL),河西区产最低(87.71μg/mL);化橘红柚皮苷重结晶纯化最佳条件为以50%乙醇作为结晶溶剂,在pH值等于4.0时,于5°C下结晶12 h。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了本地区市售20种水果中铜(Cu)、镉(Cd)、铅(Pb)、锌(Zn)、硒(Se)元素的含量,并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红富士苹果中Cd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4.548μg/kg;山竹中Cu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409.150μg/kg;红富士苹果中Pb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18.340μg/kg;桃子中Zn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693.400μg/kg;橙子中Se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16.080μg/kg,但均远低于2011年颁布的国家限量标准.不同人群经水果摄入Cu、Cd、Pb和Zn的风险较低,但经水果摄入Se有一定的风险.本结论可为食品安全监控和合理饮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滴灌条件下马铃薯的最佳N,K配比,在大通县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2P2K3处理下,株高、大(中)薯数、单株薯重明显提高,小薯数明显降低,块茎产量达到42 000 kg/hm~2。施N量120.00 kg/hm~2(N2P2K2)处理下,N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08.33 kg/kg;施K量67.50 kg/hm2(N2P2K3)处理下,K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11.11 kg/kg。N2P2K3处理下水分生产率明显提高,为5.59 kg/m~3;单产耗水量明显降低,为0.18 m~3/kg。滴灌条件下马铃薯增产和水肥利用最佳的N,K肥用量分别为N120.00 kg/hm2和K2O 67.50 kg/hm~2。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全球最重要的块茎类作物,是有效利用我国盐碱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但其不同生育期对盐胁迫的耐受性研究较少,限制了马铃薯耐盐资源的筛选与利用.以优薯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00 mmol/L NaCl溶液浇灌盆栽苗,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进行表型以及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盐耐受性差异明显:种子萌发受盐胁迫影响较大,其萌发完全受到抑制;薯块发芽期株高明显受盐胁迫抑制;幼苗期叶片萎蔫最明显,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在盐处理120 h后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在72 h后降至最低,丙二醛含量在24 h显著提高;花蕾期植株生长受盐胁迫影响较小;结薯期株高受盐胁迫的影响较小.综上所述,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的耐盐性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地膜马铃薯后期脱肥导致马铃薯早衰的问题,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以不同缓释肥种类的不同施用量、农民常规施肥量、马铃薯专用肥及空白对照为处理。结果表明:在荣泽缓释肥用量为750~1 050 kg/hm~2的情况下,马铃薯的生物学产量、块茎总产量、商品薯产量以及种植纯收益最高,并能提高马铃薯块茎品质,其次为农民传统施肥(1 350 kg/hm~2),再次为马铃薯专用肥(750 kg/hm~2),第4为海宁缓释肥(450~1 050kg/hm~2),最低为空白对照。施用荣泽缓释肥的马铃薯株高增长缓慢、茎粗较粗。  相似文献   

8.
炸片是马铃薯主要的加工产品之一,色泽和丙烯酰胺含量是其两个重要的品质指标。本研究选取费乌瑞它、大西洋、青薯9号、陇薯10号4个品种,以品种、储藏时间、油温及回温时间4个工艺条件设置多因素正交试验,以PANTONE色卡(U卡)为标准建立炸片色泽评价方法并检测实验薯片色泽,以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丙烯酰胺含量。分析色泽和丙烯酰胺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最优工艺组合。结果表明:品种、贮藏时间对马铃薯色泽有显著、极显著影响,二者交互作用亦有极显著影响。对马铃薯炸片丙烯酰胺含量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是品种、回温时间、贮藏时间和油温。综合考虑色泽和丙烯酰胺含量,马铃薯炸片的最优工艺组合为:大西洋品种、贮藏时间70 d、油温160℃、回温时间20 d。此工艺下丙烯酰胺可控制在210μg/L以下,为目前一般工艺的30%左右,且色值在6.7~6.9之间,色泽较佳。  相似文献   

9.
应用超声波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超声波法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提取工艺下制备的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并与传统的水提法、乙醇回流提取法比较,根据绿原酸的得率及抑菌效果确定金银花提取的优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法的绿原酸提取率高于水提法、乙醇提取法,但超声波法、水提法及乙醇提取法制备的绿原酸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250μg/g.  相似文献   

10.
苹果中绿原酸含量的HPLC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苹果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AichromBond-1AQ C18色谱柱(150×4.6mm,5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92:8,V/V),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323nm。结果显示:绿原酸在浓度为0.268-67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38286X-4391.2,r=0.9991),检测限为0.804ng,定量限为2.68ng;精密度(RSD)为1.67%,平均回收率为101.7%~103.6%;经测定几种苹果果皮和果肉中绿原酸的含量分别在20.32~45.98μg/g和63.47~114.32μg/g。因此,本法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苹果中绿原酸含量研究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体积分数50%的甲醇溶液为溶剂,用超声提取法从开口箭药材中提取绿原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提取液中绿原酸含量。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240 W,超声频率40 kHz,提取温度60℃,超声提取30 min。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C18(4.6 mm×150 mm,5μm)柱,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体积比9∶9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0℃。绿原酸在0.2553.0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y=31 388x+152.43(R2=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9.4%,RSD为2.12%(n=3)。检测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开口箭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其变化范围在32.843.0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y=31 388x+152.43(R2=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9.4%,RSD为2.12%(n=3)。检测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开口箭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其变化范围在32.846.62μg/g。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开口箭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坡缕石种薯包衣剂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衣技术在当前农业良种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坡缕石材料具有较强的保水性、吸附性和缓释性,可提高水分利用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马铃薯种薯用坡缕石材料包衣处理,研究坡缕石材料包衣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提高达24.43%.出苗率提高达12.22%.块茎淀粉含量增加0.7%~2.62%,商品率最高增加10.65%.坡缕石材料包衣处理能提高马铃薯产量,能改善马铃薯品质,且坡缕石材料的用量越大,效果越明显.可作为生态功能材料应用于生态农业建设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山西产蒲公英中咖啡酸与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含0.1%磷酸的水溶液)与乙腈的体积比(85∶1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2nm。结果:咖啡酸的线性范围为0.8μg/mL~4.0μg/mL(r=0.9966),绿原酸的线性范围0.4μg/mL~2.0μg/mL(r=0.9997);平均回收率:咖啡酸98.73%,RSD为2.49%,绿原酸98.82%,RSD为2.71%。结论:咖啡酸和绿原酸质量分数为0.074%、0.028%,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4.
生物素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摇瓶中研究生物素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素的添加能促进细胞生长,但对细胞内虾青素含量的提高不利.添加10μg/L生物素时,最大比生长速率达到0.110 h-1;添加6μg/L生物素时,达到最大细胞干重9.95g/L,比没有添加生物素时的7.53g/L提高32%.添加2μg/L生物素时,达到最高虾青素产量和产率,分别为3 825 μg/L和53μg/(L@h),比没有添加生物素时的2 944 μg/L和41μg/(L@h)提高30%.没有添加生物素时,达到最高细胞虾青素含量391μg/g.利用添加2μg/L生物素的方法可以提高虾青素产量,这种方法为提高虾青素产量提供了一种简单廉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文冠木中槲皮素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显示HPLC测定槲皮素含量在0.40μg/mL-8.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0%,(RSD=2.44%);7个不同产地的文冠木中槲皮素含量为0.0088%-0.0143 %,总黄酮以芦丁计在8μg/mL-48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3%,(RSD=1.45%);7个不同产地的文冠木中总黄酮含量为3.27%-10.57%.不同产地的总黄酮含量分布与槲皮素基本相似,其中以内蒙古鄂尔多斯产文冠木中的槲皮素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安徽毫州产的最低.该方法准确、灵敏、稳定,可用于文冠木药材的质量监控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施肥量和密度组合处理条件下,以青薯6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测定了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组合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前期大于后期。在低施肥量范围内,叶绿素含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当施肥量达到纯N:184 kg/hm2,P2O5:112.13 kg/hm2,K2O:67.5 kg/hm2时,叶绿素含量最高,之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但随着密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有不断降低的趋势。氮、磷、钾、密度对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的各个因素组合的选优与总叶绿素相同。叶绿素总含量最高为1.85 mg/g,相应的最优肥料密度组合的施肥量和密度分别为纯N:184 kg/hm2,P2O5:112.13 kg/hm2,K2O:67.5 kg/hm2,密度:6万株/公顷。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盛花期、终花期的叶绿素总含量与马铃薯块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差异,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b含量与马铃薯块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差异,并与理论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于山西运城盐湖区白骨顶(Fulica atra)羽毛铅、铜、镉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这几种重金属在各个部位羽毛中的浓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白骨顶羽毛的Pb含量为0.53~6.26μg/g、Cu含量为0.56~9.18μg/g、Cd含量0.002~0.24μg/g.铅在白骨顶羽毛中以背羽含量为最高,腹羽最低;铜含量以初级飞羽最高,背羽最低;镉含量背羽最高,腹羽最低.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优化川西南生态条件下马铃薯原种扩繁技术,通过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种植密度(X1)、农家肥(X2)、复合肥(X3)、种薯大小(X4)做决策变量,分别以单株产量、株高、单位面积产量作目标函数,建立各因素与目标函数间的数学模型,研究凉薯97马铃薯原种扩繁优化模式。结果表明:(1)各因素对凉薯97单株产量的影响为:复合肥>种薯大小>种植密度>农家肥;对株高的影响为:农家肥>种薯大小>种植密度>复合肥;对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为:种植密度>复合肥>种薯大小>农家肥。(2)试验获得了最高单位面积产量2 405.6 kg/667 m2 和最高单株产量0.55 kg/株。通过模拟寻优获得最高的单株产量0.62 kg/株的因素组合为: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 m2、农家肥2 250 kg/667 m2,复合肥50 kg/667 m2,种薯大小100 g;获得最高单位面积产量2 489.78kg/667 m2的因素组合为:种植密度5 500株/667 m2、农家肥2 250 kg/667 m2、复合肥50 kg/667 m2、种薯大小80 g。  相似文献   

19.
以井冈山保护区狮子岩栽培的9 a生厚朴树为实验材料,对其枝条及不同高度树干皮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高度厚朴皮中厚朴酚、和厚朴酚2种药用成分的总含量在树干高度0.5 m(离地面)处为最大值(46.6 mg/g),平均值为34.8 mg/g,其中厚朴酚含量最高为28.0 mg/g,平均含量为23.0 mg/g,和厚朴酚含量为18.6 mg/g,平均含量为11.7 mg/g;所有高度树干皮中2种药用成分含量均高于枝条皮;不同高度树干皮中2种药用成分含量差异明显,但整体呈现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趋势;高度1.5 m是一个明显的“拐点”,即超过此高度,2种药用成分具有增、减波动现象;枝条皮中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与10.5 m以上树干皮中2种药用成分的含量接近.不同高度厚朴树干皮中2种药用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为厚朴皮的等级划分及医药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了不同品质牛奶中的钙含量。结果表明:伊利早餐奶钙含量最高(1.043 8mg/g),银桥酸牛奶钙含量最低(0.958 9 mg/g)。对于同一品牌牛奶,伊利早餐奶中含钙量最高,伊利酸牛奶中含钙量最低;不同品质纯牛奶:伊利纯牛奶中的钙含量最高,古城纯牛奶中的钙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