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青少年的气象科普意义深远,更加有效地向青少年普及气象科技知识是广大气象科普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该文论述了将卡通动漫元素融入气象知识普及,影响科普传播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科教兴国科普在我"的新时代背景下,我校充分利用特有的"水土保持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平台,策划并实施了一次大型特色科普示范活动。从天文地理展示、气象服务演示、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趣味科普实验、径流小区实地展示讲解、3D打印现场演示和解读、果蔬的科学种植和食用等8个板块,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竞猜竞答和互动体验活动。青少年学生和来宾都经历了一场生动的科普体验,该活动也为区域其它机构做了一次良好的科普示范。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本文就如何把握气象科普社会化的规律性,探索气象科普社会化的科学性,形成气象科普工作的理论方法指导,促进气象科普工作的良性开展,扩大社会普及影响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把气象科普社会化研究与湖北省气象科普馆建设管理、社区气象科普等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推进气象科普社会化提供了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传播生态已逐步建成,公众对科普传播方式也提出了便利化、体验化的新需求,微博、微信、微视频等自媒体以及虚拟现实等人机互动方式为公众喜闻乐见。以暴雨、泥石流气象灾害为例,介绍了VR虚拟现实技术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总结出虚拟现实技术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推广价值,为今后开发更多感知类、体验类、互动性强的气象科普产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根据科普教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新形势下青少年课外教育的新特点,结合"规划科普进校园"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产生的问题、受众的反馈进行调查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丰富科普教育活动新需求、新方法,归纳、总结科普教育活动的理论认知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普内容体系是气象科普体系的重要部分,科普方式种类众多,不同的灾害需要不同的科普信息,气象部门和相关网站在网上进行气象科普是一种便捷快速地传播科普内容的途径。本文主要研究网上直播平台气象科普内容体系的构建,本文首先将网上直播平台体系分为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网上直播平台针对应急信息的科普内容。本文提出了基于灾害应急阶段划分的科普内容,并根据每一个阶段提出具体措施,最后根据中国天气网等直播平台,以"莫兰蒂"台风为例,研究我国气象科普内容体系,列举出此次灾害中国天气网的科普内容及表达形式,并提出做好气象科普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设区域绿色低碳科普宣教平台对增强公众低碳环保意识、节约国家资源能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分析建设区域绿色低碳科普宣教平台的科学价值和意义,阐述泰达绿色低碳科普宣教平台建设的实践与创新情况,为低碳科普平台建设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11月6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技馆和兵团科协承办的"中国流动科技馆"兵团巡展在143团第一中学启动。这项活动让该团的青少年们"零距离"感受科技奥秘。此次"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走进143团一中,为该团的公众提供了更多参与科普的机会,让不曾走进科技馆、对科技馆满怀期待的公众和青少年得偿所愿。同时,也将有效弥补团场科普资源短缺、科普阵地薄弱的现状,为更多的公众参与科普、学习科技、体验科学  相似文献   

9.
气象科普的对象是社会公众,目的是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因此,校园气象科普宣传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考虑学校师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应尽量体现参与性、互动性、普遍性和实用性,实现寓教于乐,使气象科普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容易被社会公众普遍接受与理解并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优势和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图书和互联网等传播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活动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0.
科技馆一直被称为进行"科技的快乐教育"的场所,作为社会公益型科技教育机构,在开展科学科普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需要,科技馆应该积极改变开展科普服务方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新时期青少年科技教育社会化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气象与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密切,气象服务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在生产中是个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是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当前宝坻区气象部门服务产品及农业对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气象信息传输渠道、科普教育宣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各级政府、气象及相关务产品的需求、气象信息传输渠道、科普教育宣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部门应各司其职,解决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普是教育的重要环节,青少年科普更关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然而,落后的观念和陈旧的手段限制了青少年科普工作的发展,更制约了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整体提升。新媒体时代下,媒介的更迭带来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为提高青少年科普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这一大背景下,准确把握青少年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利用青少年对互联网的依赖和对动漫的热爱,寓教于乐,把动漫技术运用到科普工作中,将成为未来青少年科普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气象与国计民生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人们的社会气象意识、气象观念提升,对气象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气象科普工作中引入"互联网+"气象宣传,有助于气象科普工作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依托天津市滨海新区气象科普基地设施,利用虚拟全景技术,结合多种格式的音频、图形文件嵌入方法,建成具有互动功能的虚拟现实气象观测站特色展区,在滨海新区气象科普基地布设终端显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完成气象站内百叶箱、闪电定位、能见度、地温表等测量仪器的原理图例动画,实时显示站点获得的气象资料数据,绘制不同曲线,旨在提升科普基地体验、互动、宣传、教育等能力。  相似文献   

14.
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对于持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广西师范学院"科学探究俱乐部"与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为例,在分析高师与科普基地合作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优势的基础上,总结合作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的设计理念、合作机制、实施方案和成效,并进行了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普工作在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提升防御突发气象灾害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河南省气象局推进气象科普社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该文从优化气象科普发展环境、促进气象科普融合发展、激发气象科普创新活力和彰显河南气象科普特色4个方面概述了河南省气象局在科普社会化方面所探索的途径,总结了河南气象科普社会化成效,提出了加强气象科普社会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科技馆是我国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大型公益科普教育机构,在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科学教育功能,对青少年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科技馆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扩大科普资源共享,创新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王琪  王艺 《天津科技》2022,(1):63-65
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搜索主题为"气象监控"的学术期刊作为研究数据。借助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分析"气象监控"方向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气象监控"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帮助研究者更为清晰、直观地认识和了解"气象监控"方向的研究现状,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科普基地平台建设的气象科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科普工作是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气象局对气象科普工作高度重视。本文以郑州市气象局及所属县局为例,总结了新时期气象科普模式,对推进气象科普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校社工介入‘阳光下展翅’行动模式创新探索"项目,以一个个案为例,研究重组家庭社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从个案的性格、家庭背景、价值观等方面分析研究家庭的重组对青少年心理和人生选择的影响,以及由此形成的家庭内部复杂的成员关系,并从社会化的视角对个案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兴文县地质科普宣传相关人员一行走进兴文县古宋镇和平学校,开展2018年地质科普进学校系列活动。校园里,地质科普展板图片精美、形式活泼、文字精炼、成因示意图明了,激发了学生们的参观热情,大家纷纷走到科普展板前认真阅读,不时交流讨论,现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