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有幸在达尔文曾经就读的剑桥大学基督学院上了一门有关达尔文的课,这让我有机会走进这位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的独特世界。出乎意料的是,达尔文年轻时在基督学院修读神学,后来他却提出了震惊世界的进化论。我们在课上讨论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读达尔文孙女写的回忆录,参观了达尔文在伦敦郊外的故居,拜谒了达尔文后代在剑桥的墓地。达尔文的故居位于伦敦东南郊外的唐恩村,是一座白色石砌  相似文献   

2.
由于社会、经济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达尔文进化论在美国生物学家、教师、公众以及联邦最高法院中近150年的经历,无庸置疑地证明,其作为生物发展规律的学说的传播并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事业,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接受进化论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3.
华莱士与达尔文共同发现了自然选择原理并引发达尔文革命已经成为我国公众理解进化论历史的常识之一,这种理解带有辉格史色彩,在皮特.鲍勒的非达尔文革命视角下可以也值得得到重新的审视。华莱士与其他有可能成为共同发现者的生物学家一样,其思路与达尔文存在本质差异,达尔文对华莱士事件的反应主要也是出于一种学术之外的考虑。19世纪进化论的主线是斯宾塞主义而不是达尔文主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是独树一帜的,并且是早熟的,澄清这一点有助于理解国外非达尔文产业的前沿动态。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和中国科协于1982年4月19日至23日,在北京联合召集举行了一次大型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250多人参加了这次大会。这次学术讨论会的目的是,进一步推动我国进化论研究工作的开展,促进有关进化论的  相似文献   

5.
达尔文涉猎中国古代科学著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在奠定与充实其生物进化论过程中,曾广泛利用中国资料。但他利用这些资料的情况并非总是清楚的。本文试图将他获得中国资料的西文书刊与中国原著内容加以对比,展示达尔文利用《齐民要求》、《本草纲目》、《便民图纂》、《三才图会》、《七修类稿》、《康熙Ji暇格物编》、《大唐西域记》、《周礼》、《康熙字典》及《竹谱》等10部中国古籍的过程细节。在作这项研究的同时,我们还试对达尔文英文原著作出某些文字校勘,并提供其著作中某些段落的新译文,供国内外同行参考。文内给出中西有关史料的原文。  相似文献   

6.
达尔文在他的进化论中确实引用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由于这个原因,长期以来,许多人一味责怪达尔文。有的认为,达尔文把马尔萨斯《人口论》纳入了他的自然选择学说,马尔萨斯学说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这便是达尔文的“错误”;有的认为,生存斗争是生物界的客观规律,达尔文盲目地接受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并以它为理论指导,解释  相似文献   

7.
朱利安·索雷尔·赫胥黎(1887-1975),生物学家、人文主义者.他是动物行为学的拓荒者,综合进化论的领军人物,科学人文主义的旗手,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任总干事(1946-1948),发起创立世界自然基金会.本文介绍了朱利安的生平、他在生物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以及科学人文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赫胥黎作为"达尔文的斗犬"的形象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它在中国的学界和公众中广泛流传,一直没有受到质疑。然而,该形象简化了赫胥黎与达尔文进化论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成为一个历史神话。19世纪末,"达尔文的斗犬"的形象在英国科学史中被建构起来。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英国科学史研究的深入,它才逐步被解构。通过介绍德斯蒙德的历史解释模型和新近的科学文化史研究,可以对赫胥黎为何支持和宣传达尔文进化论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半个世纪以来,达尔文革命一直是西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学者关注的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分析关于达尔文革命研究的三部风格迥异、结论相左的专著及其评论,描绘出不同版本的达尔文革命画面.这将有助于人们认识达尔文进化论的产生、发展和被接受的艰难历程,以及非达尔文思想在达尔文革命过程中的作用,深刻理解达尔文思想的革命性以及达尔文革命的曲折过程.同时,还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西方达尔文革命史研究的基本趋向,即,从重视达尔文个人的思想发展及其影响,到考察达尔文时代英国科学共同体的影响和贡献,再到关注非达尔文思想在迭尔文革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查尔斯·达尔文未必能料到,他的进化论会在中国受到如此厚爱。一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了进化论在中国有多么流行:71.8%的中国公众如今还认可“人类是从早期动物进化而来”这个结论。这使得专家对这样的调查结果大感惊讶。要知道,即使是在达尔文的故乡英国,情况也远非如此(半数英国人不信进化论)。  相似文献   

11.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之所以能够在近代中日两国的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被广泛传播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原因在于:两国的历史传统、当时的民族危机感和政治论争、传播者的主观意识以及进化论的双重属性和特征等。汤因比的“文化放射”理论未必完全适于说明进化论的传播问题,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杜布赞斯基(Theodosius Dobzhansky, 1900—1975)是美国杰出的生物学家。他原是苏联人。1927年底到美国,跟著名的遗传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一道工作,此后一直定居美国,从事遗传学与进化论的研究。杜布赞斯基勤奋多产、著述丰富,共有五百多篇论文和十几部著作,在二十世纪进化生物学领域中,是最有影响和最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之一。杜布赞斯基对科学发展所作出的主要贡献,是在《遗传学与物种起源》一书中完成了进化论的现代综合,为四十多年来在进化学说中占据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颜青山《从科学普及的角度看“孟德尔之谜”》一文提出了修正,指出了其中的一些科学和历史错误。达尔文进化论对现代生物学的影响,大于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在孟德尔时代,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已是生物学家们公布自己研究成果的最主要的手段。理论生物学以专著总结学术成果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传统,自达尔文以来也从来没有断裂过。将孟德尔的成果被忽视的原因归咎孟德尔以论文而不是以专著的形式发表成果,和声称孟德尔开创了新的论文发表方式,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础科学》2001,(4):36-38
一、实验室概况 "进化论是生物学中最大的统一理论".生命科学各个层次的研究以及各分支学科体系的建立无不以生物进化的理论为其指导思想,同时又吸收与综合生物学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现代的进化论已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理论,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领域,即研究生物进化的历史过程、进化的原因、进化机制、进化速率、进化趋向、物种的形成和绝灭、系统发生以及适应的起源等内容的进化生物学(evolutionary biology).分子进化是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在分子水平上的延伸.DNA、RNA、蛋白质和糖等生命大分子的突变和选择成为生物表现型性状进化的基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思想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分子进化论及分子系统学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阿萨·格雷被称作是美国植物学之父,是19世纪美国少数几位具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之一,也是植物地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为描绘美国的植物地图和植物分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也是达尔文的学术核心圈中的一员,后者向他请教有关美洲植物分布和植物分类的知识,并在1857年时就向他透露了自己的进化理论。《物种起源》发表后,格雷成为美国首要的进化论宣扬者,不过他并没有完全"皈依"进化论。作为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和一位诚实的科学家,格雷不得不在进化论、分类学与自然神学之间寻求平衡,糅合出一种有神进化论。格雷的例子代表了当时人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一种反应,它展示了"达尔文革命"历史叙事的不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  相似文献   

16.
尼采与达尔文的关系长期以来都是学界关心的话题.21世纪以来,约翰·理查德森重提这一议题,引起了学界争论:尼采是不是达尔文主义者?他在何种程度上受到进化论思潮的影响?以及,应当如何理解其晚期的"反达尔文"主张?虽然尼采受到进化论较大影响,但他却从未自认是达尔文信徒.尼采早期把进化论视作一种客观的自然主义;中期将之视为赫拉...  相似文献   

17.
<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我国妇孺皆知,被很多人当为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其实,这是一个谬误!"旅美知名生物学家苗德岁在一场讲座上纠正说。其实除了在《物种起源》第五版序言中引用过这一句话,达尔文从没说过这样的话,甚至他自己都怀疑"适者生存"是否靠谱。严复译文时加进"适者生存"苗教授年轻时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攻读完硕士后,于1982年赴美,在加州大学  相似文献   

18.
郑亮 《科学大观园》2005,(24):30-33
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学说,他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岁月从简单到复杂进化来的。严格地说,进化论至今都只是一种假说,当年达尔文希望将来能发现确凿的证据,可是禁得起检验的证据至今也没有找到,而且进化论的理论与事实也出入太大,论证模棱两可,结论也无法重复。后来的学者是把进化论当作一种科学的信仰继承下来的。也正是因为信仰,才把它当成真理介绍给学术界和公众,这种新奇的假说很快形成了一个流行的信仰,人云亦云,被人们当成了真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非达尔文革命”的概念,鲍勒对“达尔文革命”的正统形象提出了质疑。鲍勒认为:达尔文主义不是19世纪进化论的主题,现代“综合理论”的产生相对独立于达尔文所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因此进化论的历史不等于达尔文主义的历史。鲍勒对进化论历史的重建表明,以“发育”模型为基础的进化论在19世纪占据统治地位,“进步”的观念是这种“非达尔文”进化论发展的线索,《物种起源》的出版并没有阻断这个发展过程。由此鲍勒重现了“进步”的观念在19世纪的连续性。对“进步”观念和进化思想之间关系的考察,不仅对于重建进化论发展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也是理解我们这个现代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达尔文主义的日食"期间,柏格森反机械论的生命哲学与生物学界"非达尔文"的直生进化论同时兴起,微妙地反映了"达尔文革命"在当时的真实进展。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以形而上学的"生命冲力"观念作为逻辑支点,在宇宙定向进化的直生论框架中将拉马克主义、突变论与泛生论的达尔文主义综合起来,并以此阐明了进化的前进路线及人类身体的前沿地位等问题。当分子生物学在机械论意义上划定了生物与非生物的界线,以"基因"取代"生命冲力",柏格森以及直生论的整体思路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