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从黔产毛萼香茶菜叶的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得两个二萜化合物,经IR、~1HNMR和MS数据解析及与标品对照,证明它们是毛萼晶甲(maoecrystal A)(1)和毛萼晶乙(maoecrystal B)(2)。 相似文献
2.
从唇形和尾叶香茶菜叶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提取了4个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以及质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方法,对以上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化合物1在该植物的文献中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王艳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7(2):49-51
从紫毛香茶菜干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二萜化合物,利用红外、紫外、质谱以及核磁共振波谱等光谱方法,对这2个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紫毛香茶菜的化学成分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4.
王艳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7(1):122-124
由腺花香茶菜全草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利用红外、紫外、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光谱方法,对这2个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其中的1个化合物灰岩香茶菜甲素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首次对间断香茶菜(Isodon interrupta)70%丙酮水提取物开展了化学成分研究,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15-hydroxy-dehydroabietic acid(1),podocarpa-8,11,13-triene-7α,18-diol(2),7β-hydroxyabieta-8,11,13-trien-18-oic acid(3),7α-hydroxyabieta-8,11,13-trien-18-oic acid(4),abieta-8,11,13-trien-18-oic acid(5),和15-acetoxy-7-oxodehydroabietic acid(6). 相似文献
6.
尾叶香茶菜中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尾叶香茶菜中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王艳红1)陈耀祖2)孙汉董3)金东史4)(1)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510275;2)浙江大学化学系;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化室;4)朝鲜国家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关键词唇形科,香茶菜属,尾叶香茶菜,对... 相似文献
7.
拟缺香茶菜二萜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甘肃产拟缺香茶菜(Isodon excisoides(Sun ex C.H.Hu)C.Y.Wu et H.W.Li)枝叶中分离得到5个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并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进行了结构鉴定,它们分别为Kamebacetal-A(Ⅰ)、Glaucocalyxin-A(Ⅱ)、Kamebanin(Ⅲ)、Wangzaozin-A(Ⅳ)和Leukamenin-E(Ⅴ).用SRB法分别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5种化合物对BEL-7402与HO-8910细胞株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8.
细叶香茶菜丙素(ternifoline C,分子式C_(22)O_6H_(22))的单晶通过四圆衍射仪测定衍射强度进行结构分析,最终偏离因子R=0.042;晶体属空间群P2_1;晶胞参数为:a=1.1071(1),b=0.6084(1),c=1.5553(1)nm;β=104.22(1)°;Z=2.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呈贝壳杉烯骨架(kaurenetype)结构,其中六元环B、C呈船式构象,六元环A呈椅式构象,五元环D则呈半椅型构象,A环和B环反式相连接,B环和C环顺式相连接。氢键是联接各分子形成晶体的主要键力。 相似文献
9.
维西香茶菜二萜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肃产维西香茶菜(Rabdosia weisiensis C.Y.Wu)的干茎叶中分离出5个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用波谱学方法进行了结构鉴定,依次为:Kamebacetal A(Ⅰ),Kamebanin(Ⅱ),Weisiensin B(Ⅲ),Macrocalyxin D(Ⅳ),Excisanin K(Ⅴ).用SRB法分别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Ⅰ~Ⅴ对癌细胞株Bel-740,HO-8910都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
总序香茶菜和蓝萼香茶菜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总序香茶菜(RabdosiaRacemosa(Hemsl)Hara)和蓝萼香茶菜(Rabdosiajaponica(Burm f)Haravar.galaucocalyx(Maxin)Hara)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别鉴定出46种和40种组分,所鉴定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占其全油的84 77%和73 5%.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成分为酯类、烷类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龙胜香茶菜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龙胜香茶菜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出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龙胜香茶菜素E(1)、鲁山冬凌草丙素(2)、β-谷甾醇(3)和十六烷酸(4)。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石油醚部位中活性成分β-谷甾醇含量近5%。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香茶菜属植物的蓝萼香茶菜 [Isodon japonica (Burm.f.) Hara var.glaucocalyx (Maxim.) ]为材料 ,采用改进的 CTAB法提取基因组 DNA,首次建立适合于蓝萼香茶菜的 RAPD(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c NDA,随机扩增的多态性 )分析的 PCR反应体系。通过对 RAPD条件优化分析 ,确定蓝萼香茶菜RAPD的最佳方案为 :2 5μl反应体系中包括三磷酸脱氧核苷酸 (d NTPs) 0 .1mm ol/ L ,引物 0 .4μmol/ L ,模板DNA90 ng,Taq酶 (Sangon) 3u,2 .5 μl10×buffer缓冲液 (含 2 0 m mol/ L Mg2 + ) ,其余部分用无菌超纯水补平 ;PCR扩增循环为 93℃预变性 4 min,93℃变性 4 5 s,36℃复性 75 s,72℃延伸 2 min,4 0个循环 ,最后 72℃延伸 10 min。 相似文献
13.
蓝萼香茶菜提取液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以无水乙醇、乙酸乙酯、三氯甲烷、蒸馏水和丙酮作为提取剂,用回流提取的方式提取蓝萼香茶菜[Isodon japonica(Burm.f.)Hara var.glaucocalyx(Maxim.)Hara]的5种提取液,分别采用滤纸片法和平板稀释法测定提取液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米曲菌的抑菌效力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5种提取液对实验菌均有抑菌作用,对4种致病菌的MIC的排列顺序为:无水乙醇提取液<三氯甲烷提取液<丙酮提取液<乙酸乙酯提取液<蒸馏水提取液。 相似文献
14.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4
通过提取、分离等实验手段对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干燥头状花序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寻找旋覆花中有效成分.对旋覆花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等柱色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单体化合物.从旋覆花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6个高氧化度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和6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用简单的方法从金银花中分离化合物,采用选择性萃取法从金银花浸膏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Ⅰ,然后经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Ⅲ、Ⅳ。通过理化方法和MS、IR、H-NMR、C-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4种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3’,4’,5’,5,7-五甲氧基黄酮(Ⅰ)、木犀草素(Ⅱ)、槲皮素(Ⅲ)、绿原酸(Ⅳ)。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并且是经过选择性萃取分离得到的。该方法简单快捷,较之柱色谱法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6.
拟缺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甘肃产拟缺香茶菜(Isodonexcisoides(SunexC.H.Hu)C.Y.WuetH.W.Li)的叶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 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为:β 谷甾醇,熊果酸,线蓟素,胡麻素,胡萝卜甙,槲皮甙. 相似文献
17.
付再萍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2):129-132
以狗脊蕨新鲜叶片为材料,使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DNA,通过单因子实验优化了各反应物的浓度,即在25μL总反应体系,Mg2 (2.5 mmol/L),dNTPs(200 mmol/L),DNA(15 ng),Taq酶(1.5 U),引物(0.15μmmol/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1 min,然后94℃变性1 min,39℃退火1min,72℃延伸2 min,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4℃保存.狗脊RAPD条件优化为分析狗脊蕨的遗传多样性打下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六月雪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波谱等方法鉴定为5-乙酰基-6-羟基-2-异丙烯苯并呋喃(5-Acetyl-6-hydroxy-2-isopropenylbenzofuran,1);5-乙酰基-0-羟基-2-丙酮苯并呋喃(5-Acetyl-6-hydroxy-2-acetonepenylbenzofuran,2);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豆甾醇(Stigmasterol,5),其中化合物(1),(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
利用溶剂提取和正、反相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对采自藏区的俄色茶(Malus torangoades(Rehd.)Hughes)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俄色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根皮苷(1),根皮素(2),3-羟基根皮苷(3),3-羟基根皮素(4),三叶苷(5),槲皮素(6),槲皮苷(7),异槲皮苷(8),芦丁(9),金丝桃苷(10),香豆酸(11),咖啡酸(12).化合物1~5为二氢查耳酮类化合物,化合物6~10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1和12为酚酸成分.其中化合物3~5和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