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金花  陈鑫 《创新科技》2021,21(11):75-84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驱动.以科技人才为支撑,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09—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科技人才集聚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科技人才集聚水平提升,科技人才集聚对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边际贡献呈现逐渐增强趋势.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技术红利与结构红利是科技人才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技术红利主要来源于科技人才集聚促进了自主研发,进而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技术模仿的负向中介效应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结构红利主要来源于科技人才集聚推动了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而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最后,为更好地发挥科技人才集聚红利,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科技人才聚集是区域经济发展及科技创新的基础保障。本研究基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聚集现状,剖析区域科技人才聚集成功案例,分析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聚集主要影响因素,归纳科技人才流动规律。进一步结合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文化发展状况、科技人才发展及创新环境等,系统性提出实现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对策,以期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聚集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立足科技人才集聚度影响因素分析,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抓住区域基础设施投资与科技人才集聚度相关性,探索企业家社会责任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对科技人才的影响度。以熵权法确定基础设施投资指标权重,运用stata16.0,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家发挥社会责任,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促进环境改善,有利于提高科技人才集聚度;企业家社会责任在基础设施投资与科技人才集聚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提出了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发挥企业家社会责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面向2035年,中国科技人才集聚在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探索中国科技人才集聚机制对增强中国科技实力意义重大.通过对中国科技人才集聚现状、科技人才集聚效应、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及科技人才集聚模式梳理的基础上,构建面向2035年中国科技人才集聚机制的框架.提出集聚全球科技人才、打造世界科技人才高地、注重全社会科技人才工作内容的关联性、定制不同区域科技人才集聚动态化策略等建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青年科技人才集聚在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创新以及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动态耦合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集聚研究现状及其实践情况的梳理,阐述青年科技人才集聚理念与概念内涵。通过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集聚呈现出的新特征新趋势进行分析,构建“3+3+3”青年科技人才集聚机制。并从政府、人才载体、用人单位(企业)三个维度提出进一步推进青年科技人才集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熠  孙健 《科技与经济》2012,25(5):92-96
对影响地区科技人才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2001-2008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得出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投入、科研经费投入、科技企业的数量等是影响本地区科技人才开发水平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科技人才开发意识、增加教育投入、完善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和提升科技人才吸引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6~2011年中西部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对影响跨区内资在中西部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集聚效应因素、地区创新能力和内资流入规模正相关,劳动力成本和内资流入规模负相关.就中部而言,创新能力因素对跨区内资的区域分布有显著正向作用,对西部来说,集聚效应因素、地区创新能力、基础设施水平和政府效率因素对引入内资规模均有较好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苏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内生动力分析,研究认为,知识溢出、科技创新及引进外资是江苏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内生动力因素。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1998-2009年江苏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与其内生动力作用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限内,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与内生动力作用程度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知识溢出、科技创新及引进外资等内生动力要素大大推动了江苏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水平,高技术产业集聚推动了江苏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是吸引人才流入的外在动因,也是当地人口迁移的潜在驱动力,影响人才流动的“推力”和“拉力”同时动态存在,最终致使地区人才流失或集聚。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效应机制,重点关注净经济劣势下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是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关键动因,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倒U型效应显著,但受制于净经济劣势,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较快产生导致人才相对流失的净“推力”效果。具体而言,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研究生科技人才有“拉力”作用,但进一步扩张可能致使其未来面临科技人才总量的相对“流失”。中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与科技人才集聚之间呈现一定的倒U型关系,从侧面反映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潜在的“推力”作用。此外,中西部科技人才具有显著“人随钱动”的集聚特征。破解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科技人才流失之间的内生循环困境,需进一步削减“推力”、创新“拉力”,完善高教体制分权化改革,厚植高校扎根地方情怀,释放产学研一体化集群创新活力,建成经费、政策、公共服务综合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3年县域截面数据,运用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对云南县域经济增长集聚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研究表明:云南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县域集中分布在滇中地区,而经济增长水平较低的县域则分布在滇东北、滇南、滇西南和滇西部分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显著;消费、劳动力与工业化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的促进作用.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深圳不仅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深圳承担着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历史使命。而集聚科技人才资源是建立深圳创新型城市竞争优势的有效方式。拓宽吸引科技人才创业区域集聚的途径,是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科技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各国发展战略的首要环节。对天津市科技人才吸引政策的现状进行了述评,通过实证分析出吸引科技人才的影响因素,目的是完善天津市吸引科技人才政策,争取到更多的科技人才来津工作,促进天津市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对我国提高科技人才发展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回顾美国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历程,系统分析美国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科技人才培养、科技人才引进、科技人才使用及科技人才保障等模块,总结出美国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科技人才发展水平、所处阶段、人才竞争性、服务保障机制等现状分析,提出强化政府支持力度、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确保企业主体地位及建设和谐人才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外对产业积聚的研究起步较早,与国外产业集聚研究相比,我国产业集聚研究则起步较晚,比较系统的研究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产业集聚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对国外产业集聚理论的介绍和阐释;二是对我国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和动力机制的研究;三是对我国产业集聚进行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探究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成长路径与流动规律有助于正确、高效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基于137位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校长的履历数据,通过利用统计手段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其成长规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层次科技人才普遍拥有境外成长经历,但博士阶段的学习主要在国内完成;博士后经历并不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必备经历;高层次科技人才普遍拥有在政府和其他高校工作的经历,行政因素是影响其职业成长的重要因素;高层次科技人才主要围绕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进行流动;美国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境外流动的主要目的国家和中介国家。为此建议:①科技人员应避免过分追逐境外经历,要积累丰富的行政、教学与科研经验,切实提升综合能力与素质;②政府部门在行政任免时应遵循"选贤任能,人尽其才"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机制;③开发、成立专门的科技人才管理系统和部门,着手建设精细化管理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数据库。  相似文献   

16.
结合河南省具体情况对产业集聚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第三产业集聚可以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集聚不能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最后就如何发挥产业集聚对河南省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技人才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群体,是我国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性人力资源。然而,由于激励机制低效等因素影响,我国高校科技人才使用状况不甚理想,已成我国科技水平整体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建立科学完善的高校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完成高校科研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艳会  路紫 《科技信息》2008,(22):141-14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集聚水平总体上在提高,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金融业的主要集聚地区。为了更好的理解金融集聚的发展态势,本文根据金融业的集聚现状、集聚中心的选择等方面对金融集聚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浙江省基础研究工作从打造各类创新平台、造就基础研究人才、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出发,以提升应用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一、主要进展(一)科技人才方面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科技人才94.5万人。累计建设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51个,安排经费4.11亿元,集聚各类人才5285人,实施科技项目2718项。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集聚,全省843家创新载体集聚创新人才2.9万人,实施各类科技  相似文献   

20.
科技人才流动是指科技人才在地区、行业、岗位等方面的变动,它是生产社会化、科学技术整体化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按照人才的价值规律和社会要求所进行的空间动态调节。科技人才流动过程经历由个体吸引走向群体集聚、由群体集聚趋向整体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