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郑莉 《奇闻怪事》2009,(10):80-81
目前,大气污染环境保护立法,对公众参与虽有一些规定,但与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目的所要求的公众参与相差甚远。公众参与法律机制并未真正建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机制:1.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2.通过立法确认环境权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将环境权内容具体化;3.在执法中建立、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团体开展环境保护活动:4.在司法中完善环境陪审员和环境案例听证会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郑莉 《奇闻怪事》2010,(5):50-52
目前,大气污染环境保护立法,对公众参与虽有一些规定.但与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目的所要求的公众参与相差甚远,公众参与法律机制并未真正建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机制:1.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2.通过立法确认环境权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将环境权内容具体化:3.在执法中建立、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团体开展环境保护活动:4.在司法中完善环境陪审员和环境案例听证会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郑莉 《奇闻怪事》2010,(10):54-56
目前,大气污染环境保护立法.对公众参与虽有一些规定,但与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目的所要求的公众参与相差甚远,公众参与法律机制并未真正建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机制:1.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2.通过立法确认环境权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将环境权内容具体化:3.在执法中建立、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团体开展环境保护活动:4.在司法中完善环境陪审员和环境案例听证会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峻,存在着诸如缺乏配套实施细则、环保部门职权分割严重、法律监管不到位、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司法救济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海洋环境保护立法,强化环保执法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加强海洋环境执法监督,构建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环境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5.
加大环境法制建设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秀红 《海峡科学》2011,(8):58-59,77
加快环境保护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进程,建立并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环境管理制度、公众参与制度、严格执法依法管理,是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军 《科技信息》2010,(33):392-392,419
环境资源作为最典型的公共物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环境问题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有公众参与。保护和改善环境,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享有环境权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理基础,公众参与是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主要表现为法律依据不足、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不强、执法力度不够等方面,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法律文化的缺失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必须完善立法.健全公众参与环保事业的相关制度:加强教育,正确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事业;强化监管,营造依法整治环境的良好氛围,调动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温志勇 《科技信息》2007,(22):11-13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社会,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成为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和有效保障.而公众参与是对政府推行依法行政的监督,应该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明确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并完善相应的救济制度,特别是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保障公众有效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厦门市的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中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建议从完善环保执法机制、明确法律责任、加强生态保护、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等方面入手,推动厦门市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上升到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环境法规的严格实施,加强污染防治,促进对资源的保护和自然环境的改善都有极大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环境管理现状,以公众对企业超标排污的监督举报为背景,运用博弈论,通过分析公众、企业与政府的行为策略表现,来充分体现公众参与机制在环境保护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为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社区环境圆桌会议:公众参与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产品的供给不足和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心理需求增高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中国人与环境不和谐的主要表现之一.通过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有效执法和行政问责以提供更好的环境质量,实现环境公平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基础;通过有效的公众参与促进价值认同是人与环境和谐的价值基础.社区环境圆桌会议是环境保护的社会创新手段之一,是政府行为、市场手段之外的政策补充,更是促进公众参与、实现价值认同的有效载体.社区环境圆桌会议在江苏的实践已初步显示出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社区环境圆桌会议能否取得实效,取决于政府作用、公众参与、媒体作用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一系列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环保部门责大权轻,执法主体地位缺失,执法依据偏弱,执法体系不健全,严重削弱环保部门执法力度。建议强制推行"一岗双责",建立官员污染问责制,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建立完善环保部门内部联动机构设置,才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有其特定的含义,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环境质量自身的重要性、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性决定的,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当然要求和人民主权宪政原则在环境法中的延伸,也是“正当法律程序”的应有内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主要有决策参与、管理参与和救济参与。  相似文献   

13.
法律是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率的法律能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法律激励是通过赋予权利(权力)、明确责任、强制约束等法律规范的设置来实现的。其功能的发挥需要建立利益表达、利益博弈、利益综合与利益实现的合理机制。其实现的充分条件是建立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而健全的法律实施机制则是法律激励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指出应健全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制度以促进公众的环保行为。  相似文献   

15.
山西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环境执法的内容,通过对山西省环境执法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分析了山西省在环境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环保投入、监管力度及环保方面的合作交流等相应策略,为山西省环境执法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民众参与环境行政在环境问题凸显的今天越来越重要,其依据即合理性的讨论是学界首先应予关注的问题。一方面,环境权理论虽然无法直接作为民众参与环境行政程序的法律依据,但是通过对该理论的讨论和传播,却可以使人们普遍认同民众确定的享有环境利益,因此它可以作为民众参与环境行政最根本的理论支持,而这也是环境行政程序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环境问题本身的特质也决定民众参与相关程序是法律的现实需求,而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民众参与有关环境行政程序的明确规定,这可以作为民众参与环境行政程序的实在法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公众参与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未形成健全的法律机制,存在如公众参与意识不高、公众参与的法律依据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立法、建立健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公众参与相关制度等方面,完善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公众参与机制,真正使公众参与在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的环境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行政管理的主体特征,决定了政府执法确立诚信理念之必要,而诚信理念的确立反过来又将促进行政民主的进程和发展.在政府执法过程中,确立诚信理念,增加民主参与程序,合理地设置民主参与机制,以实现对政府执法的有效约束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