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而又有一定素质的劳动力,它过去一直是西方注重的市场。冷战时期,越南入侵柬埔寨,西方对它实行了经济制裁。近几年来,越南加紧政策调整的步伐,从柬埔寨撤军后又迅速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西方国家的关系,经济上加快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越南的经济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国内市场和重建基础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西方国家闻风而动,把拓展经贸的目光迅速转向越南。越南又成了西方国家角逐的一个热点和“经济战场”。日本:实行“政经分离”原则日本动作最快。7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在与越南的关系上成功地实施了“政经分离”原则,促进了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1981-1987年期间,日本对越南的出口增加了1倍,从9200万美元增加到1.81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标榜他们向东欧各国提供“援助”,以“帮助”东欧各国走向“民主政治”和“自由经济”。1999—1991年间,美国共向东欧各国提供了近20亿美元的“援助”,加上其他西方国家的“慷慨”,东欧各国可谓受“惠”不菲。然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却给这种“慷慨”划上了一个大问号。据西方报刊透露,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方面鼓励东欧国家“创造市场经济的奇迹”,另一方面却又设置贸易壁垒,堵死了它们进  相似文献   

3.
正当亚非各国在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独立的道路上满怀信心地前进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主义者害怕恐慌了。特别是当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访问了印度、缅甸和阿富汗、並且决定今后继续扩大对这些国家的援助时,美国更加惊惶不安起来。杜勒斯甚至在去年12月20日记者招待会上亲自发麦了一项声明,一方面吹嘘美国的“援助”,就什么“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因此丧失了分毫的自由和独立”,另一方面又大肆污蔑苏联的援助,企图把美国伪装成“慈善家”,是亚洲人民的“朋友”,以模糊视听。然而,亚非人民看得非常清楚:究竟是谁不附任何条件地援助他们走向经济发展和政治独立的道路,又是谁想通过所谓“援助”把他们拖上战争轨道,掠夺和控制他们的经济並从政治上奴役他们。在事实的强烈对比下,美国任何颠倒黑白的说法都是无济於事的。  相似文献   

4.
魁奈是一位十足的经济自由主义者,但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却第一个明确提出和使用了比现代学者所谓的“看得见的手”(国家干预)要早200年的“政府之手”,并且还考察和阐明了市场运行在由利益机制自动制导的同时,又务必施之以有见识的“政府之手”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这是东西方当前关系中顺理成章的一步,双方互有需要,又都采取了建设性的行动。当然,在波兰要求美国放弃经济歧视和美国所谓波兰“人权”问题上双方还有不小距离,但改善关系的路已走出。  相似文献   

6.
美国经济今年不会衰退;西方经济都在增长;估计近期内西方不大可能重蹈两年前“股灾”的袭辙.今年以来,西方主要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大幅度上升。经济学家们又纷纷在预测,两年前发生的西方股市狂跌风是否会再起?近期西方经济前景如何? 根据西方几大股票交易所的统计,到今年9月初,东京和纽约股票市场的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22,(13):12-13
<正>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由于保持“中立”,遭到美西方国家的不断施压。但随后不久,美西方又开始极力拉拢印度。一时间,印度在国际舞台上似乎迎来了罕见的“高光时刻”。美西方为何对印度转变态度?印度的大国外交与南亚政策有何变动?当前,印度人民党的“一党独大”已基本成为印度政治生态的突出特征,这又将如何与其外交政策交互影响?——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8.
“文明冲突论”具有双重含义:在国际政治上,它颠覆了西方文明具有普世性这个命题,但又通过对西方文明独特性的强调而重构了这个命题,其意是要劝喻西方国家深根固本,宁静志远。在国内政治上,它又显示了美国白人对日益活跃的少数族裔的恐惧和敌视。概言之,它既昭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非西方世界的深闭固拒,也显现了美国白人的惟我独尊。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新年笔谈又在第一期与您见面了。1997年的世界经济大概可以概括为“在动荡中发展、在动荡中前进”。亚洲的形势最能表现这个特点。众说纷纭的金融风暴在经济增长最快的亚洲、也在世界范围投下了一道阴影,IMF、甚至据此将世界经济增长率从1997年的4.1%调低到1998年的3.5%。大洋彼岸的“美国新经济”也同样引得众说纷纭……几年来一直陷于痛苦中的俄罗斯经济终于有了转机。世界经济有喜有忧。由于篇幅原因,“笔谈”分两期刊出。  相似文献   

10.
在多次对立与妥协的争斗中,经过反复磋商,俄罗斯终于在6月22日与北约签署了“和平伙伴关系”协议。各种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这一消息并加以评点。这使人们忽视了另一个重要迹象——西方国家同原苏联东欧国家还在加紧建立“经济伙伴关系”,它与双方建立的“和平伙伴关系”相配合,成为西方“东进战车”的又一只车轮。  相似文献   

11.
七国“会诊” 7月间在那不勒斯召开的第20届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将失业问题放在首位。在会后发表的经济宣言对高失业表示了深深的忧虑。的确,失业算得上是西方多年的“顽疾”,已到了需要高级“会诊”的时候了。欧洲失业率自1980  相似文献   

12.
“团结的一年”吗? 肯尼迪上台曾在“国情咨文”中公开埋怨西方阵营的不团结。他说:“在欧洲,我们的联盟有空白,而且有点混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团结受到经济上的竞争的削弱,部分地受到了国家利益的侵蚀。它还没有把它的力量充分动员起来,也还没有完全取得共同的看法。”因此肯尼迪竭力强调要加强“西方的团结”,实际上就是要加强美国对西方盟国的控制,加强美国在西方集团中的领导地位。一年快过去了,“西方的团结”加强了没有?美国副总统约翰逊在12月4日发表的一次演说中吹嘘1961  相似文献   

13.
西方经济在长期“滞胀”后又陷入了新的危机。能否指望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会给它带来生机呢? 资本主义历史上发生过三次技术革命,每次都推动了生产力飞速发展。战后的科技革命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其广度、深度和速度以及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都超过了前两次。同时,它也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使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进一步深化。目前可能推动西方经济发生变化的科技突破主要有四大项:电子技术、海底资源的开发利用、新能源、生物工业。但由于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障碍和科技发展本身的规律,新的科技革命何时发生和规模多大,在八十年代还不可能找到肯定答案。  相似文献   

14.
“地下经济”又称为“黑经济”,它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开始兴盛的。从事这种活动的人不必缴纳所得税和商品税,故被称为“地下经济”。从事“地下经济”活动的主要是一些失业工人、农村移民、家庭妇女和青少年。在一些国家里黑势力也积极从事“地下经济”,并有自己的地下工厂和组织严密、手段齐全的庞大走私团伙。“地下经济”在第三世界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都很兴旺。据统计,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平均每5个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保证全党和全国人民加强团结、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基础。”在这里,江泽民同志既否定了意识形态可以淡化的论调,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又否定了对各种意识形态可以同等对待的看法,指出了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我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决定性意义。一、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但就严格意义上说,它专指国家承认和倡导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一时间西方世界喜出望外,一种“胜利者”的心态油然而生。然而,曾几何时,面对旧的矛盾没有解决、新的矛盾又不断涌现的冷酷现实,西方报刊说,这种“愉快心情”已经“烟消云散”。近一个多月来国际上发生的一些事情,使得西方世界又陷入了迷惘、疑惑、不安……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呈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一超多强”是多极化在现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多极化新格局不大可能以和平的方式实现,战争仍是合乎规律的选择。中国能成为多极中的“一极”,但其前进道路上存在许多隐患。  相似文献   

18.
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1962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面临着新的经济危机的严重威胁,进入了1963年。西方国家的统治集团回顾去年,十分沮丧地悲叹,这是“令人失望的一年”;展望来年,更是不胜惶恐,惊呼西方经济“已达繁荣的末期”,“世界范围的经济萎缩就在眼前”。一年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情况和西方统治集团的自我招供都继续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治之症日益深重。  相似文献   

19.
叶利钦进入第二届任期后,俄罗斯外交战略不断完善。回顾俄罗斯独立初期曾推行“亲西方”战略;1992年底改变为既面向西方又面向东方的“双头鹰”外交;1993年提出“恢复大国”地位;1996年普里马科夫外长上任,开始实行“确立强国地位”的全方位外交。1997年,俄罗斯在北约东扩已成定局、国内经济略有好转、叶利钦能适度控制局面的形势下,大国外交活跃。全方位外交突出。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早春三月,已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但是,在国人的心中,2006年的春潮早已滚滚而来:在科学大会和“两会”上,“构建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自主创新”、“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这样的声音正引导着中国前进的未来之路。这是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的第一春,人们心中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