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现行法所确立的知识产权财产权内容,以此为对象,根据权利内容理论,从知识产权财产权“整体上的权利”和与“使用方式相对应的权利”两个层次上深入分析了“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等权能。并与所有权的四项权能进行比较,认为知识产权财产权具有物权属性,但基于知识产权权利客体的无形性和权利来源于法律授权的特点。知识产权财产权与所有权仅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游戏的迅猛发展,虚拟财产的保护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中心。本文认为虚拟财产具有法律意义上财产的特点,应承认其所具有的财产性,并在此前提下,对于运用现行刑法如何保护虚拟财产进行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3.
论计算机网络中信息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它包括范围极其广泛,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财产,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对信息加以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信息法律保护问题更加突出,世界各国已开始在这方面进行立法,目前尚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于研究,信息权的保护问题即是其中之一。 一、信息权的含义和内容 财产可分为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无形财产又分为纯粹无形财产和非纯粹无形财产。信息作为财产应属于纯粹无形财产。基于财产产生的权利称为财产权,基于信息这种财产也必然产生一种财产权,这就是信息权。也就是说,信息权是指基于信息财产产生的各种权利的总和。信息权可以说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因为知识产权是指基于纯粹无形财产产生的各项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权利行使的界限与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是不同的概念,知识产权权利行使的界限是法律对知识产权人行使其专有权的范围的一种界定,是伴随着知识产权的出现就存在的问题,而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是知识产权存在以后在行使过程中出现的对其权利进行的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网络空间财产犯罪的占有转移认定疑难问题凸显了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理论与新型网络财产犯罪之间的适用冲突。认为网络空间财产犯罪中存在网络平台“错误认识”的观点不符合诈骗罪本身的逻辑构造,提供代码验证服务的网络平台不参与用户之间的占有转移。网络空间财产犯罪的占有转移实质上是财产性利益的占有转移,应当以“与原占有人人身相分离”的可转移性和“对于被害人具有财产法益”的财产性为标准划定占有转移成立的边界,且不得以数额不明确为由缩小其成立范围。在具体认定过程中,要采取“账户权限或记录的不可逆转变”的认定标准,区分网络空间财产犯罪的占有转移与占有的迟缓。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于动产抵押采取登记对抗主义的方法,动产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根据《物权法》第一百八十第一款条第(七)项,"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属于可抵押财产之范围,具体应包括其他动产、部分限制流通物以及某些财产性权利等。就此类财产的抵押是否应当登记,登记的效力如何以及抵押权对抗第三人的范围的程度,现行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因此,从立法者本意的角度出发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努力澄清该模糊之处,对于动产抵押登记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都甚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首要的问题是切实保障所有劳动者凭借其劳动参与初次分配的权利,即“劳有所用”。还要使劳动报酬足以实现劳动力价值,劳动所得与劳动贡献相匹配。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实现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实现财产占有的普遍性、公平性;在投资渠道和投资环境上要为广大中、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使其财产能有效增值。  相似文献   

8.
作为纯粹法学理论问题,新型财产的法律属性争论繁多,未有定论。而新型财产的保护诉求则驱使司法机关从实用主义出发,不以其法律属性为前提,而是径直认定新型财产的效用和价值。这种新型财产利益的确认方式实质上是利益论的权利生成模式,即符合三重利益要素的新型财产利益即可上升为一项权利,从而准用一般财产权的保护规则。同样,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化路径也遵循此种论证模式。在网络虚拟财产权的保护上,有两种路径可供选择:其一,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到新型民事权利客体中,并明确为一项独立于物权和债权的、可支配的新型财产权。其二,将安全保障义务的适用范围扩张至网络环境,若游戏运营商与用户对安全保障义务有明确约定,此时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发生竞合,由用户择一行使;若双方未约定安全保障义务,则基于网络虚拟财产权的独立性,将安全保障义务视为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9.
“山寨”现象看似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问题,但其本后却隐含知识产权的创新与对已有知识产权产品的使用和学习,另外它更隐藏着权利的背后私权利与公众权利的平衡和公众领域如何发展和保护的深层次问题。本文拟通过从知识产权的公共领域理论对此现象做以法理上的分析,并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创新科技》2008,(5):7
在不久前的上海“2008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高层论坛”上,商务部条约法律司知识产权处处长陈福利在会上针对“专利滥诉”制约企业海外发展问题坦言,侵权诉讼和权利滥用确实是我国企业目前对外面临的知识产权挑战与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评述目前我国生物资源法律保护体系及其问题基础上,提出应该建立一个全面的、调整生物资源的收集、保存、交换、开发、利用和保护产生的社会关系的生物资源知识产权制度的设想。认为建立我国生物资源知识产权在法律上有坚实的基础。并界定了生物资源知识产权的含义,描述了其法律特征,提出了生物资源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知识产权的不同内容与“在先权利”的冲突情况,论述了它们不同的法律性质,分析了冲突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办法,以保护“在先权利”。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信托是一种以资产为核心、以信用为基础、以权利主体与利益主体相分离为特点的现代财产管理制度,具有风险隔离、权益重置的功能以及高度灵活性的运作空间.其目的在于克服知识产权权利人对市场操作能力和资金缺乏的弊端,通过具有专业理财能力的信托专业机构对知识产权的经营管理行为,实现知识产权的保值增值.在知识产权信托中知识产权权利人将信托的知识产权转移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其中信托财产的收益归委托人,受托人取得相应的报酬.作为一个全新的信托产品,知识产权信托的实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但我国在2001年4月28日颁布的<信托法>中对此没有相关规定,仅在2001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中将知识产权信托明确纳入信托投资公司经营范围.立法的欠缺无疑会为知识产权信托的实施增加种种难度,因而从法律方面对知识产权信托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知识及传统文化表达的法律保护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护传统知识及传统化表达的目的既有化传承及化独立性的考虑,也有经济利益上的考虑。法律保护不应仅限于国家公法的干预,应依私法原理设计更完善的保护体系。传统知识及传统化表达作为某个地区或人群的共同智力成果具有财产性,但因其客体和主体不像其它知识产权那样容易界定,因此有人对将其纳入财产权范畴表示怀疑。本试图探讨在界定这种特殊智力成果的客体和主体时所涉及的要素,指出建立特殊权利保护权利人利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虚拟财产作为法律规制的对象不仅在于其具有现实财产的基本属性,而且在于其作为财产的功能性。虚拟财产权是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重要的财产权形式,它具有不同于现实财产的涵摄、扩张和渗透功能以及虚拟财产的交易机制,尤其是将无体财产的功能性渗透到虚拟的世界,扩大了现实法律对社会财产调整领域。将虚拟财产权纳入财产权的范畴,重构社会财产交易的法律秩序,有利于社会利益关系的均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16.
郑曦 《当代地方科技》2011,(6):21-21,23
伴随着知识财产取代有形财产成为社会的重心,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现象日见彰显。在知识产权冲突中,与商标有关的权利冲突在知识产权冲突中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尤其是商标权与在先权利的冲突更是频繁发生。如何确认商标法上的在先权利,是合理平衡在后商标权人和在先权利人之间的利益等有关在先权利问题的先决条件。我国《商标法》第9条和第31条规定了商标注册不得侵犯他人的在先权利,但对"何谓在先权利"却未有明确规定,本文通过借鉴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商标法上的在先权利概念的规定,结合本国的商标法上的相关规定,探讨了如何界定商标法上的在先权利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是当前国际社会正在寻求解决方案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民间文学艺术权是一种“特别权利”。它类似于知识产权,但又不同于知识产权,它在权利性质、创新标准、客体范围等方面与传统知识产权都存在较大差异。它表现为非个体专有的独占性、长期性、不可转让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背景知识:     
知识产权的涵义及3种特征一般说来,财产有三类:动产、不动产和知识财产,其中后者即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权利。通常分为两部分,即“工业产权”和“版权”。根据1967年在斯德哥尔摩签订的《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规定,知识产权包括对下列各项知识财产的权利: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及唱片和广播节目;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科学发现;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以及商业名称和标志;制止不正  相似文献   

19.
对传统民法人身权定论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身权是财产权的对称,二者皆为我国民法确认和保护,而二者的区别则在于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同。由于人身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作为权利主体构成要素的人身及相关利益,因此人身权与财产权有着不同的法律属性。传统民法认为:人身权就是指民事上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它与权利主体的人身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即不能继承、不能转让、不能抛弃,并随着权利主体的消亡而消亡,这几乎成为传统民法的一个定论,令立法、司法、法学工作者等闲不敢越雷池一步。笔者认为,人身权与权利主体的人身不可分割这一传统定…  相似文献   

20.
刘君丽 《科技信息》2007,(29):303-304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出现导致双轨生殖体制的形成,受精卵、胚胎这些遗传物质的法律地位问题对传统民事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提出了挑战。受精卵、胚胎这些遗传物质的法律地位如何?笔者认为,受精卵和胚胎不宜被视为民法上的"人",不能享有法律上的民事主体地位;受精卵和胚胎亦不同于民法上一般的物,不能成为物权或债权等财产权的对象;但理论和立法上可以把受精卵和胚胎纳入民法客体的范畴进行调整,完善其在控制权方面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