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羟基功能化的聚酯为引发剂,引发对二氧环己酮的开环聚合制备以聚酯为核、聚对二氧环己酮为臂的星形聚合物.星形聚合物经溴化后,引发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以聚对二氧环己酮-b-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为臂的星形聚合物,并经红外测试表明聚合物已成功合成.这种星形聚合物含有聚对二氧环己酮和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是一种水溶性聚合物.  相似文献   

2.
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现象,似乎是一种简单的现象,实际上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许多化学工作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物质溶解于溶剂时的相似相溶现象,即离子键化合物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现象,提出了下列的理论解释和热力学估计。  相似文献   

3.
采用等离子体聚合方法,分别以甲基丙烯酸甲酯、正硅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为原料制备了3种聚合物薄膜,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接触角(ContactAngle)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所得的聚合物薄膜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光学透明性及疏水性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具有最好的可见光透过率和最佳的表面粗糙度(RMS).聚正硅酸乙酯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随射频功率变化不大.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薄膜在低功率下有较低的表面粗糙度,但随着入射功率的增加,等离子体刻蚀作用使得表面粗糙度增加.SEM照片表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表面平坦致密无针孔.静态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三种聚合物薄膜都有较好的疏水性能,以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薄膜的疏水性能最佳.利用等离子连续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聚正硅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3层复合薄膜,并对复合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甲基丙烯酰氯与L-薄荷醇反应合成了甲基丙烯酸薄荷醇酯手性单体,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的方法控制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薄荷醇酯手性高分子,并对所合成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1H NMR,13C NMR,CD和GPC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聚合物是具有窄分子量分布和光学活性的高分子.  相似文献   

5.
利用甲基丙烯酰氯与L-薄荷醇反应合成了甲基丙烯酸薄荷醇酯手性单体,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的方法控制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薄荷醇酯手性高分子,并对所合成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1H NMR,13C NMR,CD和GPC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  相似文献   

6.
聚甲基丙烯酸长链酯溶液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四个甲基丙烯酸长链酯单体及其聚合物(PMA-6,-7,-8和-14).确定聚合物在正庚烷中30℃时[η]=KM~α的参数K 和α,确定Huggins 常数岛R_H.发现α随酯基增长而增大,而R_H 则减少,均反映溶剂化作用随酯基增长而加强,使高分子链扩展,与PAMA 的溶度参数δ_P 变化趋势相吻合.当聚合度相同时,〈r~2〉1/2的大小顺序是:PMA-14>PMA-8>PMA-7>PMA-6与上述结果相符.特征比C_∞随酯基增长而增大,是侧链位阻增大造成.C_∞在正庚烷中的数值比在极性溶剂中的数值大,是非极性溶剂有利于酯基中碳链的溶剂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具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杂环偶氮生色团的单体化合物甲基丙烯酸(4-苯并噻唑-2-偶氮基苯基)酯(BAMA),并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均聚物聚甲基丙烯酸(4-苯并噻唑-2-偶氮基苯基)酯(PBAMA).利用1 H-NMR验证了聚合物的结构,采用Z-扫描法研究了聚合物溶液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单体和聚合物均具有较高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  相似文献   

8.
该油漆过喷处理剂可取代水和亲水的有机溶剂、水包油型乳状液用于清除和/或收集喷柜中那些既不溶于水又不与水反应且易产生过喷的油漆。其配方用料价格低廉,使用安全可靠,主要包括羰基化合物如能溶解固态涂料且不溶于水(溶解指数<2μg/l)的醇酯类、醇酯与羧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既具有好的溶解性又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的聚(二氮杂萘酮醚酮)。方法通过分子设计,将烷基取代基引入到聚(二氮杂萘酮醚酮)的分子链中。结果通过芳基亲核取代缩聚反应合成一系列带有烷基取代基的新型聚(二氮杂萘酮醚酮)。这种聚(二氮杂萘酮醚酮)室温下可全溶于NMP,DMAc,DMF,Py,CHCl3等极性溶剂中。在氮气中,10%失重高于454℃,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为208~236℃。结论该方法适宜于将来高性能工程塑料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在Novozyme 435固定化脂肪酶的串联催化作用下,癸二酸先与2,2’-双羟甲基丙酸苄基酯缩聚,缩聚产物再引发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反应,得到含端羟基的聚酯产物;利用α-溴代异丁酰溴与此聚酯产物的端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制备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得到聚酯-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多嵌段目标聚合产物。产物中的聚酯段具有亲油性,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段具有亲水性,使得整个聚合物分子具有良好的双亲性以及广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以十二烷基苯磺酰氯为引发剂、氯化亚铜(CuCl)/2,2'-联吡啶为催化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结果表明聚合为活性自由基聚合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了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并且引发剂的引发效率较高。将所得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水解,得到了以十二烷基苯基为疏水端、甲基丙烯酸链段为亲水端的两亲性聚合物。该聚合物具有表面活性,可以明显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4-羟基-4'-二甲氨基查尔酮和S-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在缩合剂DCC(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促进剂DMAP(4-二甲氨基吡啶)作用下,合成了含二甲氨基查尔酮基团的三硫代碳酸酯,并通过熔点、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化合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发光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溶剂极性增加,含二甲氨基查尔酮基团的三硫代碳酸酯的紫外-可见特征吸收波长和荧光发射波长均发生红移,荧光强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特点,其荧光具有溶剂极性敏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许多有机制备反应往往需要同肘使用有机试剂和无机试剂。由于溶解性能的差异,反应只能在界面处发生,因而反应速度很慢。用机械搅拌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上述缺陷,但效果很不理想。应用DMF、DMSO等非质子性极性溶剂,能使这些反应大为加快。但由于溶剂成本高昂,用量颇大,而回收又较困难,因而在生产上很难推广。 某些鎓盐能溶于有机溶剂中,以及它们能加速某些类型的化学反应,这是人们早就已经了解到的。但是在合成化学领域引起人们注目是从Makosza将其反应用于制备卡宾开始。1971年,Starks把这类催化作用定名为“相转移催化作用”(Phase-Transfer Catalysis)。  相似文献   

14.
在5,20,30℃环境下测试了温度对2种酯类聚羧酸接枝共聚物在水泥浆体中的分散和吸附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吸附量与分散性能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接枝共聚物性能的影响非常明显,甲基丙烯酸(MAA)主链接枝聚合物(PC1)有更好的分散性能,丙烯酸(AA)主链接枝共聚物(PC2)在分散方面表现出更大的温度敏感性;PC1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要大于PC2;PC2在高温条件下出现吸附量降低的异常现象,证明了聚合物分子出现了部分的结构破坏,而PC1并未出现这个现象;PC2在低吸附量的条件下就能达到较大的分散度,对水泥颗粒的分散效率高于PC1.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光引发游离基共聚合反应,测定了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在十种溶剂中的竞聚率,并且分别测定了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在八种溶剂中的红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过程具有强烈的溶剂效应,随着溶剂极性增大r_1增大,而r_2减小.单体的红外吸收特征峰vc=o 或vc=c 受溶剂极性的影响发生明显的位移.lgr 值与vc=o 或vc=c 之间有较好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Yamakawa两参数理论,并利用Flory-Krigbaum-Orofino(FKO)、修正的Flory-Krigbaum-Orofino(MFKO)、Kurata-Yamakawa(KY)三种模型理论和Krigbaum经验式,通过测定聚合物在溶液中的[η]、[η]θ和分子量来估算第二维利系数A_?,得到聚合物-溶剂相互作用参数X值。结果表明:对于聚苯乙烯-甲苯、聚环氧氯丙烷-环己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丁酮三种柔性链聚合物-溶剂体系,应用FKO、MFKO、KY三种模型理论和Krigbaum经验式所得数据比较一致。对于二酯酸纤维素-环已酮、聚芳酯-四氯乙烷两种分子链刚性较大的体系,除FKO理论以外,也能得到较一致的结果。可以认为,粘度法测定A_2和X值是一种简便、可靠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三丁基氯化锡和炔基膦酸氢钠反应 ,合成 7种新的炔基膦酸三丁基锡烷基氢酯( n-C4H9) 3Sn OP( O) ( OH) C≡ CR ( R=Ph,n-C3H7,n-C4H9,n-C5 H1 1 ,n-C6 H1 3 ,CH2 OCH3,CH2 OC2 H5 ) .利用元素分析 ,IR,1 H NMR,MS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这些化合物具有五配位锡原子的聚合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1,3-二氯-1,1,3,3-四苯基二硅氮烷(DCTPS)为原料,采用丁基锂脱氯化氢关环法,合成了1,3-二(二苯基氯硅烷基)-2,2,4,4-四苯基环二硅氮烷(BcPTPC).研究发现,不同溶剂中所得产物不同.在非极性溶剂中,能够顺利地得到BcPTPC;而在极性溶剂中,得到的产物为DCTPS的低聚体.对于BcPTPC及低聚体,采用1H-NMR、29Si-NMR谱及场解吸质谱(FD)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涂料、粘合剂、化纤助剂以及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使用范围也日益扩大。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合成方法虽然不少,但较为实用者,至今仍限于酯化法与酯交换法两大类。由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价格远低于甲基丙烯酸,而且,自聚倾向也远小于后者,所以,酯交换法是一种更有吸引力的方  相似文献   

20.
以 1,3 二氯-1,1,3 ,3-四苯基二硅氮烷 (DCTPS)为原料,采用丁基锂脱氯化氢关环法,合成了 1,3-二 (二苯基氯硅烷基 )-2 ,2 ,4,4-四苯基环二硅氮烷 (BcPTPC)。研究发现 ,不同溶剂中所得产物不同。在非极性溶剂中 ,能够顺利地得到BcPTPC ;而在极性溶剂中,得到的产物为DCTPS的低聚体。对于BcPTPC及低聚体,采用1H NMR、29Si-NMR谱及场解吸质谱 (FD)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